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麗
摘? 要:學校教育是文化傳承的主要途徑,大連市普蘭店區第十三中學充分利用地域優勢,開發校本課程,傳承滿族文化。特色活動為校本課程的特色化建設提供載體,魅力校園文化長廊為校本課程實施提供場所,不斷完善研究成果,不斷助力滿族文化傳承。
關鍵詞:校本課程;傳承;滿族文化
學校教育是文化傳承的主要途徑,學校和課堂是文化傳播的主要陣地。民族地區學校在承擔起基礎教育的同時還有義務傳承民族優秀文化。但由于絕大多數少數民族地區學校長期以來使用的是全國統一的教材,少數民族學生很少學習本民族歷史,以至逐步產生了對本民族文化的陌生感。
滿族,是我國東北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曾與其他民族一起創造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民族文化。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變遷,滿族的一些文化已悄悄走到了消失的邊緣,面臨失去傳承的危機。當前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滿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滿族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傳承與共享滿族文化,是發展滿族教育的重要職責所在。
我校位于大連市普蘭店區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鎮——樂甲滿族鄉。學校現有6個班級,在校學生197人,滿族學生占學生總數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作為滿族鄉鎮的基礎教育機構,近年來,學校充分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滿族學生的發展需求為目標,以傳承滿族文化為宗旨,充分挖掘滿族的文化內涵,竭力開發《滿族文化》這一校本課程。
一、利用校本課程傳承滿族文化的優勢
(一)有利于系統綜合地傳承滿族文化
一般而言,校本課程都是由學校老師結合當地民風、民俗和學校實際情況而開發的。其內容更有針對性,有利于學生系統地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彌補過去由上輩口傳身授碎片化教育帶來的缺憾。
(二)有利于大范圍傳承滿族文化
校本課程的學習對象主要是本校學生。受眾群體是一個學段的學生,學生學完以后把所學內容與家長分享,家長再分享給當地百姓。這樣就有利于從整體上提高當地人民對本民族文化的認識,有利于滿族文化一代一代地傳承。
(三)有利于學生學有特色,變“教科書是學生的世界”為“鄉土是學生的教科書”
滿族文化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利用,使學生學習的內容與他們的生活緊密相聯。這不僅有利于改變傳統,使學生學有特色,還有利于激發他們對滿族文化的興趣和熱愛,使得滿族文化得以傳承。
二、特色活動為校本課程的特色化建設提供載體,促進滿族文化傳承
為了讓滿族文化的精髓融入學生的認知、情感、意志、道德等各個方面,學校不僅專門開設了每周一節的滿族文化常識課,還把校本課程與游戲相結合,并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年級特點,對傳統的滿族體育活動進行提煉、創編,精心設計各年段的滿族游戲活動。在每年的滿族特色趣味運動會中,每個班級都會派出精兵強將來一次滿族運動大比拼,在大課間學生也會自發地玩翻繩游戲,盡情體驗滿族運動帶來的趣味。
為了使滿族文化更好地得以傳承和發揚,學校相繼開展了以“滿族文化教育”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如在教學樓一樓的民族文化小講臺定期舉辦民族文化講座、知識競賽、滿族技能大比拼等活動;每學期安排關于滿族文化的國旗下講話內容;在班級中每月開設一次“滿族風采”活動;藝術節期間每個班級還會選派身穿滿族傳統服飾的同學以走T臺的形式展示自己班級不同主題的剪紙作品。
在不同的活動中學生們紛紛領略到了滿族文化的魅力,個個臉上都洋溢著身為滿族文化傳承人的那份驕傲與自信。
三、魅力校園文化長廊為校本課程實施提供場所,助推滿族文化傳承
學校在校園環境、教室布置等方面,特別注重滿族文化氛圍的創設,讓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耳濡目染。一樓至三樓分別設置三個主題。
一樓設置民族文化長廊。分為民族風情走廊、民族文化小講壇、滿族風情文化展示、班級文化展示墻五個部分。滿族文化展室展示滿族特色文化,班級文化展示墻展示學生手工作品。
二樓設置德育文化長廊。三樓設置傳統文化長廊。
每個年級每周都會在自己班級所在樓層的長廊舉行主題活動,一個個小老師躍躍欲試,把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分享給同學和老師,周復一周,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書寫著一段段滿族文化傳奇。
四、不斷完善研究成果,助力滿族文化傳承
1.開發了具有滿族特點的《滿族文化》校本課程,滿族文化走進了課堂。
2.探索出了新課程下通過滿族文化校本課程傳承滿族文化的策略。
(1)充分發揮課堂主陣地策略;(2)學科滲透策略;(3)小組合作探究策略;(4)藝術實踐創新策略;(5)展示與評價策略。
3. 探索出了適合本校學生的滿族文化校本課程教學方案。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摸索、磨合、反思,通過系列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初步形成了一套教學方案。
4.校本課程實施以來取得的成效
滿族文化校本課程的實踐,滿族特色文化校園的打造,使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有了靈魂,有了抓手。“特色文化育人”的理念已經扎根于每一名教師的思想之中。學生在課堂上會聽課、會表達、樂參與的學習風貌和學習品質得到了各級領導和兄弟學校的一致好評。在普蘭店區教育局舉辦的藝術節剪紙項目中,我校共5名學生參賽,均獲一等獎。在大連市首屆少數民族運動會中,我校派出14名運動員分別參加了板鞋競速、賽威呼、壓伽、雪地走等多個滿族傳統運動的角逐,共獲得37枚獎牌,其中15枚銀牌,22枚銅牌。
一個民族的歷史承載著這個民族的文化,也承載著這個民族的發展和未來。作為滿族鄉鎮的基礎教育學校,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將我們的滿族文化傳承下去。
傳承滿族文化,我們將繼續在這條路上昂首闊步!
參考文獻:
[1]王軍等.民族文化傳承與教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7.
[2]劉俊忠 趙家剛.讓民族之花在課改的春風里綻放——北京市昌平區十三陵中心小學滿族文化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J].教育家,2016(26).
[3]劉培軍 丁紅兵.校本課程——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主要媒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7).
★ 本文系大連市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新課程下滿族文化校本課程的開發與應用研究》(課題批準號ND201814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