王一同 何仟
摘 要:聚居在廣西的仫佬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和豐富民俗風情的人口極少的山地民族,“仫佬”這一在民族語言中代表這母親含義的詞匯更是表現了其民族特色深厚的底蘊。作為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他的服飾文化特征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課題。筆者希望將仫佬族傳統服飾特色融入進現代生活方式和現代服裝設計之中,找出一條適合仫佬族特色繼承發揚下去的可持續發展的設計之路。
關鍵詞:仫佬族 男女裝 生態面料 可持續發展 繼承
手工藝
一、仫佬族的男裝與女裝
仫佬族崇尚青色,男女都喜歡穿自織自染黑色土布衣服。男子穿對襟上衣,著寬腿長褲,老年人穿枇杷襟上衣。女子穿大襟上衣,衣領周圍和袖口處鑲三道布邊;著長褲,束青色布繡花圍裙,老年人青布包頭。明清時婦女穿寬大滾邊上衣,著繡花筒裙;現在裝束已和當地壯、漢等民族無異。
男子多穿對襟衣,年輕男子常戴瓜皮碗帽,男女均以長帕包頭。青藍色是仫佬族服飾顏色的象征,是仫佬人最喜歡的一種服飾顏色,他們家家戶戶都會自織、自染這種青藍色土布,工藝制作別致,織出的布色澤鮮亮,既美觀又耐用。因長期與漢、壯族交錯雜居,互相影響,仫佬族的服飾在一些方面已基本上與附近的漢、壯族相同。
仫佬族女子一般穿大襟上衣,長褲,老年婦女喜歡用青布包頭,腰間繡著精美的花紋圖案的圍裙圍裙。男子穿對襟上衣,長褲,頭戴六片三角形合成的碗形青布帽。老年人穿琵琶上衣,帶硬殼平頂碗帽。多穿草鞋或布鞋。這些特點都體現了仫佬族服飾的文化特征。
仫佬族的服飾都有自己的特點,在六七十年前,他們一直保持著古代僚人的特點。仫佬族女子的上衣很短,僅及腰,袖背上全部繡上鱗狀花紋。下穿無褶筒裙,腳上穿的是鉤尖鞋。很多年老的婦女腰上都會束青色的圍裙,樸素而雅觀。
二、原生態面料
我們從仫佬族極具特色的服裝面料入手,發現仫佬特色面料是在當今是不可多得的原生態面料,他們的面料都用自種的棉花,自己捻線,自紡自染,再用原始簡單的方法織成平布。后來經過時間的推移,技術也得到了提高和發展,手藝逐漸精良,布質也越來越細膩,在經過米湯,牛皮等糊面,晾干后用棒槌敲打,由此制造出來的面料耐用,美觀大方。這種原生態的面料也正是我們現代人應該追求的時尚。
三、民族著裝特色
(一)穿青色:服道尚青--《廣西通志》載:“宜山姆姥即僚人,服色尚青……”,也就是說,愛穿青色是仫佬族服裝的特色之一。仫佬人自種棉花和藍靛,自織土布,自染。染布的做法是;將布放進染缸,用藍靛水浸泡,著色均勻之后撈起,用米湯、薯莨、牛皮膠糊面。晾干后用石磙滾化或棒槌敲打,這樣制作出來的布料閃閃發亮,美觀大方,經久耐用。仫佬族婦女用藍靛染制的土布縫制的圍裙、系帶用黑白棉線織成黑白相間的幾何圖案;裙邊由抽紗擰線織成網狀的花紋。姑娘們走坡時作為定情信物送給情人的“同年鞋”一定要用這種布料做成。
(二)布鞋:仫佬族婦女大都會制作布鞋,鞋的式樣有“云頭鞋”、“貓頭鞋”、“單梁鞋”、“雙梁鞋”等。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些傳統的自制鞋越來越少見了。但有一種鞋──同年鞋,作為仫佬族姑娘愛情的信物至今仍在仫佬山鄉流行著。這種鞋制作比較復雜、細致、考究。它是用白布做底,藍靛布做面的。
一般仫佬族婦女都穿大襟上衣,長褲,在家多跣足,趕圩則穿草鞋。年老婦女腰上都束青色圍裙,系帶用黑白相間的棉線織出精致的幾何圖案,裙邊 還用抽紗擰線編成網狀花紋,樸素而雅觀。女子穿有滾邊的大襟短衣,寬身闊袖,配繡花筒裙或長褲,束青布圍裙,裙帶上織有幾何紋,喜歡佩戴各種金銀飾品。而嬰孩的背帶,也常用各種有色絲線編織花卉、蟲 鳥,精美鮮艷,栩栩如生,表現了仫佬族人民的藝術天才和濃郁的民族文化氣息。
仫佬族人民崇尚樸素,款式簡約大方的服飾,傳統的仫佬族服飾一般由帽子、上衣、長褲、圍裙、布鞋等組成。配飾有銀圈、耳環、銀鐲、戒指等。仫佬族服飾中的鳳凰、雙魚、花卉等精美圖案,無不讓人贊嘆,成為仫佬族文化歷史長河中璀璨奪目的星星,閃耀著仫佬族千年文化之光華。
四、古老與現代的結合
當今服飾不僅具有實用意義, 還具有審美和象征意義。 仫佬族服飾簡約的風格迎合現代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選擇, 其圖案元素體現了仫佬族崇拜自 然和對生活的美好愿景, 保持了原始的屬性。 造型美觀大方, 簡潔實用, 同時也具有很強的裝飾性, 頗具濃厚的民族特色, 這些都可以應用在現代服飾中。 由于采用手工刺繡, 流程復雜, 且近年來受商品經濟和急功近利思想的沖擊, 技藝傳習也在流失, 而現代設計訓練的服裝設計者由于缺乏對仫佬族的理解, 也沒有熟練掌握其工藝技法, 導致設計和制作的產品水土不服。
五、現代化設計思路
仫佬族服飾結構寬松, 服裝線條簡練流暢, 主要是用平面的形態來適應人體的構造, 其寬松簡潔的理念與現代人健康、 舒適、 自由的追求不謀而合, 符合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環境和設計理念。 在設計時可拆開重組構成款式的各個元素, 結合時代潮流, 使其適應新時期的發展要求, 從而使仫佬族服飾煥發光彩。
仫佬族配飾繁多, 如繡花荷包, 銀飾、 草帽、 面具等, 這些配飾要保持原汁原味的工藝, 在產品裝幀上可以采用現代設計的樣式, 精美的刺繡、 扎染不僅可以運用于服飾, 還可以與配飾搭配。配飾設計上盡量與現代生活相適應, 開發現代家庭生活需要的產品, 如以荷包為基礎的背包、 購物袋、 提包; 以繡花鞋為式樣的休閑鞋; 以扎染、 蠟染為工藝的家居飾品、 裝飾品等。當今服飾不僅具有實用意義, 還具有審美和象征意義。 仫佬族服飾簡約的風格迎合現代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選擇, 其圖案元素體將仫佬族服飾元素應用到現代服飾設計中是對仫佬族服飾的繼承和發展。 當代的審美以及服裝樣式讓仫佬族服飾有了新的表現形式, 為促進仫佬族服飾的繁榮與創新開辟了廣闊道路。
參考文獻
[1] 半城 .《仫佬族的民族文化及服飾特點》.2016四川大學出版社 第三版
[2] 李曉靜.《仫佬族服飾文化研究》.2012 ?貴州民族大學與社會學院出版 第五版
[3] 劉覺.《對話仫佬文化》.2009 搜狐網
作者簡介:王一同(1998—),女,漢族,河南周口,設計學研究生,單位:廣西藝術學院,研究方向:流行服飾。
何仟(1964—),男,漢族,廣西防城人,教授,單位:廣西藝術學院,研究方向:流行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