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文
[摘 要] 反思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數學品質。對于初中生來說,面對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要加強自我學習與反思,增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力,更好地促進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本文分別從數學預習、數學情境、數學練習三方面來闡述。
[關鍵詞] 初中數學;反思能力;提升對策
對于初中生而言,面對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學生學習起來會感到吃力。傳統數學教學,過于關注知識的灌輸,讓學生感到不輕松,也難以激發學習興致。引入數學反思能力教學,開展數學學習反思實踐,讓學生從預習中反思、從情境中反思,從練習體驗中反思,聚焦學生數學反思意識的養成,發展數學學習品質。
預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預習,提前對要學習的內容進行了解。但是,很多時候,學生在預習中并未進行反思,只是對所學知識進行自主發現。教師要激發學生自主反思意識,在預習中關注新舊知識的聯系。通過預習,了解所學知識內容,關注自己的理解,把握解題意識、解題方法的習得。只有反思預習,才能明確學習目標,保證和提高聽課效率。在學習“整式中的單項式”時,我們布置了課前預習任務,了解什么是單項式;學會判斷單項式;根據“單項式”相關知識點,可以設定預習習題,如某班有學生x人,女生占32%,求女生有多少人?某小車平均時速為v千米/小時,行駛t小時,所行路程為多少?對這些百分比、速度、時間、路程等知識,學生已經熟悉,在本題中,通過用字母來替換具體的數值,學生可以從中快速寫出來,增進對新舊知識的銜接,也能從預習中強化自主反思。因為,在之前所學的數學中,未知數并未有系數和次數,但在新學習的知識中,將會認識帶系數的未知數,自然就會將之作為預習重點,提升預習的針對性。同樣,在預習階段,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了解本節教學重點,從預習中鏈接前后知識點,增強學習主動性,為后續反思學習奠定基礎。
反思需要主動去思考,圍繞數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反思意識,并從數學反思中發展反思能力。初中生在遇到數學問題時,教師要拓展學生的認知視野,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引領學生進入問題情境,主動辨析問題,發現有價值的內容。在學習“相交線和平行線之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時,先通過對“平行線”的三種判定方法進行列舉,讓學生增進理解;接著,提出問題:如果兩條直線平行,則它們之間有怎樣的性質?請同學們進行交流、討論;然后,再提出問題,如果兩條直線平行,我們能否得出“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內錯角相等,同旁內角互補”這樣的結論?事實上,在問題的創設,我們將“平行線”的判定方法,與“平行線”的基本性質進行緊密關聯,讓學生從理解上把握兩者的關系,增進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初中階段,正是思維成長的關鍵期,學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在學習數學時,面對定理、公式往往存在急躁心理。借助于問題情境,有助于激活學生的發散思維。同樣,對于“相交線與平行線”的討論,我們可以引領學生自主畫出“相交線”“平行線”,然后,結合各自的定義,來解讀“相交線”“平行線”的性質,并舉例說明。圍繞具體的實例,鼓勵學生自我反思,發表自己的想法,從學生的思維碰撞中,增強數學批判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反思能力。
練習是應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深化反思能力的有效方式,特別是面對學生的錯題資源,要從錯題中激發學生反思,從反思中增進數學解題能力。平時,要讓學生將練習中的錯題進行整合,將錯題摘抄,對錯誤的解法進行審視、反思,把握正確的解題突破口,提升數學反思深度。如在“整式中的單項式”練習中,有學生對單項式的定義把握得不準確,對“單項式”的判定出錯。還有些學生,做題馬虎,對單項式的次數與系數易寫混,帶來錯誤。面對不同的出錯類型,教師要引領學生進行反思,歸納和梳理出錯的原因,并從糾錯中融入數學反思,深化解題探究。通過對錯題的整理和反思,培養學生的解題反思能力,讓數學學習更輕松、更高效。
總之,反思能力對數學學習而言是一項優秀的品質,初中階段要關注學生反思意識、反思能力的培養,有意識地滲透反思教學,特別是面對錯題,要“變錯為寶”,從中挖掘反思學習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華建國.培養初中生數學反思能力“三策略”[J].中學數學,2018(24):60-61.
[2]于蓓蓓.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22):29.
(責任編輯:呂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