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樂萌
摘 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不斷的改革和發(fā)展,小學班主任的地位也越來越重。小學是基礎教育的開端,小學生是國家發(fā)展、社會建設的希望,對他們進行培養(yǎng)十分重要。因此,在讓他們掌握基礎知識外,還要保證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能力,讓他們有著正確的三觀,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關鍵詞:管理;人才;小學班主任
引 言
班主任是每個班集體的活動領導者和知識傳授者,是班集體凝聚力的核心,也是學生樂于模仿的榜樣。班主任的每一項決策都會影響到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一名優(yōu)秀的班主任要在學生群體中學到知識,讓學生當自己的“老師”。班主任應注意與學生溝通時的語言、情感和行為藝術,積極運用各種溝通技巧,并打造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營造輕松的教學和學習氛圍,在尊重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下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
一、小學班級管理的意義
小學班主任對班級進行管理,具有以下的意義、第一,可以對小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規(guī)范。小學班主任是學生在學校中接觸最多的人,班主任可以觀察學生的日常行為,當學生出現錯誤時,給予一定的指導,讓小學生知道如何去解決問題,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促進小學生更好地發(fā)展。第二,班主任對班級進行管理,這可以讓班級有著良好的紀律,讓學生對自我進行嚴格要求,也能對自我進行一定的約束,以此健全學生的人格,為更好地步入社會奠定基礎。
二、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對策
(一)重視因材施教
在課改的背景下,要求教師要將學生當做教學的主體,但因為受年齡、生長環(huán)境、生活經驗、學習經歷、知識積累情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小學生在身心發(fā)展和學習能力、認知能力上存在著一定的不平衡性和差異性。對此,在管理與溝通時,班主任應充分考慮并尊重他們的差異性。在平等和尊重的前提下有區(qū)別地對待每一名同學,做到因材施教和相對公平。例如,在布置基礎學習任務時,對于綜合能力稍顯遜色的同學,班主任就要適當降低要求。避免過高的要求加重其學習壓力,激發(fā)他們的逆反心理。另外,因為不同學生之間的經濟水平存在差異,一些學生會出現盲目攀比的現象,班主任在對班級進行管理時,要對學生的這種行為進行糾正,讓學生有著正確的三觀。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也要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不能根據成績的好壞來差異地對待學生,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要兼顧全體學生,對每個學生的合理需求進行滿足。
(二)重視情感教育
教師在對班級進行管理時,要重視小學生的情感教育,因為小學生的年級較小,身心發(fā)展的還不成熟,教師在管理中,如果對他們使用強硬的語言,會讓他們產生逆反的心理。基于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情感教育,并掌握情感的溝通技巧。因為小學生雖然年齡較小,但他們也是獨立的個體,有著自我的意識和獨立的思想。對此,班主任應避免對他們進行強制性管控,尊重他們的身心和情感自由。班主任應站在引導者的角度上,從情感方面與他們展開溝通。只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班主任才能真正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進而有效地管控班級關系。班主任應關心、愛護學生,寬容地對待他們,以此營造友愛、和諧的班級環(huán)境。如此,在其影響下,生生之間能夠形成友愛、互助的意識,這對他們的人格健全是大有幫助的。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要扮演好朋友的角色,與學生站在平等的關系中,在管理時尊重學生,這樣也有利于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三)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
教師在管理班級時,應充分了解學生,挖掘他們的興趣指向和愛好特征,并結合其自身優(yōu)點及其他特征展開教學、加以行為引導。對于學生的興趣愛好,班主任應基于尊重,并秉承著鼓勵的積極態(tài)度支持他們的個性化發(fā)展。例如,一些同學喜歡繪畫,但是由于自我約束能力不足,他們極易出現在美術課以外的課堂中繪畫的情況。對此,班主任不能一味地批評,而是應先行肯定他們對繪畫的喜愛和付出,然后以平和的心態(tài)和語言告訴他們應該用課余時間或者在美術課上練習繪畫,但不能占用其他課上時間。”如此,在給予肯定的同時告訴他們“一心二用”的壞處,以平和的心態(tài)加以引導,學生能夠迅速理解班主任的用心良苦,進而向著積極的、正確的方向做改變。再者,班主任還可以設計課間娛樂活動,讓幾名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按照每名學生的興趣愛好的不同,建立相應的興趣小組。比如,有的學生喜歡畫畫,可以建立繪畫小組,同樣的還可以建立書法、圍棋、辯論、演講等興趣小組,以此讓學生的興趣愛好得以發(fā)展,這樣也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四)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小學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管理時必要的,因為學生的任務是學習,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能夠用知識去武裝自己的頭腦。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是必要的。如果學生在學習中處于被動地位,會導致他們喪失斗志,失去探究問題的求知欲。如果班主任對學生強化管理,強輸知識,在小學時期乃至初中時期可能不會出現問題,但一旦進入高中的學習,就會發(fā)現學生沒有了后勁,最終成績明顯下滑。所以老師要將學習知識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學會探尋新的知識,有著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另外,班主任要做好自身的表率作用,引導學生模仿自己的優(yōu)良品質,同時也可以積極利用榜樣的作用,對進步的學生第一時間進行表揚,促進學生的自信心與自豪感,營造良好的班集體氛圍,塑造有利于學生學習的良好環(huán)境。
(五)與家長進行積極溝通
小學生的心理、性格會受到家庭的影響,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應該與家長合作,多與家長進行溝通,班主任應建立起與家長的有效溝通機制,通過和家長的交流,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學習表現和行為模式,進而更全面地了解學生,在管理中改善創(chuàng)新方式。在此基礎上,通過與班主任的溝通,家長也能更細致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把握他們在校的學習和行為動態(tài),進而轉變家庭教育模式。班主任和家長應該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幫助學生改正一些不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如此,在雙方的通力合作中,學生的發(fā)展會更好。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要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考慮,同時尊重每個學生的具體差異,在管理時,要一視同仁,也要因材施教,并使用靈活的方式去管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立能力,并多與學生進行交流,進行鼓勵性教育,以此讓小學生能夠健康的成長,并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夕.提高小學班主任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J].黑龍江科學,2019(23):120-121.
[2] 張艷坤.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溝通藝術[J].中國校外教育,2019(35):45-46.
[3] 肖愛燕.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chuàng)新及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8(49):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