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類長遠的發展歷程當中,由于人們長期的社會生活感受和體驗,一種能夠體現人們思維、心情、行為的觀點逐漸被很多天才提出,這就是原始的藝術。藝術的范圍之廣,令我們自始至終無法觸及它的盡頭,同時藝術還具有多種表現形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音樂”即歌曲。歌曲的類型隨著人們的生活感受不同而不同,其演變方式也是變幻莫測。在這種音樂的大環境下,軍旅歌曲一直是以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方式存在,不管外界因素如何影響,軍旅歌曲的內涵、精神以及審美特征都是堅定不移的。
關鍵詞:軍旅歌曲;審美特征;豪放之美;冷艷之美;悲壯之美
軍旅歌曲的來源已久,是軍旅生活水深火熱的真實寫照,是軍旅生涯中綻放出的絢爛花朵[1]。它用獨特的歌詞和曲境為我們聽眾勾勒出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我們深深陶醉其中,用五官已經不能完全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只有我們用心靈去審視它的美,用靈魂去迎接它的愛,才能夠徹底的打開軍旅歌曲的“大門”。提到軍旅歌曲,給人的一般刻板印象就是激昂、豪放、粗野、熱血、斗志等等,但實際上軍旅歌曲并不完全都是這樣的風格和特點,它有時像一位“強壯的漢子”,有時卻像一位“美麗的公主”。簡而言之,軍旅歌曲還有著不一樣的“美”。
一、豪放之美
豪放之美,是大多數軍旅歌曲都具有的一個審美。原因在于軍旅歌曲就是在戰場和軍旅生涯共同作用下所孕育而成,所以其具備戰場的殘酷、軍人堅定不移的信念以及強烈的保家衛國情懷。以軍旅歌曲《咱當兵的人》為例,歌詞中這樣寫道:“咱當兵的人,就是不一樣,為了國家的安寧,我們緊握手中槍”。這種生動形象的歌詞描述,讓演唱者和聽者仿佛都能夠身臨其境、血脈噴張、斗志昂昂,所有的愛國情懷和意志頓時涌上我們的心頭。這就是軍旅歌曲豪放和激昂的真實寫照。再有《一二三四歌》中,“一呀么一呀么一呀么一,一把鋼槍交給我,二呀么二呀么二呀么二,二話沒說為祖國”。同樣的在歌曲中表現出了粗狂、剛勁有力的精神氣質和戰斗作風,擁有豪放之美的軍旅歌曲還有很多,等待著我們去挖掘、去感受、去洗滌和凈化心靈。
二、冷艷之美
冷艷之美,也是軍旅歌曲中最常見的審美特征之一。原因是歌曲的誕生環境一般都是處于戰場或者安營扎寨的山林田野中,軍人經過與敵人一整天的廝殺,晚上閉上眼睛的時候,由于心中的雄心壯志和壯志難酬,導致無法安眠入睡。應時應景,便會創作出具有冷艷之美的歌曲。如《十五的月亮》中“十五的月亮,照在家鄉,照在邊關,寧靜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從描寫的歌曲意境來看,就能夠得知,這是邊關的將士在安靜的十五夜晚,對著又圓又大的月亮思念遠方的親人和朋友,但是身有重要使命,為了保衛國家的安全,再苦、再累、再寂寞都可以忍受。聽的人會感覺心里傳來一陣陣涼意和清風,夜色美景甚好,但是軍人的態度堅決,意志沒有消沉,這就是冷艷中的一種美。這里有一首冷艷代表作的歌曲《當你的秀發拂過我的鋼槍》,歌詞中有這樣一句:“當你的秀發拂過我的鋼槍,別怪我保持著冷峻的臉龐,其實我有鐵骨,也有柔腸,只是那青春之火需要暫時冷藏”。此處描寫的意境用冷艷來形容也不足為過,通過歌詞我們能夠體會到軍人的鐵骨錚錚和鋼鐵意志,但其實我們也有萬種柔腸,只是為了使命和責任,我必須將其冷藏[2]。
三、悲壯之美
最后是悲壯之美,擁有悲壯之美的歌曲也有很多,比如《英雄贊歌》里有一段描述“地陷進取獨身擋,天塌下來只手擎,兩腳熊熊趟烈火,渾身閃閃披彩虹”。從這里就可以看出,軍人在戰場的熊熊烈火中,盡管已經身負重傷,但是依然不懼怕敵人,為了祖國,為了人民,大膽勇往直前地向前沖。毫無疑問,此處把歌曲的悲壯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哪怕最后鮮血染紅了我的身軀,但是我的心靈依舊純潔無瑕。
四、結束語
通過本文對軍旅歌曲的審美特征分析和討論,可以清楚地認識到,軍旅歌曲不僅僅是作為軍人戰斗中的口號和精神依托,更是對其自身有著強烈的鼓勵和激勵作用,通過軍旅歌曲的創作和吟唱以及普及,也向人們真實的反映出了軍旅生涯的特點和實際的戰場殘酷。但是軍旅歌曲不僅僅只是具有豪放之美、冷艷之美、悲壯之美,還有更多的審美特點等待著我們去體會和發現,除此之外,對于聽過軍旅歌曲后的人們來講,也是一種精神的慰藉和靈魂的蛻變。
參考文獻:
[1]何俊美.中國軍歌的產生與發展探析[J].美與時代:下,2012(9):49-53.
[2]李鶴飛.探尋軍旅歌曲與戰斗精神間的微妙關系[J].四川戲劇,2013(6):117-119.
作者簡介:劉璐(1998.10-),女,漢族,籍貫遼寧莊河,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軍旅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