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喜肖
“教育公平”是義務教育法的精髓,落實到教學上,就要做到“面向全體”。《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面向全體”不僅僅是教學方法的問題,更是一種教育教學思想,只有把“面向全體”真正內化為自己的教育思想,才能有效地落實到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上。本人認為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可以有助于更好地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從而有效地促進教育公平。
一、了解學生,把準認知基礎
課堂教學活動要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進來,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明確他們的實際認知基礎,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確定合適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聽了一位教師執教三年級下冊“求平均數”這個內容,當展示套圈情境,討論完兩位學生誰套得準些后,老師隨即就問:男生套得準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些?學生東拉西扯,始終回不到主題上來。這是什么原因?是因為“套得準”的語境發生轉換后學生不能正確理解,不知道群體“套得準些”是指這個群體的整體平均水平。優秀生除外,大部分學生連這個基本的前提知識都不具備,如何回答“男生套得準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些”這樣的問題?因此,教師要真正的面向全體學生,提高課堂效率,還得首先了解我們的學生,知此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二、關愛學生,激發學習主動性
關愛學生,不僅是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而且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前提。教師要像關愛自己的子女一樣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在與教師充滿友善的交往中,定會激發起他們對教師所教學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我所上的五(1)班,有個學生由于智力水平差,學習成績均不超過40分。接班后,我主動與她促膝談心,和她交朋友。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她感受到我平易近人,對她無微不至的關懷,便逐漸消除氣餒的心態,課余時間主動和我拉家常,上課也專心致志。課后,我給她另起爐灶,有針對性地布置一些簡易的計算類練習給她完成,她都能認真地獨立思考、解答。經過半個學期的耐心指點,這個同學有了很大的進步,每次單元測試,她都能取得了及格以上的成績。她很開心,充滿了學習的自信心。她的父母對我感激不已。
三、平等對待,活動機會均等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均等的機會,努力關注每一個學生,不讓任何學生處于教師視野的盲區,讓人人都學習必需的數學,人人都獲得發展。小組合作學習便是一種促進人人參與的較好的學習方式。首先,教師要有目的地選擇小組成員,好中差全面兼顧,人數以4-6人為宜;其次,要做好小組合作的舉例示范,說明小組合作的意義、方法和要求;再次,要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注意糾正小組合作時的不良現象。良好的小組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學生資源,在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的同時,也可以適當減輕教師的負擔。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師生、生生共同參與,優等生可以充分發揮“小老師作用”,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得到鞏固和深化;學困生在同伴的幫助下學習到知識的同時,亦能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激起他們奮發向上的信心;中等生在與同伴交流互動的情境下,引發起自我觀點與別人觀點的碰撞,常會產生智慧的火花。這樣的小組合作能真正地“讓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我就是利用這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課堂上讓學生做到人人動腦、個個動手、你問我答、共同交流與分享學習成果,課堂學習氛圍濃厚,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難易有別,分層設計
學生在學習的水平和能力上總是有一定的差異的,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篩選出基礎知識、提高知識和綜合應用知識,根據不同學生的接受能力,在課堂提問和練習中作出不同的要求。一般情況下,優秀生和中等生對于基礎題的課堂提問的反應是最積極的,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困生思考回答,促進他們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對于提高題的提問,教師要上下兼顧,主要讓中等生回答,促進他們的發展;綜合應用題對于學困生來說,是勉為其難的,教師要舍得放下包袱,讓優秀生做主,讓中等生跳一跳。優秀生回答了高難度的問題后,可以讓中等生進行復述;中等生解決了提高題后可以讓學困生進行復述,同樣也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五、留有余地,給予學生適當思維時間
1.留給預習時間
預習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對一些接受速度較慢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在思想上有一定的準備。學生可以通過預習初步了解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自覺制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揣摩老師講課的方式,產生學習活動的動力,長期鍛煉,可以很好地培養自學能力。
2.留給思考時間
有些教師在課堂提問時,為了節省教學時間,總是拋出問題后就希望立即有學生舉手回答,而反應較快的總是優秀學生,他們在學困生還沒有完全反應過來是怎么一回事的情況下,便能說出老師所期望的答案,老師誤以為全班同學都能理解所回答的問題,于是接著進行下一環節。在這種情況下,學困生失去了思考的時間,失去了參與的機會,失去了自信心,落下了跟班前進的步伐,差距無形中擴大了。古人云,靜思出智慧。成人尚且如此,何況小學生?因此,教師要舍得放出一些時間,讓學生靜思,讓更多的學生在獨立思考中領悟數學的奧秘,靜思不是冷場,而是數學思維的良好品質。
總之,只有真心的關愛、了解、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根據難易程度給予適度的照顧、留給學生適當的思維時空、極大地關注弱勢男童和女童,我們的課堂將會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和諧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