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密切關系著黨在高校的戰斗基礎,是關系高校學生黨建的戰斗堡壘作用發揮的基礎,而學生黨支部則是高校基層黨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工黨支部與學生黨支部結對共建作為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模式和舉措,是實現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徑,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必然要求。具有鮮明的探索性和實踐性。本文結合實際情況論述了師生黨支部結對共建的意義、結對共建的實踐環節等內容,以此提供一個加強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更好的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的思路。
關鍵詞:基層黨建;高校;師生黨支部共建;黨員教育管理
教工黨支部與學生黨支部結對共建,是在建設和諧校園的總體要求下,我院探索實施的基層黨組織活動新模式,即學院各研究所教工黨支部以相對穩固的形式分別與學生黨支部結對聯系、合作共建。結對共建活動,是學院黨的建設開拓工作思路,創新工作形式的體現。通過這種新的模式和平臺,發揮了教工黨員教書育人的先鋒模范作用,增進學生對教學、科研工作的了解,達到了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目的,實現黨建與專業教育雙向融入,提升立德樹人效果。
一、教工黨支部與學生黨支部結對共建的意義
1、黨支部結對共建是在建設和諧校園的進程中發揮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的需要
積極創新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為推進社會主義和諧校園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是高校基層黨組織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和神圣使命。以往,高校教工黨支部主要的工作對象是本單位的教師,主要負責本單位黨員和職工的政治學習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沒有涉及到學生班級日常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出現學生與教師課外互相不往來的情況,直接影響了教師對學生進行專業學習指導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從而延緩和諧校園建設的進程。師生黨支部結對共建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這不僅有助于黨員教師更好地履行崗位職責,而且有助于師生從不同的視角為學校和諧發展獻計獻策,從而使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學校發展有機結合,充分發揮高校基層黨組織在社會主義和諧校園建設中有力的政治保障作用。
2、黨支部結對共建是加強、改進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需要
多年以來,高校黨建工作形成了“學校黨委―院黨委(總支)―黨支部―黨小組―黨員”的縱向組織管理模式。這種縱向模式組織嚴密、紀律性強,但是主體往往是組織,黨員體現不了主體性,黨內生活缺乏互動性,組織結構具有一定的密閉性。我們認為,新形勢下的高校黨建工作要在鞏固業已形成的縱向組織管理模式的基礎上,積極加強黨組織與黨組織之間、老黨員與新黨員之間、教師黨員與學生黨員之間的橫向聯系,建立健全高校黨建工作新的組織體系和組織網絡。而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是加強橫向聯系的有效載體,教工支部與學生支部結對共建,讓師、生黨員亮明了身份,明確了黨員應承擔的職責與義務,促使他們不斷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共建模式改變了過去相對封閉的組織活動形式,能夠幫助黨員開拓視野,增加信息量。通過黨組織之間的共建,拓展了黨員教育的主體性、開放性和互動性,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3、黨支部結對共建是師生共享學校發展成果,培養優秀人才的需要
通過教工黨支部與學生黨支部結對共建的活動平臺,可以擴大實驗室、研究所等科研場所對學生的開放程度和共享范圍,讓學生共享高校優質的教學、科研資源,更有利于實現學校培養高級復合型人才的目標。
4、黨支部結對共建是加強黨支部組織建設,是實現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徑。
目前,高校學生黨支部的指導者多為輔導員教師,專業教師的作用發揮有限。專業教師對學生學業情況了解更深入,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師生黨支部共建,有助于在發展黨員、教育和培訓、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等黨支部組織建設工作中,充分發揮專業教師的優勢,使組織建設更加規范有力。通過師生黨支部共建,還能使教師的影響力超越課堂和傳授專業知識的范圍,達到全方位、全過程育人效果。一方面,師生的交流和溝通可以擴展到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使教師的影響力滲透到育人的全過程 ;另一方面,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學習、科研、生活、人生規劃等方方面面的指導和幫助,使教師的引領作用覆蓋到育人的全方位。
二、高校師生黨支部共建的路徑探索
1、堅持和發揚結對共建工作中的優良傳統,增強結對共建的持久生命力
在黨支部結對共建工作中,學院傳承和積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和傳統,比如,學院黨委選聘結對共建工作中表現突出的教工黨員作為本科生班級的班導師,增進了結對共建的工作深度和范圍;在新生入學、學生擇業等具有重要意義的時間和場合,黨員教師專門向同學們表示慰問并幫助解決實際問題,送去溫暖和關懷;在吸收研究生入黨的過程中,院黨委除征求導師對學生入黨的意見外,還要求導師與研究生認真地就入黨動機、科研素養等方面進行一次正式談話,在把好學生黨員思想入黨關這個環節上充分發揮了導師對研究生人生導航的作用。就是這樣一些優良的工作傳統,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融洽了師生關系,完善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堅持和發揚結對共建工作中的優良傳統的同時,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努力探尋共建的基礎、目標和共建的形式,寓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于結對共建全過程,增強教工黨員和學生黨員結對共建的持久生命力。
2、積極拓寬結對共建的渠道,扎實細致、生動活潑地開展工作,防止流于形式
為使共建活動不流于形式,首先要求支部書記要引以重視,將共建列入日常工作;第二要形成制度,以制度為保證,用制度檢查規范日常工作;第三要注意形式和效果,以生動工作,新穎形式吸引人,凝聚人。如材料所黨支部確立了以建立完善的材料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為基礎,以提高學生動手及創新能力為目標的黨支部共建項目,師生黨員聯合分組修復廢舊設備,創造塑性加工條件,解決了材料專業因不能軋制而導致無法安排由材料制備至組織性能檢測綜合實驗的難題。該項活動促進了建設校內實習基地,建立創新教學、科研實踐體系,在實踐過程中教育了學生、鍛煉了學生。
3、加強對結對共建的協調指導,為開展工作創造條件,起到示范推動作用
要根據實際需要,提供政策支持和經費保障,將相關預算納人日常工作,以確保工作的順利開展。黨支部結對共建作為高校黨建的一種組織形式和活動載體,其根本目的在于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增強黨的戰斗力,發揮專業教師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為此,學院將在結對共建實踐中,堅持看長遠、顧全局、重根本,努力打牢高校黨建工作基礎。一是充分發揮結對共建示范帶動效應,不斷拓展共建隊伍;二是充分發揮結對共建的互助互利效應,提高學生黨支部的戰斗力,并通過不斷推進、成果效應的輻射、延伸,使之在理念與機制上進一步推動學校的學生黨建工作,全面提升黨的基層組織的作用。
教工黨支部與學生黨支部結對共建作為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基層黨建工作的模式和舉措,具有鮮明的探索性和實踐性,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需要我們在實際中,具體分析不同支部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有側重的地付諸實施,時刻把握工作的主動性和靈活性。要求我們通過教工支部與學生支部的結對共建,使教師和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共同提高,促進和帶動基層黨建工作全面、深入開展。
作者簡介:劉雅冰(1992—),女,漢族,籍貫:河南省鄭州市,單位:天津城建大學材料學院,學歷:研究生,職務:組織員,職稱:助理政工師,主要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學生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