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文英
【摘 要】 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在學生教育的課程設立中顯得越來越重要,而對于學生的道德和法治的教育是目前的一個難以完美解決的問題。因此就要求教師應當盡力去尋找合適的方式,創新思維,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效率,這樣有利于塑造學生的良好品質。通過對學生道德素養和法律意識的培養,對社會的和諧穩定起到促進作用,并對學生的健康發展有著良好的體現。
【關鍵詞】 道德與法治 ?教育 ?社會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當今社會對于學生的關注更加是在考試的成績上,而學生的個人品質、思想道德的教育以及法制觀念的培養卻越來越受到忽視。這樣對于學生良好的健康發展很是不利,所以也就要求我們審時度勢,順應時代的潮流,在黨的號召下推動法治社會的建設,依法治國,以德為輔助,將學生培養成為遵紀守法、品德高尚的人。
1. 在核心素養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內容
在初中的教學當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個人道德素質培養和法治教學的結合。而課堂上的重要一點便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若想達到這樣一個目的,就需要對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法治意識結合培養,兩者相互聯系,共同作用。
法律代表著理性,我們通過對學生的法治教學,樹立起學生的法律意識,讓他們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識,達到懂法、守法、會用法的根本目的。使學生在遇到法律問題的時候懂得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這樣不僅僅能夠普及給學生法律知識,與此同時對于法治社會的建設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對于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也是針“強心劑”。
而道德代表的是理性的認知,在法律所不能觸及的黑暗面,道德的約束是人們心中的一個標桿。道德教育在初中階段是極為關鍵的,此階段中的學生很容易走上低年齡犯罪的道路,因此道德的教育在青少年心底就埋下了個人核心價值觀的種子。隨著慢慢地培養和再教育,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有利于培養其公德意識,樹立公共精神,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對此在教育內容上,這些方方面面都影響著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成為心懷社會公德、明辨是非、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2. 道德與法治教育在核心培養中的重大意義
將道德與法治教育運用在核心素養的培養當中具有很積極的作用。其一,在當今初中教育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個人品質和法律相關的問題,此課程的發展對解決這些問題有著積極的作用;其二,能夠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督促學生的主動學習,為其今后的發展大有作用。核心素養理念同樣能使學生擺脫當今的單一發展,向著多方面發展,對于我國的文化復興也有著相當積極的作用。
3. 施行其核心素養教學的對策
如今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如果想要推動核心素養的教學就需要對于其教學內容有一個整體的規劃,在此基礎上做出一些相應的對策,為此來推動核心素養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發展。
3.1 課堂創新,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主動學習的擔子一直分擔給了學習興趣身上。因此,教師就需要在課堂當中盡可能地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當然,單一的方式只能回讓學生越感枯燥,因此教師應當采用適當的教學方式,課堂創新,在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當中,以道德與法治教育為手段,提升學生自身的核心素養。
為此,教師可以設置一些特定的情景,來幫助學生理解道德素養所要體現的精神品質。同理,在法治教學的階段,課堂上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展開小組教學活動,譬如舉辦課堂小法庭,讓學生自身融入到法律的審判過程當中。這樣,學生可以深刻地理解法律知識,從枯燥的繁縟條文當中掙脫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通過帶動積極性,更加進一步地帶動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才能更好地對核心素養進行培養。
3.2 師生間的關系要牢固
所謂“良師益友”,老師不僅僅是學生知識的授予者和品德精神的傳播者,在一定基礎上,老師更是學生的好朋友。老師作為一個朋友,應該在學習和生活當中關心和體貼學生,為學生的道德和法治培養作一個領路人,為學生正確地指引前進的方向。當學生有些激進或是做錯事時,教師應當以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朋友”角色來對學生進行引導,撥正其發展的方向。只有通過這樣彼此互相信任,彼此互相交流,教師和學生才能更加深刻地了解對方。這樣,教師可以更加正確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的道德培養更加具體,讓其法律意識更加牢固,為他們的健康發展做出突出的貢獻。
4. 總結
綜上所述,伴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施行,對學生多方面發展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核心素養下的道德和法治教育必然也是重中之重。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僅對于學生的個人品質、社會公德和法律意識的培養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對于施行全面的素質教育也算是邁開了很大的一步,對于提升我國的全民素養也有很大的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秋波.案例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山海經(故事),2016(12):151-152.
[2] 劉磊.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16):358-359.
[3] 張存燕.關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7(3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