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是最常見、最重要的課型。為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文體結構和解讀語篇內容,本文提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在課前、課中以及課后適時運用,借助思維導圖的直觀、形象化形式,既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學生高效理解文章結構和復述文章大意,進而進行個性化表達,又培養與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與創新思維品質。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思維導圖;思維品質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8-014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8.138
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能滿足學生更為個性化的發展要求,同時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鍛煉其閱讀能力。而且,隨著2017年新課程標準的頒布,落實學科核心素養便提到議事日程,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英語教師擔負著重大的教學責任,需要轉變教學方式,引入更為科學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理解和應用英語閱讀材料。思維導圖應運而生。
思維導圖是一種放射性的思考方式,其優勢是借助圖文結合的方式幫助增強理解和記憶。思維導圖的運用不僅能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達到雙贏的教學效果。
思維導圖是由英國學者東尼·博贊開創的,又叫做心智圖,發展于19世紀末期。東尼·博贊將思維導圖定義為“依據大腦放射性特點而發明的一種具有可視性的、發散性的思維工具;是將抽象思維具體化的有效工具,同時也是將知識邏輯結構圖像化的一種技巧”[1]。其特點是通過應用色彩、圖像、代碼等方式加強對學習的記憶。作為一種思維方法運用于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將會發揮較大的教學效果,尤其是英語閱讀教學中,采用思維導圖能夠創造師生交流的環境,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需要在教學改革的當前將其運用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上。
(一)增強學生的閱讀動機
英語學習的關鍵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從教育學的觀點來看,學習動機關乎著學習成效。高中階段的學生由于個體差異性,在英語學習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學生在詞匯量、語法結構和語篇意識上存在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動機。而思維導圖的優勢是以中心點不斷向外延伸和拓展。借助思維導圖的優勢,學生可以根據中心圖或者教師提示的關鍵詞進行聯想式的學習,同時使不同色彩、線條、圖文呈現出不同的層次,提升了學習的趣味性,使得知識的學習簡單、方便、具體,增強了閱讀學習的動機。
(二)促進對英語語篇的理解和記憶
高中階段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閱讀教學,而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存在一個較大弊端便是教師將閱讀教學的重點普遍放在了對英語語法和詞匯的學習上,使得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訓練和提高。忽視對篇章處理和語篇結構分析的培養,這對學生全面學習英語是不利的。而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發揮思維導圖放射性連接的作用,將英語文章的各個部分進行層次上的連接,便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掌握和記憶文章結構。除此之外,思維的最大障礙是混亂,而思維導圖以圖像可視化的方式呈現知識點,遵從了大腦記憶運行的有關規律,提高學生對語篇的理解和記憶,為語言學習的個性化表達提供了基礎。
(三)培養和提升思維品質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可以利用課堂集中學習的機會,幫助學生提升對閱讀的興趣,從而更好地閱讀課內外英文讀物。學生學習閱讀不僅能培養英語語感,最重要的是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傳統的英語閱讀課程大多數都以處理詞匯語法為重點,有時用翻譯課文的方式解讀文本,這種以翻譯為主的英語閱讀課程缺乏對思維品質的培養不利于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圍繞語篇的主題內容設計和實施教學,而且需要從語篇的結構和意義的表達方式入手,關注語篇的構成、銜接、連貫和表意資源,挖掘語篇的深層意義和語篇意圖,從而培養學生的語篇意識和思維品質。而思維導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能夠實現提升思維能力的作用,以全方位、多角度的方法幫助學生思考問題,將問題思考方式可視化,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2]。
思維導圖運用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提升高中英語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由此,英語教師要探索創新的思維導圖教學方式,幫助其在閱讀教學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一)思維導圖運用于閱讀課前
關于閱讀能力的定義國內外說辭眾多,國內學者較為肯定的觀點是:“成功的閱讀是建立在文本的信息與讀者已有知識鏈結構的基礎之上的。”這句話表明閱讀能力受到閱讀速度、水平、策略和對信息的瀏覽、吸收、加工等綜合能力的影響。由此發現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復雜的過程[3]。因此,教師要重視英語閱讀的教學,探索科學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英語閱讀寫作的興趣。思維導圖的運用不失為一種高效率的教學方法,它能清晰地呈現出閱讀文章中的邏輯關系和相關層次,幫助學生搭建完整的語篇結構。在閱讀教學課之前運用思維導圖,目的在導入新課,教師應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有關準備。尤其在教授涉及文化背景話題方面的文章,需要英語教師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設計,為學生的英語閱讀課堂填充文化知識。文化類英語閱讀文章教學之前,教師要熟悉課文,將文中的主要內容以中心點的方式指引學生展開頭腦風暴活動,將小組集中討論與師生互動相結合,增進與學生之間的溝通。閱讀是一個積極、主動的思考、理解過程,教師的作用是從多方面、多角度整合文章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文章中的關鍵內容以圖像、色彩、線條等形式展現出來。此環節中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和記憶有關信息和詞匯,提高對英語學習興趣的同時增進與教師的交流,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結構,在大腦里形成具體生動的形象,方便記憶。
(二)思維導圖運用于閱讀課中
英語閱讀教學的重點在課中,課堂教學是英語閱讀學習的集中時間,也是增強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主要環節,一般由第一遍速讀、第二遍尋讀和第三遍細讀構成。思維導圖運用在這三個階段上,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幫助學生增強對語篇學習的理解和記憶,循序漸進推進教學。下面具體對思維導圖運用在閱讀課中三個階段進行分析。課中的第一遍讀主要以掃讀的方式,也就是說教師發揮引導作用,帶領學生以最快的速度瀏覽全文,然后對文章的主旨和段落進行概括,其中主要的實施步驟是將主旨通過關鍵詞的形式表現出來作為思維導圖的中心。第二遍閱讀主要采取尋讀的方法,以問題作為導向,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在文章能夠迅速找出答案,提升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思維導圖在這里的優勢是幫助學生更快更準確地找出問題指引的線索,將答案信息定位和提取出來。第三遍閱讀主要是細讀,在經過前面兩遍的閱讀后對文章進行細讀,此前的閱讀只有思維導圖的關鍵詞和枝干,而細讀部分主要是完成分支的內容,對有關細節做出補充。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思考和探索,填寫文章的思維結構圖,從而將文章以更加直觀的形象展現出來,增強對文章語篇結構的理解。思維導圖以層次遞進的教學方式轉換教學的方法,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結構,從關注字、詞、句、段落到文章的整體框架和上下文邏輯關系,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以高中閱讀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的教學為例,文章講解的是相關節日的由來以及習俗,但文章不是按照時間順序或者總分順序來寫的,而是以“節日”為中心寫作的,因此可以讓學生繪制思維導圖,以節日為結構。學生需要一個由泛到精的過程,讓學生通過學習不僅知道是什么節日,同時也了解到節日習俗與文化。學生根據思維導圖對每種節日進行精讀,記錄下每種節日的關鍵詞與重要習俗。對思維導圖進行填充,學生基本了解了這篇文章索要傳達的信息。課堂中還需要強化討論,對思維導圖進行多角度的拓展,在該部分,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Compare the festival of the dead in Mexico, What things are different? Japan and China.”學生通過討論對比幾個國家的節日與文化之間的差異,從而更為深入的理解文章內容。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能夠對各個國家的節日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也能夠大大提高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程度。部分學生會對文章進行重讀,此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重讀思維導圖,并根據思維導圖的延伸對文章進行重溫和重述,學生展開聯想,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口語能力等。課后可根據思維導圖布置作業,從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估。
(三)思維導圖運用于閱讀課后
課堂教學過程結束后,通常教師要通過鞏固訓練的方式檢驗學生對知識學習的掌握程度,而鞏固訓練環節基本在閱讀教學課后,達到鞏固記憶的目的。此時思維導圖在鞏固訓練環節的運用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師可布置課后畫課文思維導圖的作業,先對文章進行概要寫作然后寫讀后個性化的評價,此時學生要回顧或熟讀閱讀材料,這也可以檢驗學生上課掌握的情況。每個學生的作品不同,質量與導圖方式各異,教師可以對比學生的作品打分,評出優點亮點多的作品。這過程在實現概要復述課文、個性化表達、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維邏輯品質與創新思維品質。
第二,對教師來說,思維導圖的作用不僅僅是引導學生理解閱讀材料的工具,更為重要的是教師能夠借助思維導圖導入下一節新課的教學,以前文的思維導圖框架為前提,在回憶和闡述的過程中引出本堂課的教學內容。
第三,思維導圖的各個分支都是文章的各個結構,而各個結構由關鍵詞為基礎,教師可以提示關鍵詞,帶動學生展開頭腦風暴式的討論,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品質,拓寬學生的眼界。
第四,思維導圖不僅可以運用于閱讀記憶和理解,還能運用于英語的寫作,學生循著思維導圖模型進行寫作,既能從整體上把握文章框架結構,又對基礎詞匯有記憶;這既能讓學生自主搭建作文框架,又能細化具體的細節,激發學生對英語閱讀和寫作的興趣。由此可知,思維圖的導運用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是一種優勢。例如,在進行The Tang Poems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并采用思維導圖分析。將各個小組的討論過程、討論成果和思維導圖應用情況記錄下來,通過思維導圖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未及時指導與糾正提供依據。
思維導圖為英語閱讀建造了一座“基于語篇—深入語篇—超越語篇”的“思維橋”。這座思維橋閱讀始于基于語篇的掃讀,獲取了文章大意,成于分析主題與細節之間的關系,分析關鍵詞和主題句與段落大意之間的關系的畫思維導圖階段(深入語篇活動),終于根據思維導圖進行評價語篇中的觀點并說明原因,或談論對某事物的看法及原因或賞析和評價文本特征與語言特點、寫作手法或就文章中的觀點展開辯論等等超越語篇的活動。總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課前、課中以及課后適時應用思維導圖既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高效理解文章和記憶文章內容,有利于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品質,又能幫助教師教學,將抽象內容具體化、可視化。它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順應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理念。
參考文獻:
[1]王冰.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8(19):99.
[2]丁紅燕.融入思維導圖的高中英語閱讀文本淺析[J].時代教育,2018(2):101.
[3]王曉東.基于思維導圖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應用效果分析[J].校園英語,2015(1):108.
[責任編輯 張翼翔]
作者簡介: 朱俊豐(1977.7— ),男,漢族,福建長汀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語法教學,思維訓練,教學法。
課題項目: 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福建教育學院資助)《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培養思維品質的研究》(項目編號:JZ170440)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