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對高校音樂公共課對音樂教學發展的重要意義進行了解,提出了教師應該正確合理進行課堂教學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合理利用教材知識,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活動;豐富教學形式,革新教學手段等有利于高校音樂公共課發展的策略,進一步促進我國教學水平呈上升趨勢發展。
關鍵詞:高校音樂;公共教學;發展策略
一、引言
音樂是一種可以反映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藝術表現形式,高校音樂課的展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凈化心靈,還能夠通過音樂樹立崇高的理想,所以教師要在學生學習音樂的過程中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二、高校音樂公共課對音樂教學的意義
高校音樂公共課的核心目的是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并以提高大學生的音樂素養為基礎,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音樂觀。而高校開設音樂公共課程,是教師進行教育教學開展的中堅力量,因其存在一定的廣度和深度,能夠幫助學生對音樂本質在進行基本理解后繼而全面深入剖析,更容易被思想還處于發展階段的大學生所接受,有利于進一步開展大學生音樂教育教學,對未來我國音樂教育教學有深遠的積極意義。
三、對高校音樂公共課教學發展的建議
(一)正確課堂引導,激發學習興趣
目前在高校音樂公共課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著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主要表現在課堂上教師作為主體傳授音樂專業性過強的知識,學生在不理解不明白的同時,也沒有親身的參與其中,導致學生對課堂學習失去興趣,因此,在高校音樂公共課開展的過程中,音樂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在積極熱情的學習狀態下對知識進行潛移默化的理解吸收,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通過帶有趣味性的課堂導入,融合本節課所要學的音樂知識,進而使學生頭腦中對知識點有一個印象和概念,與接下來老師所講授的知識進一步的整合,塑造正確的審美意識。除去學生共性的問題,教師還要根據學生個性的特點,比如對知識結構的理解、思維方式的運用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1]。
例如:在進行高校音樂公共課教學過程中,對于非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對音樂知識的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所以可能會提出一些略微淺顯的問題,這個時候教師應該在課堂導入環節中,通過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結合今天的教學內容,保持學生的一種求知與好奇心理。教師可以通過趣味性的節奏以及音準練習的環節,讓學生對樂譜、樂章等相關知識進行一定的了解,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參與課堂互動的同時,對相應的知識也得到了學習。
(二)針對課堂教學,合理利用教材
高校在開設音樂公共課時,要對音樂學習教材根據理論知識、文化素養等因素進行統一的選取,結合教學內容與教學體系模式進行一定的衡量,在此基礎上要提高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與理解。但是,在這個階段當中,存在部分高校會針對音樂專業的學生來選取專業性較強的學習教材,這種方式雖然可能有助于音樂專業學生的學習知識面拓展,但是對非音樂專業的大部分學生來說,學習起來較為吃力,從而導致喪失了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還有的一部分學校比較專注于選擇較為簡單化的教材,這種選擇方式同樣會使學生感到對學習音樂的無聊。因此,高校對于對選擇音樂教材、引導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上,要真正的從學生的角度對教材進行合理的選取,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例如:在高校音樂公共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俄羅斯歌唱家麗基雅·魯斯蘭諾娃的《喀秋莎》進行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們帶著問題觀看教材知識背景,對《喀秋莎》的創作背景、創作過程進行一定的了解,在引用詩人伊薩科夫斯基的抒情詩,以此聯系文學與音樂之間的關系,把學生們帶入創建的情景當中,使學生對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有直觀的意識形象。
(三)豐富教學形式,革新教學手段
在互聯網時代的影響下,多媒體技術已經大量滲透到教育教學行業。高校教師結合運用多媒體手段,能夠有利于教學手段的革新,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知識有一個更加直觀的了解和深入的認識,而且教師要增加相應的趣味性元素,對課件的內容既要包含專業性知識,也要根據學生們的特點進行一定的拓展和思維擴散,最好能加入音樂、視頻、動漫等多種元素結合,啟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幫助學生們對音樂知識進行一定的理解和運用[2]。
例如:教師在進行高校音樂課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City of stars》這首流行影視歌曲的過程中,可以先通過多媒體形式的律動練習,引入節奏律動的概念,引導學生抓住歌曲的節奏特點及形式。在通過影視片段的插入播放,讓學生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以及情感表達。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們逐漸進化自己的審美觀和音樂觀,與此同時教師要做好培養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塑造能力、欣賞能力以及審美能力,進一步推動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四、結論
總而言之,運用課堂導入、合理利用教材、實行針對性課堂教學、培養學生音樂素養、革新教育手段等有效手段的實施,在一定基礎上提高了非音樂專業學生的音樂素養,避免了傳統教學中出現的弊端,從而能夠正確地引導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和培養,有利于實現我國音樂教育全面化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肖肖.“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音樂公共課的教學動態分析[J].藝術評鑒,2019(19):93-94.
[2]游吟歌.高校音樂公共課教學策略淺析[J].黃河之聲,2017(06):25.
作者簡介:來晶,浙江大學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