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樹霞
教育家陶行知認為“生活即教育”。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了解學生的生活背景,以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掌握的知識為基礎,締造符合實際的數學環境,使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了解學習數學的作用并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從而提高他們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積極性。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生活問題
(一)現實數學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相脫節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經驗相結合的重要橋梁,但是現在的教師把教學發展成一種程序化的教學,不會隨機應變在課堂上穿插相應的生活知識,只是生搬硬套形成了一種模式教學,使教學與生活化背道而馳。由于中國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數學教學生活尚未在教育領域得到實踐。因此教育出現了這幾種狀況:課堂上側重于數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練習;以課本為本,不重視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不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不重視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教師在教學方式上不重視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練習時以反復的強化為主,以致學生的作業量過重,課業負擔加重;忽視了教學的使用價值;教師以學生成績和做題方法來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不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實踐能力。
(二)有些教師過于片面,無法進行正規生活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些教師沒有真正理解生活化教學,單方面追求生活化教學,而錯認為教學一定要與生活息息相關。數學知識有其邏輯、系統和復雜性。不管設計多么完美的生活情境,都不能把所有的數學知識涵蓋進來。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找不到數學概念中的平面、直線等。合理地將數學問題和生活聯系起來,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會成為學生主動探索數學奧秘的動力。
(三)形式化教學與數學學習的本質是分開的
學生學習數學最重要的是掌握數學思維和數學精神。從現在教學中我們發現,有些課讓人堪憂,內容雖然生活化了,但意義卻不大,也沒有多少挑戰性。而且我們提出的教學生活化不是簡單的教學生活形式,也不僅僅關注與生活的聯系,而忽略了讓學生冷靜思考的過程。當然,我們不否認這些做法對學生的知識有一定的影響。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施策略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因此,我們現在應該抓住這一點,讓課本與生活緊密聯系,讓教學方法與生活緊密相連,實現真正的教學生活化。
(一)教師靈活運用教科書,實現課堂教學的生活
教師應當靈活地運用課本,根據小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實例應用于課堂,完善課堂教學生活化。教師理應先深度了解小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貼身的生活環境著手,對教材所要求的教學內容進行梳理,讓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接受所學的知識并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師合理運用教學方法,實現課堂教學的生命
現在大部分老師主要采用的教學手段是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這也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內容生動形象,有“聲”有“色”,為教師和學生創造了一個有利的學習氛圍,使原有的教學變為“開放的”“參與式的”“有天性和創造性的”教學。
(三)教師恰當采用情境教學,實現課堂教學的生命
小學是學生接觸和認識社會的萌芽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學生每天都在學習不同的知識,要想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學的知識,教師就應該合理地采用教學手段,讓教學生活更貼近孩子的實際生活。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時,應合理采用情境教學法,從生活的例子開始,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從而激勵學生學習,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合理運用教學方法,實現教學生活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教學活動內容的手段。要想達到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的目標就必須要求教師在授課時適時、適當地實施各種教學思維方法,認真把握教學階段的發展,以積極促進學生思維模式的轉換和提升。
(五)生活的數學評價和教學生活的實現
小學數學評估的根本目的是幫助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改變他們的學習態度,同時又能及時反饋教師的教學效果并改善教師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學評價應從多個方面下手,評價方法應多樣化。教師不能僅僅因為學習成績這一單方面來否決學生,而是從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生利用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等多方面評價學生,既給出肯定的評價又給出否定的評價。讓學生既認識到自己好的一面又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真正地認識自己,改變學習態度,提高學習興趣。
在生活化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以認識到知識無處不在。它有助于學生發展和提高教學效率,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生活化教學需要師生同心協力,確保教學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