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升陽
【摘 ?要】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習和操練課文對話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枯燥的過程,要創設貼近生活的真實情境,讓學生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新單詞和句型。
【關鍵詞】 小學英語 ?趣味 ?教學
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英語學科都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是對于初學英語的小學生而言,由于地域差異和身心發展的制約,學習過程中總是存在很多問題。為了幫助小學生們攻克英語難關,教師們可以從改善教學模式的角度出發,結合學生具體特點,進行趣味性教學,幫助學生找到學習英語的樂趣,打好英語基礎,進一步提升其英語學習能力。
一、營造小學英語氛圍
我們的母語不是英語,學習一種語言一定要有語言環境才能學得好。學習英語是在漢語的氛圍下進行的,沒有英語環境,教師就要根據教材內容設計生活語境創造英語環境,如借學習用品、互相打招呼、問路、上學、回家、道別等內容,讓教師和學生扮演里面的角色,使學生仿佛真的在英美國家里身臨其境地學習英語。如我對新生,一開始上課就用英語向他們問好,作自我介紹:Good morning students, I am your English teacher Hu Shengyang, I hope you love me, also love English. A good beginning is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I wish you learn English well.。課堂用語也是用英語說的,例如:Its time to start now. Open your books at Page 2. Let?蒺s listen to the tape now. Please read after me. 當有些學生在竊竊私語時,我會說:Be quiet!根據學生讀書、回答的完善程度,我會分別說Good. / Very good. / Wonderful. / Excellent.等等來激勵他們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教師說這些話時,不必擔心學生聽不懂而影響教學進程,可用明顯的體態語言,必要時用中文翻譯,使學生明白。其次,要淡化課堂意識使嚴肅的課堂變成了生動活潑的英語交際場所這樣,給學生增添了無窮的情趣,讓他們在愉快的英語環境中學習英語、掌握英語。
二、采用全部動作反應法,引發小學英語興趣
“激發興趣”是指教師在帶領學生去接受嶄新學科的新鮮事物時,幫助學生消除學習的疑慮,樹立自信,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潛在動力。愛因斯坦曾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英語以其陌生的面孔,異樣地走進學生當中,他帶給學生全身的好奇感。學生為自己吐出的每詞,每句而興奮,激動。當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時,他總是積極主動而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學習。“學習不是一種負擔”抓住小學生好動的特點,在教人體部位單詞時,我讓學生摸著自己的頭或別人的頭、臉、鼻、眼睛、耳朵等說head, your face, nose, your eye等等,然后教師發指令Touch your head, face, nose, eye.,學生隨即做動作,并在小組間開展競賽,這樣做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整個課堂的氣氛立即活躍起來,教師加快指令的節奏,學生的反應隨之加快,學生在動作中眼、口、耳、手多種感官并用,精神高度集中,腦筋快速運轉,反應靈敏,印象深刻。
三、寓教學于游戲,鍛煉學生聽、說、練的能力
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注意課堂紀律,學生總是靜靜地坐在座位上聽講,這樣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所以應根據小學生好動、好玩的特點,多開展一些活動和游戲,游戲能給他們的學習帶來快樂,也使枯燥機械的操練變得趣味無窮。在教學數字1—12后,我讓孩子們準備好籃球,老師發出指令,其他學生邊拍球邊用英語數數,這樣在玩球的同時又練習了數數。又如,在教學Body時,我讓孩子們一起來做Touch游戲,老師發出指令,學生邊做動作,邊重復身體部位名稱。學生熟練后,老師再教他們做身體部位操,邊指部位邊重復單詞,速度越來越快。如“Head, head, head. Eye, eye, eye...”這樣既復習了單詞,又鍛煉了學生聽、說、練的能力。
四、情感溝通,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
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必要條件,也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前提,更是教師傳授知識的潤滑劑。因此,教師要用自己的愛心來感化學生,經常關心、鼓勵學生,向學生傾注愛心,注意轉變教師的多重角色,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合作關系。無論是對優等生還是后進生都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對學生做到一視同仁。尤其對后進生的態度,要特別慎重,要“動之以情”,切忌冷嘲熱諷,而應多給一些贊揚、鼓勵。教師耐心細致的育人精神會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使他們從內心產生對教師的好感、敬愛和信賴,從而師生之間產生情感共鳴,在師生之間架起持久的情感橋梁。這種融洽的師生關系可以點燃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之火,激發出濃厚的學習興趣。
五、創設豐富的英語教學情境,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語言離不開環境,離不開實踐。英語學習也同樣如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給學生提供濃厚的英語語言學習氛圍。同時,還要求學生課后也要運用簡單的句子互相打招呼。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用和累積,學生對這些日常交際語手到擒來,不僅增強了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也能讓他們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探究新知。例如,在教學節日這一課時,教師可在元旦那天進行教學,精心布置好教室,張燈結彩,并滲透有關元旦的語言及文化,然后讓學生學唱歌曲《Happy New Year》并在歌聲中互贈禮物或相互問好,最后讓學生再來模擬表演這部分的內容。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完成了英語學習,提高了他們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濃厚的學生興趣是學生學好英語學科的基礎與前提條件。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教學成效的巨大影響作用,積極采取多種措施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大幅提高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 張加圣.小學英語學習策略培養的研究[D].贏未來,2011(06).
[2] 李貴福.培養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