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艷萍 郭青松
[摘 要] 當下,學生勞動意識薄弱,勞動能力較差。為了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促進勞動能力的提升,我校開發“我是家務小能手”家務勞動課程,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在課程設計中,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確定課程內容。采取多方聯動,促進課程實施。運用科學評價,讓學生愛上勞動。
[關鍵詞] 勞動能力;勞動課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科學評價
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孩子日常生活家務基本都是家長包辦代替,大部分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較差,勞動意識薄弱,缺乏基本的生存技能。為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和生活實踐能力,學會簡單的家務勞動,提高自己的勞動能力,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體驗勞動的辛苦,懂得感恩家人。體驗勞動價值,感受勞動樂趣,養成熱愛家務勞動的習慣。使學生得以全面、健康發展。結合我校教學實際,開發“我是家務小能手”課程,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課程內容的確定是課程開展的關鍵要素。在課程內容確定前,學校德育處相關負責人做了大量的調研工作,確保課程內容的實施科學合理。“我是家務小能手”課程內容的確定,主要依據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各年級階段學生的日常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進行觀察,了解學生基本的生活能力。如對一年級的學生課桌內學習物品的擺放發現,大部分學生課桌內的物品擺放較亂,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分類整理物品的習慣。于是,在確定課程內容時,結合學生年齡小、動手能力較弱的特點,將一年級上學期的課程主要內容確定為“學會將生活、學習用品分類整理。”
二是對學生家長開展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勞動習慣。借助家長,展開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學校近80%的學生沒有參加家務勞動的意識,沒有養成家務勞動的習慣。因此,學校將一年級下學期至三年級下學期的課程主要內容確定為開展簡單的家務勞動,并且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要求也不斷提高。
三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物質生活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不再滿足于吃飽穿暖的基本生活條件,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為了引導學生從小養成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充分利用網絡等信息資源,學會搜集相關信息,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四年級至六年級的課程主要內容設置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課程內容的有效落實,關鍵在于課程的實施。我校在開展“我是家務小能手”課程,依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及動手能力,按年級分段開展不同的學習內容。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參照實施活動內容,在教師、家長的幫助下,確定適合自身的家務勞動。為確保課程的有效實施,學校充分發揮教師、家長的作用,多方聯動,共同推進。
一是學校教師積極開展相關教育活動。首先,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在全校教師大會上,學校校長對家務課程的開展給予了充分肯定,并且指出了實施此課程的重要意義,使全體教師對家務勞動課程的開展有了新的認識。其次,教師在班級中召開相關的班會活動,讓學生明白開展家務勞動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同時,結合家長意見,每周末放假時間各班老師都要結合課程內容布置一項家務勞動。通過作業驅動方式,讓學生回家主動做家務。同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交流與經驗分享,使學生體驗到參與家務活動的快樂。最后,利用學校宣傳欄、微信公眾號、班級群等不同途徑,向家長傳播讓學生參與家務勞動的重要意義。家長思想轉變,是課程實施的關鍵。學校會不定期地利用公眾號、班級群向家長推送有關家務勞動對學生成長的作用方面的文章,讓家長真正意識到此項課程實施的重要性。
二是家長與教師密切配合,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學校與家庭的密切配合,才能確保課程的有效實施。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學校十分注重家長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低年級學生,鼓勵家長引導學生積極開展家務勞動,提高學生參與家務勞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高年級學生,鼓勵家長引導學生學會利用網絡資源查找相關學習資源,如生活小竅門、做菜技巧等。借助網絡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養成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家長利用手機軟件,將學生的實踐過程進行拍照、錄制小視頻,在班級群、朋友圈中分享。
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有利于調動學生開展家務勞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課程評價中,學校堅持過程性原則、全面性原則、多元化原則的評價方式。

過程性原則:課程的考核不只注重考核結果,更注重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表現出的態度、能力、智慧等。課程實施中,鼓勵家長及時將學生的家務勞動實踐過程通過照片、短視頻等方式進行及時記錄、分享。教師和其他家長,借助照片、短視頻積極點贊、分享。借助學校微信公眾號,不定期地推送學生開展家務勞動的照片、短視頻。利用多種不同方式,注重引導學生體驗參與家務勞動實踐活動的快樂。
全面性原則:學生的家務勞動實踐活動中,評價內容主要包括品德修養、參與熱情、動手能力、學習能力、創新精神等,幾個部分相互統一,形成一個完整的評價體系。根據家長照片、短視頻的分享記錄,對于中低年級學生,主要依據學生的品德修養、參與熱情和動手能力;對于高年級學生,除了參考品德修養、參與熱情和動手能力外,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也是重要的參考依據。
多元化原則:以自我評價、家長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有機相結合,注重多種評價方式的綜合運用,確保評價方式能夠達到客觀公正。
結合以上三種評價方式,學校各個班級每周會評選出一名“孝善之星”,每個月學校會根據各個班級的推選評選出一名“孝善少年”。每學期學校對學生活動中的圖片進行收集,在全校舉行相關的成果展。科學的評價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家務勞動的積極性,越來越多的學生逐漸愛上了家務勞動。
我校“我是家務小能手”課程實施三年來,得到了越來越多家長的贊譽,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家務勞動的積極性。越來越多的學生已經深刻地體會到: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