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艷麗 高秀紅
摘 要:高職學生管理工作是高職院校管理體系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供有效激勵,能增強管理有效性。本文首先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群體特征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普遍存在的問題;隨后,重點對激勵機制在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實際應用方法進行了研究,希望能為該領域關注者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激勵機制;主動性
引言:現代化社會發展進程中,我國各個領域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與明顯的進步,對于教育領域來說,教育管理工作呈現出了大眾化趨勢。如何在全面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加強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充分地提高學生們的參與性與互動性,成為了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重點之一。在這一過程中,如果能夠合理應用激勵機制,則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一、高職學生的群體特征
(一)主動性較低
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剛入學期間,身處于陌生的環境,會存在一定的緊張情緒。此種情況下,學生們不能積極投入到學校的各項活動中,在學習與生活中表現出的積極性也較差。一部分同學不能主動地進行學習,此類問題都會嚴重地影響到學生們的學習現狀與未來的發展。另外,一部分剛進入到高職院校的學生,對于專業領域的知識內容知之甚少,掌握的知識也較為片面,學習目標不明確,也導致了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較低[1]。
(二)自律性較差
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們的學習狀況進行管理,同時也需要深入到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根據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掌握學生們的學習狀態。高職院校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著自律性較差的問題,學生們不能根據學校的規定以及對自我的期許,嚴格地約束自己的行為舉止。部分學生沒有主動性,也沒有結合未來發展方向,制定出科學的學習計劃。此類問題都加大了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需要引起教師、學校以及學生家長的高度重視。
(三)自信心不足
高職院校在校生大部分都是因為高考中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績而進入到高職院校中學習。學生們高考失利,容易引起嚴重的自我否定,思想不積極很容易出現嚴重的心理與情緒波動。目前,社會各界對于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的認知與理解并不科學,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也有著一定的誤解。社會的誤解與普遍存在的偏見也會嚴重地打擊學生們的自信心。學生們的信心不足,在學校生活中容易隨波逐流,如果不能得到科學管理與幫助,對于學生們今后的發展也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二、激勵機制在高職學生管理中的作用
傳統的學者管理方式不利于充分地激發出學生們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導致了在管理過程,學生們不能充分地參與到實際的組織和管理工作中,工作成效較為并不明顯。采用激勵機制管理模式之后,將激勵理論與高職院校和學生的管理工作相互結合,可以為常規的管理內容注入新的活力和內容,轉變傳統管理模式的固化問題,增加學生管理工作的實際效益。同時,激勵機制在學生管理觀念工作中的應用,還能提高學生們對于管理制度的認同感,在此種模式下,學生們能夠更積極地參與到各項管理工作中。比如,在學生管理工作階段,適當地為學生們提供一些具有激勵作用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都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逐步引導學生們參與到管理,推進各項管理細節順利發展。當代高職院校的內部管理工作中,若想更好地引導學生們的思想觀念健康發展,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都需要借助激勵機制。在實際的應用中,正確地運用激勵機制與管理方法,能夠為學生們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形成學生們之間良性競爭的氛圍,進而讓學生們保持更為積極和健康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與工作動力。
三、激勵機制在高職學生管理中的應用
(一)創新激勵模式發展理念
管理工作理念的創新是激勵機制應用的首要前提。高職院校在進行學生管理的過程中,要結合實際的情況,不斷地創新工作與發展的理念,樹立起全方位多角度的視野,最后提高對于學生的管理水平。比如,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群體的實際特征,提供多樣化的管理理念,并在實踐中對理念的應用效果加以檢驗。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們的反饋以及管理工作實際成效,對管理方式進行進一步的優化與創新。不同學生群體擁有不同的性格,在對學生們進行管理中,也應該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對學生們進行激勵。在此過程中,增加學生們對于院校管理工作的認同感,有利于全面提高激勵機制的應用效率。
(二)建立學生中心激勵機制
激勵機制在構建和落實中,始終要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的管理對象是學生,教師要根據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和發展需求,作為管理工作落實開展的重點內容。比如,我國某地區的高職院校在進行日常學生管理中,結合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當中的有關內容,緊密圍繞著學生們的學習與生活訴求,為學生們提供了相應的激勵。高職學生管理工作重點放在了學生們的日常學習態度和學習成效等方面,為學生們制定多層次的獎學金評定與管理工作辦法。同時,還為學生們提供了宿舍、學校社團、班級與專業的日常行為評優管理與獎勵機制,全方位地覆蓋到學生們日常生活、娛樂和學習的多個方面,提高了學生們在高職院校中生活和學習的幸福感。該院校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激勵機制,加強對學生的管理,確保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能夠不斷進步[2]。
(三)采用多樣化激勵手段
多樣化的激勵手段是高職學生管理工作落實的重要措施。教師在為學生們提供教學管理中,要根據不同學生個體的實際需求,制定出多樣化的管理方式,采用多種不同形式的激勵手段,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比如,我國某地區高職院校教師在進行內部管理中,制定了科學的獎懲機制,確保教學管理工作有效。此種方法是最常見的高職學生管理工作方法,能從根本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強化高職學生管理工作實效。教師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對學生們產生了積極正向的引導,并且在班級內部進行成功宣傳,引導學生們實現全面發展。
(四)優化科學目標激勵內容
除了上述兩項管理工作方法之外,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中,還可以根據學生們的發展需求,對管理目標與內容進行優化,使管理模式更加科學。比如,我國某地區的高職院校教師在進行管理中,提出了目標激勵法。根據學生們在學習中的興趣和學習能力,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發展目標指導。在管理中,還需要根據學生們的學習進展,不斷地對教學管理目標進行優化調整,確保高職學生管理工作始終具有較高的時效性。再比如,教師將優秀班級設定為全班學生們共同的目標,能夠提高班級內部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學生們在為優秀班級目標奮斗中,也能實現良性互動。在新生入學參與軍訓中,教師可以和軍訓教官共同為學生們制定“優秀軍訓班級”的發展目標。在這一目標下,新入學的學生們能夠消除陌生感和距離感,積極參與到各種有利于集體目標實現的活動中,為班級獲得更多的分數,實現班級目標[3]。
總結:綜上所述,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任重道遠,相關領域的教職員工在實際的工作中,要深入系統地分析高職院校學生群體的生活、學習和實踐等方面的需求與特征,根據普遍存在的問題,提供適應性更廣泛的教育管理方法。同時,教職員工還需要在這一過程中,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獎勵機制,以多元化的手段進行激勵,以此提升學生們在學習、生活以及各類實踐活動中的積極性和凝聚力,最終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鄧稀元.激勵方式在高職學生管理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01):136.
[2]蘇娜.激勵理論在高職院校學生干部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經貿實踐,2018(11):267.
[3]趙潔.激勵教育在高職學生管理中之作用的案例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2(05):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