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玉文 王曉晶 高淑艷 李玲玲
【摘 要】目的:探討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給予心臟康復護理干預后對其心理狀態產生的影響及其相關作用。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4月到2019年4月之間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常規組和觀察組,兩組均采取常規的護理方法和模式,觀察組著重加強心臟康復護理,最后通過兩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和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得出結論。結果:常規組進行基礎護理和觀察組給予心臟康復護理一周后,常規組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和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分別為77.45分和53.54分,觀察組的為60.71分和47.05分。兩組結果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結論: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實行心臟康復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水平,有效降低患者發生焦慮和抑郁的可能性,促進患者良好的心理狀態形成和發展。在冠心病的臨床治療上,心臟康復護理值得被進一步推廣和普及。
【關鍵詞】冠心病;心臟康復護理;心理狀態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3--01
冠心病又被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主要的發病原因和機理為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導致血管腔阻塞和狹窄,進而造成心肌缺血、壞死和缺氧情況。目前,將冠心病劃分為心絞痛、心肌梗死、猝死、無癥狀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力衰竭五種。每一種冠心病都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在物欲橫流的二十一世紀,冠心病的比例進一步提高,如何加強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的心臟康復護理,促進患者良好的心理狀態形成,這是目前臨床醫學中面臨的重大挑戰。
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4月到2019年4月之間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隨機將其均等分配為常規組和觀察組,每組45人。其中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25人,心絞痛患者10人,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5人,心肌梗死患者20人。男性患者57人,女性患者33人。他們的年齡在44歲到9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0.1±3.5)歲。排除其他智障因素及其相關精神病因素,這些患者的身高、年齡、知識水平、體重、形成等在臨床上沒有統計學差異,具有突出的可比性。現將實驗方法闡述并分析如下:
2 方法分析
常規組進行簡單的常規基礎護理,觀察組在常規組的基礎上,進行心臟康復護理。
2.1 常規組 常規組根據相關的心臟康復基礎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即在第一周讓患者絕對臥床休息,盡可能不要做肢體活動。在第二周進行以休息為主的臥床護理,并適當增加一些常見的肢體活動,然后在醫者的指導下,按照冠心病護理的相關方法進行護理。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有相關護理人員的監督和管理,這是為了防止意外突發狀況的需要。
2.2 觀察組 在常規組的常規基礎護理前提下,進行心臟康復護理。心臟康復護理的程序為心臟康復訓練、患者健康教育和指導、實行心里干預。具體的步驟如下分析:在患者入院的第1到3天,讓患者進行絕對的臥床休息,護理人員協助患者飲食、擦身、更衣等,并使用一定的醫療手法,讓患者被動活動肢體2次,每次進行10min。在這個過程中,向患者介紹醫院的衛生環境和病房的基礎設備和相關設施,給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安慰,盡可能消除患者內心的恐懼和精神上的壓力,為患者樹立一種戰勝病魔的信念。在入院第4到5天,患者可以適當活動上半身,并進行緩慢的深呼吸訓練,每天2次,每次3min左右。患者可以坐起來洗臉、飲食,每天保證三次坐位,每次10min到20min。患者可以看電視、看報紙、聽收音機等。期間著重給患者講述關于心臟康復護理的知識和程序。在第6到7天,患者可以自由坐立,并在床邊進行坐位大小便、飲食等,在兩餐之間加入椅位訓練,一日兩次,每次10min。在8到10天,患者可以在床邊走動,醫者介紹冠心病的相關預防知識。在第11到12天,加強對患者的室內步行訓練,適當延長步行時間,轉而向室外步行。在患者出院前進行健康教育:從患者的飲食、活動、職業、家庭、心理等回歸因素進行指導。如果在心臟康復訓練中,出現心率突然升高到120次/min、患者的收縮壓降低20mmHg或者升高30mmHg、患者心電圖ST段位升高2mm或者降低1mm、患者出現嚴重的心律失調、心前區疼痛、具有不適感、心悸等的情況,應該及時停止心臟康復護理訓練。
3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13.0軟件統計和處理數據,計量使用均數±標準差的方法,t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
4 結果
常規組患者和觀察組患者的心理狀態分值比較:常規組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和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分別為77.45分和53.54分,觀察組的為60.71分和47.05分。兩組的結果之間具有顯著性差異。
5 討論
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進行心臟康復護理,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內心的焦慮和抑郁,改善患者的心里狀態。心臟康復護理大體包括對患者的病情評估、心臟危險因素的監控和檢測、運動康復訓練、實施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干預等,心臟康復護理全面兼顧患者的各種因素,對于患者的心理狀態的良好形成,發揮了關鍵性的影響和作用。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李云.《冠心病介入治療后心臟康復護理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24):109—111
韓花.陳妍杏.《心臟康復護理措施對冠心病介入治療后患者心臟功能恢復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66)
白雪.文倩.《心臟康復護理對冠心病介入治療后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6(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