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勇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在重癥顱腦損傷的患者中實施精細化護理對其腸內營養的影響。方法:本次研究方法為對照分析,應選取我院收治的60例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并以其床號單雙數進行分組,患者入院時間分布于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間,常規護理模式及精細化護理模式分別應用于30例參照組及30例觀察組患者中,對比其腸內營養治療并發癥發生率。結果:在六項并發癥中,觀察組患者有三項發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其他三項數據雖然低于參照組,但統計分析后P>0.05,差異的統計學意義不具有參考性。結論:在重癥顱腦損傷患者中實施精細化護理能夠有效降低腸內營養并發癥發生率,保證其營養得以順利補充,提高疾病治療效果,促進身體恢復。
【關鍵詞】重癥顱腦損傷;精細化護理;腸內營養;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R36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3--01
根據致病原因的差異性,重癥顱腦損傷可以分為繼發性及原發性兩種,患者體內代謝及分解狀態過高,并且容易出現并發癥,此時患者無法進食會致使其營養攝入不足,阻礙疾病的治療及身體的康復[1]。所以對于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常予以早期腸內營養(EN)處理,該方法可以對其神經功能的恢復起到積極作用,但是會出現并發癥,且其發生率通常難以控制[2],所以為降低腸內營養并發癥發生率,應在治療過程中予以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60例研究對象均選取于本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間收治的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因本次為對照研究,所以以床號單雙數為標準將其均分為參照組及觀察組,17例男性及13例女性組成觀察組,年齡區間及均值分別為19至65歲及(47.61±13.55)歲,其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數)評分區間及均值分別為4至8分及(4.82±2.05)分;20例男性及10例女性組成參照組,年齡區間及均值分別為21至63歲及(47.39±13.41)歲,其GCS評分區間及均值分別為4至8分及(4.96±2.01)分。將以上基礎資料予以統計分析可知P>0.05,差異無顯著性且無統計學意義存在。
1.2 護理方法 參照組及觀察組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及精細化護理措施,常規護理干預包括急救護理,給予氧療并對其呼吸道分泌物予以處理,治療方法包括抗感染及顱內壓力降低等,除此之外還有常規營養護理[3]。而精細化護理措施如討論中所示。
1.3 數據統計分析 腸內營養并發癥發生率表示為[n(%)]的計數數據形式,在SPSS 17.0軟件中錄入并實施檢驗,P<0.05表明差異的顯著性有統計學參考價值。
2 結果
表1 中的數據對比可以表明,觀察組患者在各項并發癥發生率中的數據均比參照組低,但是僅有腹脹便秘,肌肉萎縮及抑郁焦慮的發生率對比結果為P<0.05,差異的統計學意義有參考價值。
3 討論
3.1 心理干預 因患者病情嚴重,所以其自身以及家屬會存在較大的心理壓力,對疾病治療效果不信任,出現恐慌或焦慮等負面心理,此時護理人員應對社會支持網絡予以建立,首先降低家屬及親友的恐懼感,提升其對于疾病治療的信心,鼓勵家屬及親友寬慰支持患者。
3.2 導管護理 定時對鼻飼管情況予以觀察,時間間隔為8小時,及時更換彎折或損壞的導管,并調整其位置,防止偏移,同時確保其具有通暢的狀態,在使用前需對管腔予以溫水20至50ml的沖洗。
3.3 能量需求預測 因個人體質存在區別,應在給予腸內營養前評估預測患者所需能量,以基礎代謝率、體力活動系數及應激系數相乘為模式對患者能量需求進行評估[4],根據計算結果合理搭配不同營養攝入的比例。
3.4 給予要素膳干預 將生理鹽水或糖鹽給予滴入,然后將百普力腸內營養劑(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10285)于12小時后進行輸注,每天給予2000kcal,若患者為高代謝病人(燒傷,多發性創傷),每天可用到4000kcal,初始劑量最好從1000kcal(500ml為2瓶)開始,在2-3天內逐漸增加至需要量。此品在室溫下使用,不需要稀釋,打開前應該先搖勻,適應全濃度輸注者,操作過程須謹慎[5]。
3.5 胃殘余量監測 在給予腸內營養期間護理人員需對患者胃殘余量予以定時監測,間隔時間為4小時,出現胃潴留的標準為其指標達到100ml以上,此時應將輸注予以延遲或者暫停,然后對胃腸蠕動能力進行觀察,可將胃腸動力類藥物應用于必要時期。
3.6 預防感染 在對患者實施要素膳配置期間應注意無菌操作,并予以4次/d口腔護理,確保患者口腔處于無異味無污垢的狀態中。
3.7 觀察加強 實施腸內營養期間,護理人員應仔細對患者狀態予以觀察,確保無異常現象,比如呼吸急促或嗆咳,另外應確認患者是否有腹痛表現,并對體溫及排便情況予以觀察及記錄。最后,應注意監測并控制患者體內血糖水平,并對其他相關指標(血常規,體液平衡等)進行定期檢查[6]。
3.8 早期肢體練習 因患者長期臥床休養,為保證其肢體功能,應給予改變體位,按摩或者針灸等措施鍛煉其肢體,使肢體功能提高。
參考文獻
謝嫦嫦, 王飛飛.圍手術期精細化護理對顱腦損傷患者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9, 19(02):143-145.
鄒依然, 楊佳, ZOUYi-ran, 等.預見性護理聯合精細化護理管理模式在重型顱腦損傷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 2016, 23(6):192-194.
李細榮, 胡愛龍, 柳平霞.精細化護理改善額顳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大骨瓣開顱術后康復質量的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7(8).
吳文峰.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進行精細化護理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 2018, 16(23):230-231.
文芳, 蘇寶艷, 王曉峰, 等.精細化護理在重癥顱腦損傷者進行腸內營養治療中的作用分析[J].名醫, 2018, No.59(04):128.
黃春華.對接受經皮微創氣管切開術的顱腦損傷患者進行精細化護理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 2019, 17(06):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