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冬紅
摘? ? 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需要考量的相關內容比較多,除了關注教師日常教學之外,還要兼顧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及方法引導。依據課程背景及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要求,靈活運用易班等新媒體,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形式更加多樣,增強工作的延展性,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目標。本文討論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影響,對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模式的形成進行分析,深入探討學生事務與發展中心、易班等新型載體的應用,實現預期教育管理工作目標。
關鍵詞: 新媒體? ? 思想政治? ? 創新? ? 易班
依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要求,運用易班等新媒體技術,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引導,實現該項工作創新,提高高校師生科學文化素質、思想品德,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等。使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及管理工作更加生動、新穎,為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及思政類人才培養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課程管理工作質量明顯提高。
1.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1.1拓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間。
新媒體作為傳播載體,為用戶提供數字信息服務,將其應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能夠拓寬思想政治課程教育平臺,培養高校師生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素質等,使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諸如,校園信息網絡建設、貼吧、學生論壇等。近年來,微信、易班等逐漸應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使工作思路更加開闊,便于大學生理解相關課程內容、知識點等,確保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內容、形式更加豐富、多元。當前,將新媒體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經成為一種主流,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空間開拓[1]。舉例而言,無論在微信、微博還是易班網,大學生都能隨時隨地接觸各類高校思想政治學習資源、時事熱點等,進行在線交流和討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具備網絡化特征,拓寬該課程教育深度及廣度。
1.2多元信息沖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的交流互動、知識獲取方式、渠道等發生了明顯改變。雖說互聯網讓高校思政課堂學習更加便利,但很容易對大學生產生不良影響,一些大學生難免受負面網絡信息影響,對思維、行動等產生干擾。大學生身心尚不成熟,倘若受不良信息誘導,將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難以開展。
2.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模式的形成
2.1開辟全面新穎的新媒體平臺。
結合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背景及要求,開辟新媒體平臺,保證其全面、新穎。該平臺包含以下內容:新生入學指導及教育;大學生常見思想問題分析及解決;答疑解惑互動版塊。除此之外,還要發揮學生事務與發展中心、易班網等平臺優勢,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載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實踐中,積極引導高校師生依據課程背景、內容等進行互動,始終把大學生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體,提高課堂參與度,達到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及管理效果[2]。
2.2關注傳統文化,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非常關鍵,能夠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思想情操等。在微信、易班等平臺上,結合該項教育管理工作要求,專門開設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兩大板塊,作為文本內容的補充,供大學生課上課下瀏覽、學習。除此之外,還要在該平臺上設置交流互動區域,為學生解惑答疑,呼吁互動討論,發表學習感悟等,不斷提高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3]。
3.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載體及應用
無論學生事務中心還是易班,在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都不可或缺。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網絡學習載體,使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開展形式更加靈活,創新課堂教學內容及方法的同時,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課堂參與度,實現文本知識內化,達到良好的思想政治管理工作效果。
3.1學生事務與發展中心及應用
學生事務與發展中心是為學生提供在校一站式服務的中心。在事務辦理過程中育人、在服務中育人,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趣味性。發揮網上事務辦理載體優勢,擴充高校思政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內容,使形式更加豐富、生動,為高校師生營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第一,依托學生事務中心,落實高校思政管理工作。在新媒體環境下,以網上學生事務辦理為載體,通過具體事務的辦理給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提供基礎,提高服務質量,增強育人效果。做好服務工作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解除后顧之憂,做到服務育人、環境育人。
第二,建立學生事務與發展中心網站。在網站開辟思政熱點專欄,分享熱點思政內容,引起學生共鳴。傳統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工作模式單一,僅向學生傳授相關課堂內容、知識點等,很難領悟深層次內涵。新媒體環境下,依據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工作背景及要求,如分享“改革開放40周年”“一帶一路”“海軍戰機實彈射擊”等趣味性思想政治視頻、話題等,激發大學生的求知欲。這種線上交流方式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在思政教育者和大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動關系[5]。大學生可以轉發相關高校思想政治內容,擴大影響力等,激發學習熱情。
第三,在學生事務與發展中心網站開通學生與學校、學生與思想教育者的溝通渠道。讓學生的訴求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處理和回復。對學生的各種訴求進行分類處理和思想引領,不斷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務水平,擴展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工作思路,構建高效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鼓勵大學生關注“共青團中央”“新華網”等微信公眾號,為大學生營造圖、文、音、影并茂的思想政治學習環境。
第四,在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中,還可以依托學生事務與發展中心這樣的載體組織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諸如,直播會議、節日主題活動、紀念九一八、重走長征路等線上線下活動。以豐富、靈活的內容及形式,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提供輔助,提高大學生的參與度。
3.2易班載體及應用
易班即網絡虛擬社區,服務對象是高校師生。“易班網”首頁顯示,已有1037所共建高校、330168個班級、將近1400萬名師加入易班,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載體。為高校師生提供共享課程及移動學習服務,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在線學習各類課程。高校師生、輔導員等以該網站為載體,實時在線交流,共享各類資源。
第一,設置虛擬班級,在線互動。班級功能是易班的一大特色。大學生能夠在該虛擬論壇上找到自己的班級,并與輔導員一起管理班級大小事務。以話題、相冊等發布通知,開展思政類活動,提交作業、共享資源等。盡管易班是虛擬班級,但能夠以現實管理思維、模式等對其實施管理。在該環境中,能夠考驗大學生的思想品德,使其遵守網站規定,學會自我約束,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7]。
第二,自主選擇網絡思政課程。高校學生登錄易班網站,根據活躍度排行榜,滿足自身思想政治課程學習需求,選擇優質課程資源報名學習。該網絡教學方式針對性強,對用戶的道德、素質提出非常高的要求。例如,大學生依據自身思想政治課程學習需求,在該平臺上搜索報名學習西華大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頁面上,清晰顯示有課程提供機構、主講教師、報名人數、課程簡介等信息,使高校思政教育更加自由、靈活。
第三,易班論壇內囊括易班活動、新人專區等社區服務內容,大學生能夠在該論壇找到感興趣的話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涉及的相關內容比較多。除了常規課堂教學之外,還關注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及法律知識基礎等。學校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吸引大學生參與其中,將其與文本內容、知識點等相結合,對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不斷增強高校師生責任感,提高思想道德境界,開拓廣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間[8]。
4.結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內容繁雜,對高校師生提出非常高的學習、實踐要求。日常工作中要明確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影響,探討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學模式形成過程,分別以學生事務與發展中心、易班為載體,在大學校園內營造良好的思想政治學習、實踐氛圍,使高校師生、行政人員等參與其中,不斷豐富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儲備,達到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管理效果。
參考文獻:
[1]袁貴彬.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型載體——以微信、易班等為例[J].改革與開放,2016(23):114-115.
[2]王濤.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以易班為例[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7,8(1):126-128.
[3]顧懷秋.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以“易班”平臺為例[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5(5):62-66.
[4]張曉琳.運用新媒體煥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力——以易班建設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13):139-140.
[5]陳傳革,高潤芳.充分利用“易班”平臺開展大學生思政政治教育[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9):7-7.
[6]伺熒居.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研究——以廣州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易班”平臺為例[J].人力資源管理,2017(8):280-281.
[7]郭靜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對比評估——以“易班”和“青年之聲”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8(2):47-48.
[8]吳昊,黃禹鑫.基于易班構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大數據平臺的思考與實踐——以重慶大學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6(1):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