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曉東



【摘 要】目的:探究腦血管疾病采用神經介入治療的效果。方法:從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腦血管疾病患者當中隨機選擇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開顱手術治療方法,觀察組利用神經介入治療的方法。統計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術后并發癥、術后復發出現率以及動脈血管改善情況。結果:經過治療后,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要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術后并發癥出現率、術后復發情況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動脈血管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神經介入治療腦血管疾病患者的效果顯著,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出現率、術后復發出現率,有效改善患者的動脈血管情況,值得廣泛應用。
【關鍵詞】腦血管病;神經介入;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7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3--01
臨床上腦血管疾病屬于較為常見的疾病,疾病類型多,發病突然,經過治療后患者容易產生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安全,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現如今臨床上通常在治療此種疾病當中利用藥物治療方法,治療效果不佳。由此,本次研究將具體研究腦血管疾病神經介入治療的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腦血管疾病患者當中隨機選擇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29-78歲,平均年齡為(52.0±9.7)歲;觀察組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29-79歲,平均年齡為(52.1±9.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開顱手術治療方法,手術之前常規準備與備血,實行心電圖、腎功能檢查等。為患者提供氣管插管,按照患者CT和MRI結果進行開顱位置的選擇,選擇適當的切口作成形骨瓣,或者將顱骨咬除。前者充分顯露,后者快速,負擔輕,手術后自然形成外減壓。將皮層切開,防止給患者血管帶來損傷,確保主干不會受到損傷,破入腦室將血腫清除,有效改善出血情況,手術后腦室展開引流。
觀察組利用神經介入治療的方法:針對患者兩側的腹股溝進行手術消毒,選擇好穿刺點,在患者腹股溝韌帶下一到兩厘米地方,利用動脈插管法選擇穿刺點,選擇動脈搏動較為顯著的地方當做穿刺點。針對備用引導導管使用肝素清洗。利用利多卡因為患者提供麻醉,在穿刺位置按壓穿刺點,之后將直導絲送到穿刺位置并且在血管當中展開操作,導引管內徑是兩毫米,從穿刺點進入經過主動脈插到血管、頸動脈或者是椎動脈當中,按照患者不同情形,選擇微導管將其插入到有關動脈當中,能夠直達病變位置。顯影通過使用歐耐派克造影劑對患者的各個病變情況進行觀察,對病變區域進行觀察了解后,進一步展開治療,實現治療的目的。手術后對患者穿刺部位進行止血爆炸,提供給患者抗栓治療的同時監測患者全身體征。
1.3 觀察指標 統計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術后并發癥、術后復發出現率以及動脈血管改善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過程中,統計歸納100例腦血管疾病患者的數據資料,輸入到計算機當中,通過使用SPSS20.0來進行數據分析,同時利用P<0.05來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并發癥出現率 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出現率情況詳細見表1。
2.2 治療療效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具體情況詳見表2。
2.3 術后疾病復發與動脈血管改善情況
兩組患者的術后疾病復發與動脈血管改善情況詳見表3。
3 討論
腦血管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群,此種經的患者顱內腦血管出現病變,造成大腦供血產生障礙,從而對腦組織出現損傷。由于該疾病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致殘率與復發率,給患者和家庭帶來沉重的壓力。現如今,治療此種疾病具體包含保守與手術治療兩種形式,其中神經介入治療屬于手術治療方式當中的一種。神經介入治療當中,通過腦血管造影的影像資料實現微創治療,給患者帶來較小的損傷,有效縮短患者恢復時間,治療效果更加明顯,有效提高患者改善動脈血管的幾率。除了存在心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大部分患者都能夠使用這種治療方法。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表示,經過治療后,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要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術后并發癥出現率、術后復發情況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動脈血管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神經介入治療腦血管疾病患者的效果顯著,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出現率、術后復發出現率,有效改善患者的動脈血管情況,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王賀.腦血管病給予神經介入治療的效果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19):89-90.
段佳.神經介入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效果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55):156+158.
陳永軍.腦血管病采用神經介入治療的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26):6-7.
張文龍,張合亮,水濤,郭再玉.神經介入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臨床效果[J].醫療裝備,2016,29(19):3-4.
薄進保.神經介入治療腦血管病的臨床效果觀察[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