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道
【摘 要】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展需要出發,從生活狀況中發現問題。通過“生活化”課程的開發、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引用“生活化”素材、應用“生活化”專題活動以及依托“生活化”教育基地等手段,讓學生真實地探究、服務、制作、體驗等,以此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關鍵詞】 綜合實踐課 ?開發 ?教學 ?基地 ?生活化
【課題項目】 本文是廣東教育學會2018年度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學科小課題“基于新《綱要》的小學低年段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資源開發與研究”(課題編號:GDXKT18626)的研究成果。
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展需要出發,從“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轉化為活動主題,通過探究、服務、制作、體驗等方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這是《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新《綱要》)課程性質所做的部分表述。由此讀到“生活”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如何讀懂運用“生活”這條主線實施好這門課程?這引發了我對“生活化”綜合實踐教學的思考。
一、開發“生活化”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是面向學生的個體生活和社會生活,面向學生所接觸到的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導學生從日常學習生活,社會交往生活以及和大自然的接觸中提出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主題。新《綱要》分類型、分學段推薦了152項活動主題,供學校選擇參考。但更多的活動主題還需要學校結合實際去開發,使活動主題更貼近當地學生生活、富有特色。
目前全國各地都在積極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我在深圳、中山及重慶等地區學校的考察學習中,分別與當地的一些校長們交流了該課程的開發情況。其中對重慶市江北區玉帶山小學的課程開發印象特別深刻,該校鄒紅校長與我們作了《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綜合實踐課程建設經驗交流,他們將《家譜》、《校園垃圾處理》等生活中的現象與問題開發成了活動主題課程。
同行們的成功經驗啟迪著我。我們太平鎮地理位置、歷史底蘊十分優越,擁有廣裕祠、廣州市北回歸線科學公園、國醫小鎮、荔枝種植基地、部隊、經濟開發區等等生活中的資源,讓這里的孩子們生活得多姿多彩。這么豐富的資源,很具有教育意義,可以開發活動主題課程。為將這項工作更好的推進,結合我主持的廣東省教育學會小課題《基于<新綱要>的小學低年段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資源的開發與研究》,組織了一個課程開發小團隊,凝聚力量,開發了一些具有太平生活特色的主題課程。
二、引用“生活化”素材
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是動態開放的課程,強調從學生真實生活和發展需要出發選擇并確定活動主題,鼓勵學生根據實際需要對活動過程進行整合改進,達成活動目的。因此,教師們在開發活動主題的同時,還要尊重學生在開發主題和選擇活動內容時的自主選擇。把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熱點素材、收集熱點素材,通過學生民主決定形成活動主題。讓學生們自定活動目標任務,提升學生自主規劃和管理能力。例如:2018年底我區開通了地鐵十四號線,太平鎮在省城廣州市府與從化區府之間,北上、南下都很方便了,這引發了同學們想坐地鐵去干什么、去干什么的的討論,便形成了“地鐵帶帶我去哪里?”的活動主題;又如春節,孩子們收到了不少的壓歲錢,如何使用是同學們熱烈討論的話題,也由同學們自主確定為“今年壓歲錢怎么用”活動主題。
三、采用“生活化”教學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力主張“生活教育”的理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也與孩子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作為教師在活動實施過程中,應處理好有效指導與學生自主實踐的關系,不應采用上課的方式去“教”學生,也不推卸指導責任,要成為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促進者。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常以生活化方式開展以下幾種活動的教學,以加深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
1. “生活化”考察探究。
這是基于學生的自身興趣,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在觀察、記錄和思考中,主動獲取知識,分析并解決問題的過程。我鎮第二中心小學、神崗中學等學校的做法是基于學生們對中醫藥文化的濃厚興趣,把課堂移到大自然和大社會中,改變“以講授為主”的灌輸式學習方式。嶺南中醫藥文化博覽園是我區級綜合實踐基地,就坐落在太平鎮上。根據課程規劃,他們開展了到博覽園的研學之旅。其中,神崗中學800多名師生自帶干糧,從美麗的流溪河綠道徒步來回20多公里,這過程就考驗了師生們的意志品格、團隊精神。在園區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開展了對中草藥的形狀、種植、藥性等方面的研究性學習,通過對各種中草藥細致觀察,利用信息技術掃植株上的二維碼,同學們掌握了相關中草藥的相關信息,記錄了自己所喜愛中草藥的各項數據,并與同伴們交流中草藥了神奇功效。考察學習之外,同學還組織開展了各種游戲。這是一次美好的體驗!
2. “生活化”社會服務。
社會服務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走出教室,參與社會活動,以自己的勞動滿足社會組織或他人的需要。為配合鎮的人居環境整治活動,將道路兩旁、房前屋后清潔干凈,共創美好家園。各中小學校開展了“小手拉大手,清潔齊參與”主題活動。活動由學校與各村居掛鉤結對進行,定時組織師生進村參與清掃活動。通過活動,孩們有了清潔衛生及垃圾處理能力,也慢慢養成在家勤掃地、在校愛衛生的良好勞動習慣,成為履職盡責的小能手。
3. “生活化”設計制作。
每一朵鮮花都希望綻放,每一個孩子也都希望將自己的創意、方案付諸現實,轉化為讓人欣賞的物品或作品。鎮中心、飛鵝等學校就充分利用本校剪紙特色項目開展主題活動并舉行了剪紙賀卡作品展示。我鎮水南小學與學院結對,開展了大學生與小學生一對一合作開展電腦畫制作主題活動。
四、應用“生活化”專題活動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確保師生安全是學校的頭等大事。新《綱要》是可將有關專題教育,如國家安全教育、環境教育、法治教育等,轉化為學生感興趣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信誠木棉小學2018年5月就舉辦了全鎮校際交通安全主題活動。一聲警報,700多名師生從課室緊急而有序地快速疏散到樓下的操場,用時2分鐘。接著進行交通安全教育主題活動。包括以下四項內容:一是由副校長進行事故案例警示、交通知識宣講及動員號召;二是“交通安全從我做起”宣誓,由學生代表領誓,全體學生宣誓;三是全體師生在“珍愛生命,文明禮讓,平安出行”橫幅上簽名;四是學生們反思交流如何預防與應對交通事故。
五、依托“生活化”教育基地
教育基地具有學校課堂難以替代的育人功能,但一些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不清晰,常以到景區旅游代替實踐活動。某鎮有11所小學,前幾年有7所學校委托旅行社開展實踐活動。隨著各項工作的規范落實。很多地方和學校都行動起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打造貼近生活的工業、農業、科普、創客空間、傳統文化、少年軍校等校內外綜合實踐基地。這給我們依托“生活化”教育基地開展主題活動帶來了機遇。例如:廣州市北回歸線科學公園是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從化區科普教育基地。為我鎮廣大師生考察探究每年夏至日“立竿不見影”的天文現象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連塘小學在校園開辟了中草藥種植實踐基地,讓同學們在勞動中體驗生活,在探究中理解中醫藥的博大精深。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課程,一門基于學生實際生活的課程。我們在教學中要以生活中的素材為課題,巧妙結合生活實踐和無痕融入真實體驗。做到活動形式生活化、學生獲取知識生活化、活動評價積極生活化,以“趣、真、實”讓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動起來,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學習以及學會發展。
參考文獻
[1] 教材〔2017〕4號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的通知.
[2] 陳艷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管理[J].二十一世紀教育思想文獻,2007(01).
[3] 鄒紅.走向世界的第一站——玉帶山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踐與探索.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