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升學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更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為開闊學生的文學視野,培養其多元化的閱讀愛好,提高中學生的文學審美,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名著導讀”板塊設置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從導讀內容設置來看,其更切合中學生閱讀習慣,也更加全面、指向性明確、構思比較精巧。但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教師發揮閱讀引導作用,促進學生深入學習。基于此,本文展開對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名著導讀系統構建的進一步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名著導讀;系統構建
語文新課標中對閱讀教學做出了更為明確的要求,其指出:應培養學生良好的賞析能力,在閱讀中產生自我情感體驗,初步領悟文學作品的內涵,并能夠從中獲取對自然、社會以及人生的有益啟示[1]。由此可見閱讀的重要性。而相較于人教版較早將“名著導讀”納入教材編制之中,新版投入使用的統編初中語文教材同樣重視對“名著導讀”板塊的編制,并更側重對學生良好閱讀技巧的培養,其導讀系統愈發完善。
一、選文構思更精巧
相較于人教版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每冊推薦的1至3部名著導讀的設計,現行七、八年級部編版教材每冊推薦了2部“名著導讀”閱讀作品,兩者相較其數量上并無太大區別,但在板塊設置上卻具有較大出入。相對而言,人教版的的該板塊設置略有不當,部編版的“名著導入”則顯得更加科學。
例如,在人教版的教材編制中,多將“名著導讀”安排在末端。在科幻學習的教學主題中,引出了《海底兩萬里》。不過,因其整體設置略顯分散,可能會影響實際閱讀安排,使學生難以展開深入的閱讀學習。而統編版則巧妙地化解了這一問題,對第六單元的“科幻探險”,提出了“快速提取文章主要信息”,其與《海底兩萬里》的“快速閱讀”形成呼應,突出名著導讀與教學內容的有益過渡與相互銜接。
二、導讀內容更完善
設置名著導讀板塊,其核心目的便是以適合中學生閱讀學習的經典文學著作為指引,更好地提升學生語言及文字的運用能力、促進其思維的發展、使其具有豐富的情感體驗,得到審美和人格的熏陶[2]。與此同時,往往多是節選內容的名著導讀,其原文中具有精彩紛呈的情景設定,特別是小說類作品,更應使學生將抽象理解化為具象感知,以便于深層次的解讀與學習。從這一角度上來說,人教版的題目顯得更加一目了然,但在導讀中又缺乏精彩片段與有效點撥,統編版教材則對作品進行了精煉概括,也更側重閱讀引導。例如,在《駱駝祥子》中,統編版的導讀內容更完善,并對重點做以提煉。不過,其沒有對作品整體結構進行分析,這也是其所存在的不足之處。
再如,人教版在對《朝花夕拾》的閱讀中,其對作品進行了整體的分析“溫馨的回憶與理性的批判”,有助于學生捕捉閱讀重點,但卻沒進行更加細化的內容梳理。而統編版提出了“消除與經典的隔閡”,以使師生認知到所存在的“隔閡”,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理性認知,在充分感受作品細膩的情感后,能夠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
三、更講求方法指導
在名著導讀的板塊設置中,其關鍵一點便在于對閱讀的“導”[3]。因此,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閱讀意識,使其具備深入閱讀的能力,讓名著閱讀成為學生與文本之間獨立對話的過程。不過,教師也應發揮自身的閱讀引導作用,使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技巧與方法。名著多篇幅較長,對于這樣的作品也在閱讀中應具有針對性的閱讀方法,以便于學生更好地吸取文本精華,使其化為已有。
例如,在人教版的名著導讀中,《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要對文本內容及主旨進行了總結,而統編版則提出了讓學生以“摘抄和做筆記”的方法進行閱讀學習,并簡要地進行了對其閱讀方法的定義介紹,還配以示例;接著又仔細說明了該種閱讀方法的實際作用,引入說明;最后做出了閱讀建議,鼓勵分享與交流,讓個人智慧與集體智慧形成合力,其方法指導可謂準確精細,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四、目標更具指向性
中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其閱讀愛好、閱讀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為此,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合作、探究性閱讀能力,使其形成學習積累。而在教材編制中,人教版教材與部編教材也具有不同的側重。
例如,人教版教材對閱讀的形式并未加以關注,統編教材則更看重閱讀的實踐性,一方面尊重學生的自主閱讀體會和感悟,另一方面也關注其合作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針對名著導讀板塊的設置來說,統編語文教材具有全面性、細致性、指向性等優勢,為學生呈現了體系化的名著導讀系統。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這便需教師在授課中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針對其短板進行補充,組織多樣性閱讀活動,以構建高效閱讀課堂,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王靈熙.初中“名著導讀”教學現狀調查與改進策略[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5(05):11.
[2]龐美美.統編本初中語文教材名著導讀系統構建的進步[J].教育與管理,2018(09):20.
[3]石建鼎.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現狀調查與策略探究——以廣河縣Y中學為例[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6(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