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明
“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掌握住了閱讀的主動權就掌握住了語文的主動權,語文要回歸本真,閱讀就要還給學生。閱讀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給人知識和智慧。作為一名老師,我們應該主動積極為孩子們創設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等,為孩子們鋪架閱讀橋梁,教會孩子如何更好地去閱讀,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一、此時無聲勝有聲——創設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1.精挑細選,讓孩子有書可讀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讀書要保證有書可讀。首先我們可以將學校圖書室的書籍按照種類并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歸類,每個年級精挑細選適合自己特點的書籍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認真挑選幾十本書,放到班級的書柜里或圖書角,信手拈來,供學生閱讀。其次,利用學校的不經意的空閑空間(樓道,樓層拐角等)布置溫馨的讀書環境,讓每一處角落都會說話。同時我還在班級開展了書籍共享活動,讓孩子把自己的藏書拿到學校來,充實班級小書柜,做到好書籍人人分享。
2.滴水穿石,讓學生有時間可讀
為什么學生的閱讀時間越來越少?由于升學的壓力,家長和教師都看重學生的成績。在家長層面上,認為孩子應該把時間用于完成老師的任務上,閱讀一些書籍難免有不務正業之嫌;而在老師層面呢,為了讓學生取得好成績,往往傾向于急功近利,覺得閱讀一本書的效果遠不如題海戰術的效果來得快;在學生層面上講,老師和家長總是嚴防死打每門功課的每一個知識點,往往視閱讀為學業之外的副業。
殊不知,這種本末倒置的語文學習只會遠離真正的語文素養。為了讓孩子有時間讀書,我們不妨靜下心來,放慢腳步,來一場閱讀旅行,收獲的不只是片言碎語,而會是一路的風景;山重水復的茫然后定會是柳暗花明的另一片天地。首先要以語文課堂閱讀為主。無論是語文課前的古詩文朗誦還是課堂上的妙語連珠;無論是鏗鏘有力的豪邁釋放還是低沉婉轉的凄涼之音;無論是“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歷史煙波還是“無處話凄涼”的柔腸寸斷都能激起我們的共鳴。課前或課中,我總是請一兩位學生上臺說說自己讀的收獲,可以是好詞佳句,可以是感受,可多可少,哪怕是一個詞,都可圈可點。其次是閱讀筆記,可以摘抄美文佳句,也可以評古論今,將點滴感受記錄下來,積少成多,長期堅持,定然收獲滿滿。同時開展 “小手拉大手、閱讀伴成長”的孩子和家長共閱讀活動,每周末讓每位學生都帶一本書回家,和家長共同閱讀,記錄閱讀收獲。再和同學進行閱讀交流,這種互動式的閱讀樂在其中。最后就是我們的語文教師進行閱讀指導,幫助孩子掌握閱讀技巧,分享閱讀快樂,感受閱讀帶來的幸福感。
二、絕知此事要躬行——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
“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興趣是需求的內驅力,只有培養學生對閱讀的濃厚興趣,學生才會以積極主動的心態,投入到閱讀中去。
1.榜樣引領
要讓學生閱讀,教師首先必須要先閱讀,一是身教在先,二是提升教師自身的閱讀素養。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于此。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老師說:“教師的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教師讀書不僅是尋求教育思想的營養,教育智慧的源頭,也是情感與意志的沖擊與交流。讀書會讓我們的教師更加善于思考,更加遠離浮躁,從而讓我們的教師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讓我們的教育更加美麗。試想,一所不引導學生好好讀書的學校是何等的空洞和乏味?
其次,樹立學生的閱讀典范。例如在開展“我愛讀書”的主題閱讀或者讀書筆記交流展上,學生自己談閱讀的感受,談為什么愛上了閱讀,愛上了書籍中的哪些內容,談自己喜歡的書籍、獲得的體會等,從多角度、多方面展示閱讀帶來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營養。個人的閱讀愛好上升為班級的文化氛圍,進而形成學校濃濃的閱讀之風。
2.美文激趣
美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與生俱來人中首,唯我與天同齊壽”“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提師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歷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情與豁達;“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的惆悵與凄涼。正是因為有了讀者的體悟和傳播,有了情感的共鳴和互動,有了心靈深處的渴望和撫慰,而這種精神的依靠無不來源于優秀作品的釋放。
3.分享激趣
分享成果,收獲喜悅,才能進一步激發閱讀興趣。學生閱讀,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獲外顯,得到老師、家長、同學的認可與贊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定期在語文閱讀課中舉辦好書推薦會(學生自行起草推薦理由和推薦詞);利用讀書周或家長會等向全體師生和家長傳閱、欣賞每位學生的讀書筆記;“聆聽閱讀心聲”等專題活動的開展都進一步激發著學生的讀書興趣。
閱讀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只有為孩子們精心鋪架閱讀的橋梁,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才能讓閱讀上升成為一種習慣,成為孩子們的必需品。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