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清
[摘 要] 科學探究是物理學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通過科學探究,了解物理現象,發展邏輯思維,解決物理問題。以滑動摩擦力教學為例,從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實驗及收集證據等過程中,讓學生展開探究體驗。
[關鍵詞] 初中物理;滑動摩擦力;科學探究
“核心素養”概念提出以來,對于物理學核心素養,科學探究是重要內容。科學探究作為一種能力,如何引入物理課堂?如何引導學生從探究中認識概念、發展思維,解決問題?本文分析結合滑動摩擦力教學,從科學探究過程及要素出發,指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
物理課堂上,引領學生參與話題討論與探究,首先要從趣味問題入手,創建與物理教學目標相關聯的學習情境,或引入一些有趣的物理實驗,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在學習“滑動摩擦力”時,可以提出如下問題:什么是滑動摩擦力?直接讓學生回答,難免有些疑惑。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手掌按在桌面上,然后向前推,說一說,自己的手掌與桌面接觸的過程中,有哪些感覺?有學生提出,手掌在推的過程中很吃力;對手掌的擠壓力很大,不舒服。由此,從體驗中,感受到了滑動摩擦力的存在,這種手掌受桌面的擠壓而形成的滑動過程,產生了滑動摩擦力。也就是說,阻礙手掌向前運動的力,就是滑動摩擦力。
在物理探究實驗中,猜想與假設是最常用的思維方法,也是發展學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徑。在滑動摩擦力影響因素探究中,我們讓學生自己動手,對實驗內容進行適當變換,來分析影響因素,并進行猜想。根據學生的實驗過程,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并以小組方式進行交流、討論、說明理由。有學生提出,在滑動摩擦力測量過程中,將書本放在木塊上,增加木塊的重力,滑動摩擦力的讀數變大,說明與物體的重力有關。教師對此進行評價,說明不同物體,因自身重力不同,在水平面所受的滑動摩擦力也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與木塊對桌面的壓力有關嗎?根據學生的猜想,請學生圍繞“重力”展開探究;除了重力因素外,還有哪些因素?有學生認為,將木塊放在書本上,其彈簧測力計讀數也發生變化,說明重力不變,木塊與書面之間的摩擦系數不同,導致滑動摩擦力大小發生變化。由此,可以猜想與摩擦系數有關。教師根據學生的猜想,聯系生活實際,在雨天,穿平底鞋,很易滑倒,而穿新買的運動鞋,則不易滑倒,說明鞋底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與鞋底的粗糙程度有關。另外,在進行探究猜想時,教師要引導與本話題相關的猜想,對一些膚淺的、偏離話題的猜想要擯棄。由此,結合學生的猜想,對所有相關聯的因素進行梳理,并在后續實驗設計中進行驗證。
對于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作為本節學習重點,可以通過設計實驗,來檢驗猜想,增進學生對科學探究的學習效果。設計實驗,要圍繞科學探究的目標,確立操作性強的實驗方案。師生可以共同參與設計,也可以由學生分組設計,最后對實驗方案進行討論和改進。在師生共同探究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過程中,先提出問題: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應該如何控制哪些變量?如何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如何設定實驗步驟?如何記錄實驗數據?如將木塊放在木板上,勻速拉木塊,記下測力計讀數F1;換成棉布上,記下測力計讀數F2;放在厚毛巾上,記下測力計讀數F3。整理記錄數據,留待后續使用。在探究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積大小關系實驗設計中,我們分成小組,讓學生進行組內討論,梳理有哪些變量,如何改變接觸面積大小,如何優化實驗步驟,并記錄實驗數據;另一組學生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大小的關系,并就壓力大小的變化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步驟。最后,討論實驗方案,將學生的實驗數據進行整理,共同討論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在探究中發現,將木塊平放、豎放,可以改變接觸面積的大小,但豎放后不易勻速拉動,導致實驗數據不理想。對此,僅作定性分析。在探究木塊與接觸面壓力大小變化上,我們引入增加砝碼的方式,將砝碼置于木塊上,來比較重力變化對滑動摩擦力的影響。
最后,結合科學探究課堂實際,鼓勵學生從多方面來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并對各類因素及相關數據進行收集、整合,得出實驗結論。學生在科學探究中,物理知識由粗淺轉向深刻,取得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趙雅超,于鵬飛.滑動摩擦力教學設計[J].湖南中學物理,2016,31(7):89-93+32.
(責任編輯:呂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