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雯

【摘 要】目的:觀察并研究行剖宮產分娩患者術后發生產褥感染的特點,并總結其防治對策。方法:選取92例來本院行剖宮產分娩的患者為例,將其中未出現感染的46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剩余46例于術后發生產褥感染的為觀察組。統計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并展開對比與評價。結果:經統計,觀察組患者胎膜早破、血色素低于9g、急診或進入產程剖宮產、產后出血及多易感因素等發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方面的意義。結論:剖宮產術后產褥感染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臨床醫護人員應予以重視,并積極采取科學有效的預防對策,以有效減少術后感染。
【關鍵詞】 剖宮產;術后產褥感染;臨床研究
近些年來,醫療技術不斷提升,剖宮產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為高危妊娠與異常分娩的主要應對方法。而隨著麻醉技術及剖宮產技術的不斷提高,剖宮產的安全性也隨之增加,選擇剖宮產的孕婦也越來越多,這也大大增加了剖宮產術后產褥感染發生率。其中,產褥感染指的是在分娩時或產褥期,病原體對產婦的生殖道造成感染,引起發熱、宮旁或宮體壓痛、切口感染、惡露增加有異味等癥狀的一種炎性反應,對產婦的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基于此,本文作者以92例來本院行剖宮產分娩的患者為例,就其術后發生產褥感染的特點及防治對策展開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92例于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來本院行剖宮產分娩的患者為例,將其中未出現感染的46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平均(27.3±4.2)歲;孕周平均(38.6±4.5)周,34例為初產婦,12例為經產婦。剩余46例于術后發生產褥感染的為觀察組,平均(27.8±4.5)歲;孕周平均(38.5±4.3)周,32例為初產婦,14例為經產婦。在年齡、孕周、產次等基本資料方面,兩組患者差異不大,值得比較。
1.2?研究方法
對兩組患者的年齡、孕周、產次等,以及胎膜早破、血色素低于9g、急診或進入產程剖宮產、產后出血及多易感因素等發生率進行觀察與記錄。
1.3?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所得的所有數據均應用SPSS 21.0軟件展開統計學處理與分析,計數與計量方面的數據分別應用百分比與(平均數±標準差)表示,若P<0.05則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方面的意義。
2?結果
2.1?觀察組患者的臨床表現特點
觀察組46例術后發生產褥感染的患者中,均存在程度不同的子宮復舊不良、體溫上升等臨床表現。其中,發生明顯宮旁及宮體壓痛的患者有42例(占91.30%),惡露增多且有異味的患者有32例(占69.57%),中性分葉核粒細胞計數增多,且周圍血白細胞上升的患者有45例(占97.83%),血培養及宮腔分泌物培養結果證實有致病菌26例(占56.52%)。
2.2?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
經統計,觀察組患者胎膜早破、血色素低于9g、急診或進人產程剖宮產、產后出血及多易感因素等發生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3?結論
近些年來,隨著剖宮產術指征的放寬及其安全性的提高,選擇剖宮產分娩的產婦也越來越多。然而,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得知,在行剖宮產術后,產婦發生感染的概率達到10%~20%左右,甚至可能還會更高;而在所有感染中,產褥感染屬于非常常見的一種。對剖宮術后發生產褥感染的機制展開分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剖宮產術的開展使得產婦生殖道的生態環境產生了變化。正常情況下,陰道內的細菌以厭氧菌為主,其屬于優勢菌,此時,混合菌群能夠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當實施手術后,就會大大減少厭氧菌的數量,使得需氧菌及外來菌的數量升高,在打破陰道內細菌平衡的同時,也為產褥感染創設了有利條件。2)采取剖宮產術以后,會使得患者的免疫功能發生一過性降低的情況。3)對于孕產婦而言,其機體免疫力本身便已出現明顯降低的情況,在失調以后,陰道內的病原菌數量就會顯著上升,毒力也會有所升高,大腸桿菌以及加德納爾桿菌等部分條件致病菌就會發生明顯的協同作用,在惡露,缺血的組織,以及屏障被破壞的部分黏膜上進行大量繁殖,并擴散至宮旁組織以及子宮肌層等。4)除了手術操作以后,切口的縫合以及延裂等情況俊輝影響到組織的愈合,從而對切口愈合造成不利影響,最終導致產褥感染。本實驗以92例來本院行剖宮產分娩的患者為例展開研究,發現胎膜早破、血色素低于9g、急診或進人產程剖宮產、產后出血及多易感因素等均會對剖宮產術后發生產褥感染情況產生影響。經分析,發現產褥感染與胎膜早破的關系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當胎膜完整時,可有效組織細菌的入侵,而如果胎膜出現早破的情況,那么就會引起相關不良反應(如絨毛膜炎等)的出現;當進入到產程以后,孕產婦的陰道及宮頸管會因多次、反復的引導等操作,進而使得細菌對陰道及宮頸管內造成侵襲,并引起產褥感染;從外。現階段,臨床在治療剖宮產術后產褥感染產婦時,主要采用抗生素藥物治療的方法,但是,由于產褥感染通常為多位混合感染,,一旦確診,應立即展開藥敏試驗及細菌培養試驗,并以實驗結果為依據,對患者采取針對性的抗生素治療,在防止出現抗生素濫用情況的同時,以促進臨床效果的有效提高。此外,臨床還可給予孕產婦縮宮素治療、支持治療以及中西醫結合療法等,在減少術后產褥感染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孕產婦的預后效果。
綜上所述,剖宮產術后產褥感染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臨床醫護人員應予以重視,并積極采取科學有效的預防對策,以有效減少術后感染。
參考文獻
[1] 王優君,顧紅紅.生殖道支原體屬感染與剖宮產術后產褥感染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06):1383-1384.
[2] 蔣鳳芳,李怡澄,趙賽婉,等.疤痕子宮患者再次剖宮產術后產褥感染的危險因素與病原學和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07):1608-1611.
[3] 羅文英,胡娟,查露.剖宮產術后抗菌藥物使用與產褥感染的關系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3):5364-5366.
[4] 蒙曉梅,韓海彥.剖宮產術中甲硝唑沖洗宮腔預防子宮內膜異位及產褥感染的臨床分析[J].吉林醫學,2012,(35):7747-7748.
[5] 高田方.生殖道支原體屬感染與剖宮產術后產褥感染相關性分析[J].當代醫學,2015,(34):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