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玲 秦富貞
摘 要:對于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高校承擔著重大的責任。本文基于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背景下機電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要求,基于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辦學定位,以滿足企業用人要求為目的,提倡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工作室對創新人才的培養,探索機電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產學研用;機電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Electromechanic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
Talents Based 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 and Research
Liu Xiaoling Qin Fuzhen
Qingdao huanghai university ShandongQingdao 255427
Abstrac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ar major responsibiliti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ltivation of electromechanic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industry,academia and research,this paper advocates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by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tudio of industry,academia and research based on the orientation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nterprise personnel.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 training model.
Key words:production,study and research;electromechanical;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talent training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以及學科建設的跨越式發展,機電類專業的專業知識體系已逐漸成熟和完善。但從畢業生就業情況來看,機電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并不理想,學生獲得的實際知識和技能與企業的需求不相符。特別地,畢業生的工程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達不到用人單位要求。因此改革機電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強化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適應地方需求的高級技術人才,已成為高校機電類專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1 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背景下機電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要求
創新能力是指根據已掌握的經驗或知識,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提出具有獨到見解的新想法、新思路、新主張的能力。對于創新人才的培養,上至國家,下至各級教育部門都高度重視,高校如何在現有政策支持下,發展相應的創新人才培養之路,是高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創立我國的創新體系,各級教育部門尤其是高校要注意創新能力的發展,通過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培養符合國家創新體系發展要求的人才。
機電類專業是典型的工科專業,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顯得尤其重要。高科技產品層出不窮,不論哪個企業想在當前社會上立足,創新能力都是必要的。因此,企業對用人的要求創新能力要作為首位考慮。這就要求高校在培養學生方面需要考慮的是,以滿足當前社會對用人的要求。對于機電類專業這種工科專業,由于專業特點是實踐性較強,因此對于實踐教學和創新創業相結合的教學培養模式,是當前研究的熱點問題。傳統的實踐教學主要是在實驗室進行,以演示性、驗證性實驗為主,由于這類實驗缺乏系統性、啟發性和設計性,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的作用有限。高校培養人才要滿足企業用人的要求,因此在人才培養模式修訂上,需要高校、企業、政府要互相合作,共同開發實踐教學項目。
2 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背景下機電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
2.1 基于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辦學定位,以滿足企業用人要求為目的,探索機電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青島黃海學院作為一所應用型本科高校,對于基本理論知識掌握的同時,重點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并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機電類專業緊緊圍繞學院“產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漸進式高級培訓”實踐教學體系,突出工程技能和創新能力培養;通過產、教、研、創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培養高素質工程實踐人才。高校培養人才的最終目標是服務于社會,因此高校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是不能脫離社會獨自研究的,要與企業密切聯系,了解當前行業特點,調整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法。高校和企業合作,可通過在職教師在企業掛職鍛煉的形式,可在寒暑假期間,專業教師尋找相應的對口企業。通過這種方式,不但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為以后的教學提供素材,而且通過在企業的實際工作考察,對行業當前的發展動態有了比較全面的掌握,同時對企業發展也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可以依托企業項目,由企業為牽頭組織單位,政府在其中起著引導保護的作用。高校可以采取橫向課題的方式,同企業共同研究新課題、新項目。這種方式對于科研成果轉化社會效益提高了效率,同時提升了企業的經驗效益,并對高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思路。為推進高校的創新人才培養以及提高企業的科研創新水平,以科研項目為引導,通過合作政府、企業、高校起到各自的作用,發揮相應的資源優勢,對于培養創新人才具有重大的意義。
2.2 提倡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工作室對創新人才的培養
如何將學生學習到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為創新創業提供助力,其中組建專業社團是較為便捷的途徑。機電類專業社團通過舉辦講座、成果展示,校內服務等形式,提高了本專業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培養了專業熱情。機電類專業社團校內服務,例如為校內師生維修電腦等服務,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專業水平,還為該專業在校內的影響力大為提高。為激發我院創新創業活力,更好地實施創新創業教育,建立眾創空間基地,將實驗室升級改造建立眾創空間,由機器人創新工作室、科技創新工作室、3D動力工作室、機電創新工作室、銳創工作室和E2M智能控制工作室等六個工作室組成。
本專業已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仿真實驗與硬件實驗相結合、專業實驗與工程實踐相結合的層級式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分為四個層次:(1)基本實驗技能:金工實習、電子工藝、科技創新技能訓練及開放性實驗等。(2)專業實驗技能:電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等專業基礎實驗、開放性實驗等。(3)綜合設計能力:專業課程設計。(4)應用創新能力: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及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等。
2.3 架構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
從培養目標與規格、培養能力、培養條件、培養機制與特色各層次,架構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通過與企業的科研項目合作,密切把握行業前沿,建立“政府引導+企業合作+高校科研”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對于各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可進行適當調整,以滿足當前社會的需求。而對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則要加以改進,改變傳統的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方法,采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每門課的特點,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多種教學方法可以與項目介紹方法,案例教學方法,解釋和討論,微課相結合。不管哪一種教學方法,重在提高學生對本門課的興趣,化興趣為動力,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為例,在講解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這一節內容時,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介紹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步驟,然后通過例題進行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過程,雖然內容不是很復雜,但如果通過案例教學法進行講解,效果會事半功倍。通過案例教學法,可以通過現階段較為流行的真人秀闖關節目為切入點,設計一個裁判電路,通過與生活相貼近的實例引入教學內容,就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接下來,再一環扣一環的將電路的設計過程依次引導學生們思考,最后總結歸納出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步驟。相信通過這種案例教學法,用學生較為熟知的電路作為切入點,會大大提高課堂效率,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同時也要修改傳統的考核評價方式,大多數科目還采用期末考試一張試卷定性判斷,新的考試方式是將整個學習過程都納入考核評價中,即過程性考核。以《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為例,該門課程對于大多數的工科生來說,是屬于較難的課程。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講臺上依次講解各個原理,基本上全班有一大半的學生處于云里霧里的狀態。若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方式,對于前幾章相對來說較簡單的一些內容,通過提前將教學設計發給學生,并給學生分組,讓學生課下進行相關內容的學習,并在課上展示學習成果。經過幾個學期的實踐,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比傳統的教學方法要好得多。
對于課程體系,可采用“平臺+模塊”課程體系,其中專業教育平臺有專業基礎課程、專業主干課程、專業任選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四個模塊。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將實踐教學分層覆蓋,遞進式的培養創新人才。
3 結語
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口號引領下,創新創業教育成為當前高校教育的熱點。如何讓各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在大環境下脫穎而出,為國家創新體系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是各高校需要突破的難題。基于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對高校和企業的創新能力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并且為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提供了途徑。在國家、政府、高校和企業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大環境下,通過生產、教育、科研的協同創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創新型和創業型人才,并且通過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工作室對創新人才的培養,修訂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對于創新人才培養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企業的協同培養,使得高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滿足企業用人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王敏,詹國兵.基于社團、競賽、精英班和創客教育的分層遞進式的機電類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時代農機,2017,44(04):151-152+156.
[2]申遠,劉棟材,李大創,陳明生.合肥師范學院機電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現狀分析及思考[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7,35(03):45-46.
[3]陸葉.基于“仿、賽、做”與機器人創新的教學實踐探討[J].機械研究與應用,2018,31(01):173-175.
[4]嚴琳.“人工智能+新工科”背景下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探究[J].智庫時代,2018(40):51-52.
[5]孫鳳,劉曉軍,趙義明,劉曉.第二課堂在應用技術型高校機電類專業創新創業培養中的探索——以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9(03):150-152.
[6]倪自銀.融合·貫通·協同:面向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課程教學改革探索——以鹽城工學院機電類專業為實證[J].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0(01):81-85.
[7]段麗華,劉藝.基于“專業+”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研究與實踐[J].職教論壇,2016(28):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