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倚冰
摘要: 隨著我國高校舞蹈教育的改革發展,作為中華傳統民族文化之精髓的民間舞蹈逐步在高校舞蹈課程中受到各種挑戰,其傳承、發展與生存空間也隨著社會發展不斷萎縮。本文從民間舞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對高校舞蹈教育中現存問題提出一定策略。
關鍵詞:高校舞蹈教育;民間舞;發展現狀;傳承策略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社會的發展,藝術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也隨之日益增長。中國民間舞作為中國的傳統舞蹈藝術文化,面對新型的文化沖擊,在傳承與發展上受到一定的阻力。因此,重視高校教育中民間舞的教育實施,通過教育將民間舞注入活力并進行創新,是促使民間舞得以更好地傳承與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民間舞的發展現狀與高校舞蹈教育現狀
(一)民間舞傳承人數持續降低
“舞蹈源于生活”,民間舞作為一種獨特的舞蹈種類,是每個民族一種獨特民族的文化符號,其主要源于人們的勞動,是人們在勞動中自行創造且自行表演娛樂的藝術形式,主要流行于民間。在民間舞的傳承中,民間藝人的角色十分重要,他們是作為原生態民間舞蹈的傳承人,是民間舞得以傳承與發展的橋梁,但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以及外來文化的影響,文化種類呈現出多姿多彩的景象,民間舞這門歷史性較強的藝術,開始呈現出青黃不接、傳承人持續降低的現象。
(二)高校舞蹈教育對民間舞教學模式單一
1.高校民間舞教學所涉及的民族較少
“藏、蒙、維、朝、漢”這五大民族的民間舞如今較為成熟,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間舞的板塊主要也以這五個民族的民間舞教學為主,部分高校最多還會涉及傣族、彝族、佤族這幾個民族的教學,但自始至終都只有少數的民間舞被納入民間舞的課堂教學中。由此可見,高校中對于民間舞學習所涉及的種類數量較少,民間舞的類型也較為單一。
2.高校對于民間舞教育的重視程度較低
如今,高校教育以學分教育為主,學分的選擇分為必修板塊與選修板塊,必修則學生無法選擇,必須接受教育的學科,而選修有多種課程選擇余地,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修滿選修分即可。隨著課堂種類的豐富,許多現代舞蹈開始走進課堂,民間舞開始逐步受到沖擊,且因民間舞的課程性質為選修課程,則學生可根據自身興趣選擇是否進行民間舞的學習,因此,造成民間舞僅僅存在于選修課堂中。由此可見,高校舞蹈教育中對于民間舞教育的重視程度較低。
3.高校民間舞“高精尖”師資力量匱乏
高校的師資力量是影響科目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對于民間舞這門學科,高校普遍存在著“高精尖”教師資源薄弱、師資力量匱乏的問題,雖有設置民間舞選修課程,甚至還有進修課程,但沒有“高精尖”的師資力量,缺乏對民間舞深層次研究的教師團隊,無法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實操訓練相結合進行教學,必然會影響到民間舞教學的專業性,從而影響學生學習民間舞的學習質量。
4.知其“形”而不知其“意”
在高校民間舞的教學中,往往采取的是言傳身教教學法,即老師一味地“教”與學生一味地“學”,在這種教學法下往往有一個弊端,學生認為只要跟著老師學就可以,從而不思考,不深究。“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任何學科,如果單純一味地“學”而不思考,是并未切實地達到學習的效果的,從而會造成知其“形”而不知其“意”的現象。民間舞的學習也是如此,如果不涉及了解民族的民俗文化、地理因素、人文歷史等民間舞的背景,不追究風格的把握,只是一味地進行動作的學習,談何傳承與發展民間舞呢?
二、高校民間舞教育與傳承策略
(一)創新高校民間舞教學模式與策略
1.樹立正確意識,重視民間舞教育教學
民間舞作為中國傳統藝術文化,其傳承與發展價值是毋容置疑地。無論是作為當代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或是高校大學生,都應該正確認識到民間舞這門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性,主動將這門藝術文化進行傳承與發展。重視程度的高低,是直接影響民間舞藝術傳承與發展的第一因素,因此,在高校舞蹈教育中,應正確認識民間舞藝術的價值,并切實地落實到教學工作中,建立專業的教師團隊、研究團隊以及實踐研究基地,而后積極引入課堂教學中,真正重視起民間舞的教育教學。
2.創新教學方法,完善教育教學體系
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民間舞教學重要的方法。因此,高校民間舞教育中應從教學方法開始轉變,改變單一的言傳身教教學法,將理論的學習與課堂的實踐相結合。同時,在教學中,教師一邊教授民間舞基本動律、步伐以及組合的過程中,貫穿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培養學生一邊進行動作與肢體的學習,一邊結合理論知識進行探究與思考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走進民間舞的學習,切實對民間舞進行傳承與發展,而并非單純地如照葫蘆畫瓢一般,淺層及片面地學習民間舞的“形”。
(二)加大培養力度,推進民間舞藝術交流與合作
1.充分利用高校“合力”
高校與高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可以形成一種強大的“合力”,在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的過程中,共同推進各自教育教學的體系的完善。
近年來,“非遺舞蹈進校園”與“高雅藝術進校園”開始逐漸走進高校課堂,形成一種獨具特色的交流與學習模式。通過匯集各大高校,以舞臺展現的形式配合研究匯報,對所研究的民間舞成果進行系統的展示,并充分開展“大師課”的方式,讓學生直面感受與學習民間舞,這種“合力”不進拓展學生對民間舞知識面的涉及,同時,也促進教師教研工作的交流與合作。
因此,擴大“非遺舞蹈進校園”與“高雅藝術進校園”的規模,讓更多的高校投入這項研究與展示工作,促進“合力”的不斷強大,共同對民間舞進行研究與傳承發展,是促進民間舞傳播、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方法之一。
2.推行精品課程系列教學
老藝術家們作為民間舞的傳承人,通常是學校開展民間舞教學實地采風時拜訪的對象。因此,與民間藝人進行面對面的學習,更有助于學生感受、體驗及學習民間舞,高校的民間舞課堂則可通過教師的教學與老藝人的精品課程相結合進行:
(1)民間藝人進高校課堂
高校對民間舞的研究都以采風的方式為主,實際上,在老藝人身體條件允許以及高校各方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采取帶領老藝人走進課堂,開展面對面精品課程的方式,通過老藝人直接與學生進行交流與學習的方式進行民間舞的學習、研究與探討,一方面有助于學生直接感受民族文化與民間舞背景與風格,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師們對于民間舞教學科研工作的進行,同時可以提升學生對民間舞藝術以及老藝人的重視程度,促進民間舞教育教學的傳承與發展。
(2)利用信息技術設置云課堂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云課堂”開始走進我們的學習生活,通過利用網絡資源的方式,遠程將教師與學生進行連線并開展線上教學。在民間舞的教學中,同樣可以采取這種方式,與老藝人遠程連線或是將老藝人的傳授過程錄制下來,隨后在高校民間舞課堂中進行播放觀看,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直觀感受該民族的民俗文化、人文地理以及民間舞的發展歷程、背景與形態。
三、結語
中國民族民間舞作為中華藝術文化瑰寶之一,具有非同小可的學習、傳承與發展價值。將民間舞教學引入高校教育中,必須要樹立正確的認知與傳承態度,建立與完善教育教學的機制與體系,采取科學的方式方法將其引進課堂,并堅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地促進民間舞在高校中的傳承與發展工作,并為民間舞注入時代的活力。
參考文獻:
[1]郭珺.論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策略[J].北方音樂,2019,39(23):242+244.
[2]王芊.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間舞傳承策略分析[J].隴東學院學報,2019,30(05):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