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洪偉
【摘 ?要】 初中物理教師應該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未來,有機會創造屬于自己的美好明天。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最大樂趣,對其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雙向發展而言是大有助益的。用體驗學習代替灌輸指導,用學生自主創新代替強制教學,這樣一來,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才會變得越來越高效。因此,本文特意針對初中生物理創新能力的培養方法做出了簡要總結。
【關鍵詞】 初中物理 ?課堂教學 ?創新能力 ?培養方法 ?探討
引言:
創新是初中教育的主旋律之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教師們義不容隱的事情。初中生對于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他們喜歡參與有趣的學習活動,想要探索未知的神奇世界。但是實踐的經驗不足,生活閱歷也不豐富,所以遇到困難、復雜問題常常表現的十分迷茫。部分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組織的課堂活動,不符合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需求,極大地限制著他們創新能力的提高,創新思維的活躍。對這種現象進行改善,需要我們做出這樣的努力:
一、教師改變教學模式
社會經濟在發展,人們的核心教育觀念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傳統的物理課堂教學模式過于固化,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極難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將單一、固化的教學模式進行重構,教師必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基礎知識傳達到位后,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合作探究物理問題。如講到大氣壓時,就可以從最簡單的小實驗做起:一張紙放在一個裝滿水的杯子上,當把杯子倒過來時,問他們紙會不會掉?當得到和他們的結果不同時,就會產生疑惑、好奇,迫使他們想要弄清問題的原因。只有自己討論探究出的問題答案,才是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最能給予他們鼓勵的。同樣的問題可以從不同的方向來分析,培養學生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物理學內容基礎性較強,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關注講課的質而不是量,確保所授內容學生能夠完全掌握。授課時應多多使用風趣的語言,將更多抽象的概念生動地解釋出來,使枯燥的課堂變得更加輕松有趣。
二、營造民主學習氣氛
創新教育的原則是啟發性和開放性,注意激發學生發現問題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質疑,對于學生的“異想天開”要認真對待、正確引導,給他們民主、自由、和諧的創造空間和學習環境。學生一旦有了這種創造品格就會有創造的積極性,就會勇于實踐,其創造力就會結出碩果。如講發電機、電動機原理,有的學生提出用發電機給電動機供電,電動機又帶動發電機,這樣總會有電發出,電動機也會不停地轉動。有的學生提出水能發電,電能帶動抽水機,抽水機把水抽到高處又可以發電,這樣利用水的循環總能發電。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顯然是不可能的,答案雖然是否定的,但學生在學習中能產生這種聯想,包含有一種創新意識,應得到肯定。
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課堂實際就是一個大舞臺,只有讓學生唱主角,充分地展示自己,積極主動參與,才能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這也正體現了主動發展的教學原則。第一,大膽放手,讓學生學會自己探索,具體來說就是給學生足夠的看書時間,指導學生怎樣看教材,要看出問題,甚至看明白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二,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發散思維能力訓練,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教師充當導演,學生充當演員。如在講授“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途徑”中,教師拿出幾根鐵絲向學生提問:“我們可以用哪些方法使鐵絲的溫度升高?看誰的方法多”。學生通過動腦思考,可以提出很多方法:放在火上燒,用太陽曬,放在開水里燙,用石頭磨,用砂紙擦,用鐵錘反復敲打等,在發散思維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比較、歸納,最后總結出結論:一是外界傳熱給它,二是外界對它做功,這樣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會潛移默化地得到提高。第三,在習題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練習指導,讓學生在練習中提高創新能力。教師在講授例題側重題意的分析、解題思路的分析和易出錯誤的點評,采用各種形式加強學生的練習,如集體練習、小組討論、分層練習、搶答練習等,鼓勵學生打破思維定勢,創造性地考慮和解決問題,教師還要指導學生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的訓練,這種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之目的。
四、開展多樣實踐活動
科技小制作、小發明活動帶有很強的實踐性、社會性和科技性,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可以促使學生把動手與動腦,實踐與探索,學習與創造,基礎知識與科技信息密切結合起來,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我們積極組織學生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開展科技制作活動,在活動中,教師應注意保護學生發明的設想、意圖,不輕易下斷語,要多鼓勵、多引導和學生一道認真分析、探討,仔細研究,充分論證設想、意圖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適用性。在動手進行發明創造的過程中,盡量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從身邊和小事著手,結合所學的物理知識,體會到所學知識的奇妙和有用,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如有的同學在騎自行車時提出了對輪胎、坐墊、車鈴、后坐進行改進,并且設計出了剎車自動鈴響裝置。積極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直尺、天平、量筒、針孔照相機、潛望鏡、桿秤等實驗儀器或模型,為學校門崗傳達室設計自動開門、關門電路等,并定時進行展評。科技活動的開展,既能鍛煉學生的科技制作活動,又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
結語:
二十一世紀,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對于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國家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才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極大地依賴教育。新形勢下,教育課程改革在不斷深入和發展,初中物理課堂,不僅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更是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殿堂。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教學手段,把學習與創造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共性和個性特點,適當調整教學方法及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呂日生.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途徑分析[J].技術物理教學,2015(3):53-54.
[2] 張建華.初探初中物理課堂創新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中旬,2015(7):155.
[3] 諶登輝.如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7(94):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