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 要】 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形式,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增長知識,增長才干,在游戲中開發智力,學會與人交往的本領,是幼兒接受早期教育的一把金鑰匙,它在幼兒教育中有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 游戲 ?知識 ?語言 ?情緒宣泄 ?創新意識
美國的著名教育學家杜威認為:游戲是幼兒生活的一部分,在幼兒階段,游戲即生活,生活即游戲。陳鶴琴先生說:“小孩子是好游戲的,是以游戲為第二生命的。”所以說,游戲與幼兒的日常生活已經融為一體,幼兒在游戲中將學到許多有益于現在和將來生活及終生發展的各方面的經驗。
一、游戲為幼兒搭建了豐富的知識搖籃
讓幼兒在游戲中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感知、擺弄操作來認識事物的性質、事物之間的關系,會使幼兒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粗淺的知識和技能。比如在玩具堆里找一些正方形、長方形,看一看誰找的多、誰找得快。小朋友不但有競爭意識,而且還可以學到不少的知識,從而知道物體形狀、大小、顏色等各方面的知識。心理學認為智力由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力五個基本因素構成。這五個因素在玩積木的游戲中都可以得到培養。例如,要擺成一座大樓,幼兒的頭腦就要有一座大樓的形象,大樓的形象來源于觀察感知。如果感知是過去的,就要靠記憶力恢復想象,認真仔細的操作要靠注意力的集中,思維的過程中頭腦在思維著各部分的因果關系和結構作用,在做游戲時能夠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
游戲就是反映幼兒學習與發展情況的一面鏡子。幼兒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他們會對游戲產生不同的興趣和需要,他們會對游戲設置不同的規則。
如區角活動中對皮球的使用,小班幼兒只認識皮球是圓的,他們拿到球后會獨自抱球去玩,然后不停地跟在球后去追;中班幼兒可以幾個小朋友一起去玩一個皮球,拍皮球或踢皮球,這時候,他們已經初步形成一種簡單的規則;到了大班,幼兒會進行運球、投籃,并且懂得去鼓勵和表揚同伴,為同伴的表現而喝彩。所以說,同樣是皮球,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會出現不同的玩法。
一次,在積木區,瑞瑞小朋友正在搭一座城堡,可是紅屋頂怎么也搭不上去。這時候,有小朋友幫他出注意了:用黑木板搭吧,換兩根柱子使一使,柱子粗細不一樣肯定蓋不好,我上次就這樣用的、房子兩邊高低不一樣,屋頂會向下滑……經過小朋友的幫助,一座漂亮的城堡蓋好了。
二、游戲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力
游戲活動對幼兒有很大的吸引力,因為游戲本身既有活動又有內容,比單個動作和詞語更有趣,它可以使幼兒在頭腦中保留印象和經歷,經過的活動比較活躍,印象深刻。幼兒在游戲中會使用大量的動作和語言來輔助自己的行為。拉鉤是一種幼兒之間常見的秘密,幼兒會豎起大、小拇指說,我和你關系好或生氣了。幼兒還會自己使用許多詞語來促進游戲的順利進行。
在一次玩“天氣播報”的游戲中,天天被大家推選為主持人,他站在電視機旁開始了播報:今天的天氣……立刻就有小朋友打斷了他的話,“不對,你應該說親愛的小朋友,要有禮貌”;“明天會下雨也要說”。就這樣,在小朋友的幫助下,天氣預報成功地播出了,主持人的參與越來越多,節目越辦越好。孩子們還商量著自己畫畫,用來表示不同的天氣情況。
三、游戲是幼兒情緒宣泄的有利渠道
好動是幼兒的天性,長時間地只坐不動,會使幼兒感到乏味和無聊。更有些幼兒因為家庭的因素,比較沉默,性格內向又膽小,總覺得自己不如其他小朋友。為了使幼兒的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得以舒展,游戲成為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
樂樂小朋友,因為父母離異,從小就比較孤僻,不愛與人講話,但最愛看故事書。因此,在語言角內,我特意選了一個他最喜歡的黑貓警長的故事,然后告訴其他幼兒我們班有一位小朋友也很愛聽這個故事,而且還會講;并且把樂樂請到了中間,在小朋友的再三邀請下,樂樂開始了表演。就這樣,經過鼓勵,樂樂的性格慢慢地開朗多了,愛笑了,也喜歡說話了。
四、游戲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
在游戲中,幼兒動機是“我要玩”、“我要學”,而不是“要我玩”、“要我學”。所以,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非常高。教師必須關心和指導幼兒游戲,指導幼兒游戲,關鍵在于將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與教師的正確引導結合起來,使游戲生動活潑,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既不放任自流,又不包辦代替。
一次在組織幼兒玩“小小服裝店”的游戲中,我和幼兒共同設計了一系列操作性活動。如讓幼兒從家中收集各種舊掛歷,動腦筋設計出裙子、褲子、襯衫等不同款式的服裝;然后按樣裁剪;進行圖案裝飾;再給服裝錦上添花,一件件精美的服裝真是惹人喜愛。為了節省用料,追求式樣新穎、圖案美觀,他們還找來一些圖書作參考。整個活動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幼兒的動手、動腦的能力。其它的各種手工制作、科學探索等游戲活動中都能不同程度地發展幼兒的動手和動腦能力。
孩子在游戲中的探索和發現不僅體現在很安靜的游戲和認知性活動比較多的游戲,而且也體現在戶外活動游戲中。比如,幼兒玩攀巖。剛開始,他也害怕,他爬到上面戰戰兢兢,規規矩矩地抓著攀巖的凸凹處,這是一種動作性的學習;熟練了以后,他會改變這種游戲方法,采取一些新的游戲方式,可能會變換著從不同的角度去玩,去努力爬到最高點, 這在心理學上也稱為“多樣性探究”。
陳鶴琴先生說過:兒童的游戲就是工作,兒童的工作就是游戲。游戲是幼兒自我發展的內在需要,是符合學前期年齡特點的自然有效的教育手段。法國十八世紀思想家盧梭指出:“要愛護兒童,幫助他們做游戲。使他們快樂,培養他們可愛的本能。誰不時刻依戀那始終是喜笑顏開、心情恬靜的童年?為什么不讓天真爛漫的兒童享受那稍縱即逝的時光呢?”所以說,游戲是幼兒最好的學習方式,游戲可以使孩子們積極主動,興趣高漲。作為教師,我們要更加深入地學習貫徹實施《綱要》精神,讓幼兒在游戲中探索、學習,讓游戲在今后的教學中發揮它的最有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