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要】目的 觀察綜合性護理方案用于腦血栓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5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腦血栓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雙色球法將其分為兩組,各42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綜合性護理,比較兩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76%,低于對照組的19.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腦血栓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能夠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推廣。
【關鍵詞】腦血栓;綜合護理;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9..02
腦血栓主要由腦部血供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引發血管壁增厚、血管腔狹窄、血液粘稠度升高形成血栓所致,容易影響患者的肢體功能、語言功能,具有致死率高、致殘率高、并發癥發生率高的特點,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1]。為了探討科學的臨床護理方案,本文以我院收治的腦血栓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分組后就不同的護理方案的應用效果展開了下述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腦血栓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雙色球法將其分為兩組,各42例。其中,觀察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38~83歲,平均(68.52±2.74)歲;對照組男24例,女18例,年齡36~82歲,平均(68.74±2.53)歲。全部患者均獲知情權。納入標準:①符合《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2]中腦血栓的診斷標準,經CT檢查確診;②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標準:①入院前死亡;②臨床資料缺失;③中途死亡或退出;④合并器質性功能障礙;⑤入院前感染。組間基線數據均衡性良好。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生命體征監測、定期測量患者下肢周徑、保持患肢干燥清潔、調節室內溫濕度、告知患者或家屬注意事項。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實施綜合性護理:(1)康復鍛煉,結合患者實際病況為患者制定相應的運動計劃,指導并協助患者開展膝關節屈伸運動;臥床休息時使患肢高于心臟約30°。(2)飲食護理,指導患者多進食低糖、低鹽、低脂肪、高纖維素、高維生素食物,建議患者多食用新鮮果蔬,多飲水,降低血液黏稠度。(3)并發癥護理,定時幫助患者叩背、吸痰,確保呼吸道通暢,對于存在呼吸障礙患者可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必要時給予患者吸氧支持;重視管路護理,加強巡房力度,注意觀察管路有無脫落、彎曲、扭曲情況,每日更換留置管,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限制病房人員流動,避免交叉感染;定期協助患者翻身,2 h/次,預防壓瘡;定時按摩患肢,5~15 min/次,4~6次/d,促進靜脈回流,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4)健康教育,主動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腦血栓的發病機制、防治要點、注意事項,指導患者合理安排日常生活,保證作息規律、堅持適度鍛煉、注意保暖,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1.3 觀察指標
統計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經本文實踐證明,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遠低于對照組,表明觀察組采用的綜合性護理方案能夠有效防控下肢深靜脈血栓、感染等并發癥發生,提高患者治療安全性。初步分析,觀察組采用的綜合性護理方案能夠結合患者實際病況為患者提供所需的護理服務,通過實施健康宣教能夠有效增進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和了解,促使患者更加主動地配合治療。同時配合并發癥護理,可通過管路護理、限制病房人員流動、按摩四肢等護理措施,可有效預防壓瘡、感染等不良事件發生,為患者創造更加良好的康復環境。張婧等對94例腦血栓患者研究后發現,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為患者提供綜合性護理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13%,遠低于單純性常規護理患者的14.89%,提示采用綜合性護理方案有助于減少并發癥,具有積極的臨床應用意義。
綜上所述,采用綜合性護理方案對腦血栓患者展開護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風險,提高患者治療安全性,因此值得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袁小紅,孫利華,李俊麗,等.腦血栓患者的綜合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7,16(6):646-647.
[2] 王新德.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6):379-380.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