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妍妍 封昕雨
摘 要 新時代高校黨支部是凝聚青年、宣傳青年、服務青年的組織基礎,發揮著重要的戰斗堡壘作用。“紅色黨員活動日”品牌建設,是新時代歷史方位的新要求,是完成立德樹人任務的要求,是傳承共產黨人紅色精神的現實需要,更是紅土地高校應自覺肩負的責任與使命,充分促進了學生黨員亮身份、展形象、做表率。本文通過營造校園文化氛圍、構建學生紅色理論體系、打造紅色品牌活動、建立健全紅色教育機制、占領紅色網絡陣地等路徑開展“紅色黨員活動日”品牌建設的路徑探討。
關鍵詞 紅色文化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西師范大學黨建研究課題《新時代高校本科生黨支部“紅色黨員活動日”品牌化建設探索與實踐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付妍妍,江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輔導員,講師,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封昕雨,江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D26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0.080
學生黨支部是黨在高校直接教育黨員、監督黨員、管理黨員以及凝聚青年、宣傳青年、服務青年的組織基礎,發揮著重要的戰斗堡壘作用。尤其是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員先進性教育,重視黨的支部建設,將抓好黨支部建設作為黨的組織體系建設、管黨治黨的基本內容和任務。新時代,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局勢,作為紅土地上的江西高校,強化思想引領,切實加強學生黨支部工作實效性建設,讓本科生黨支部充分發揮教育黨員、凝聚青年的作用。通過充分挖掘并利用鮮活的紅色文化資源,運用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青年黨員的方式方法,開展了“紅色黨員活動日”品牌建設,探索出了一條實效性高,學生樂于接受、積極參與的本科生黨支部建設的新思路。新時代“紅色黨員活動日”品牌建設是高校堅持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必然要求,是新時代歷史方位的新要求,是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是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紅色精神的現實需要,也是紅土地高校應自覺肩負的責任與使命。
(一)充分領會紅色精神,促進學生黨員亮身份
紅色精神是紅色文化、紅色資源的凝練和升華的表達,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8年以來的實踐經驗總結。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應始終站在人民的前列,時代的前列,就需要時刻保持先進性。高校作為培育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陣地,高校黨支部應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帶領學生黨員充分領會紅色精神,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得失觀,堅定共產主義信仰,養成實事求是的品質,充分發揮艱苦奮斗的作風,全新全意為人民服務以及培育學生黨員強烈的愛國主義的情懷。通過紅色精神的學習,促進學生黨員亮身份,讓學生黨員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走在群眾的前列。
(二)充分運用紅色資源,促進學生黨員做表率
目前,學生黨支部普遍存在的學生黨員理論學習積極性不高,自律性不強,甚至于有些學生報以敷衍的態度。通過紅色精神實地學習和體驗,能夠充分激發黨員的學習積極性,親臨現場的體會和感受更是讓學生黨員心靈受到震撼。學生黨員通過實地的學習之后,撰寫心得體會,然后通過集體備課,組建宣講團的形式,走到群眾當中進行理論普及宣講,將學生黨員從以往的理論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化為紅色文化的主動學習者,傳承者,踐行人,成為廣大群眾學習的表率。
(三)充分調動紅色資源,促進學生黨員展形象
對于學生黨員學習教育的過程中,應注意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通過充分運用紅色文化資源,引領學生開展理論學習的同時,也要鼓勵學生進行實踐,促進學生黨員“知、行、意、信、行”的內在矛盾轉化。通過和紅色革命舊址、紅色教育基地共建,充分調動紅色資源,讓學生走入紅色革命舊址進行志愿服務活動,幫助學生搭建平臺,使得學生黨員,從紅色文化的學習者轉化為踐行者、傳承者。在進行紅色志愿服務的同時,樹立黨員的形象,展現黨員風采,讓學生黨員有充分的身份意識,也讓學生黨員能夠用自己的能力回饋服務社會,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
紅色文化資源是黨員先進性教育的源頭活水,將紅色文化融入到學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是高校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必然要求。通過開展“紅色黨員活動日”,讓紅色成為貫穿于本科生黨支部建設的主色調。我院將每月的第四周周二下午確定為黨員活動日,開展三會一課、兩學一做活動的同時,均開展以“紅色”為主題的活動。通過開展閱讀紅色經典、舉辦紅色主題研討、進行紅色精神宣講、實施紅色文化體驗、講述紅色故事、打造紅色主題班會、發起紅色主題征文、開設紅色網絡陣地,構建“紅色黨員活動日”體系,用紅色引領黨支部建設,樹立了紅色文化教育品牌。
(一)營造紅色校園文化氛圍
紅色文化中所蘊含的精神價值與大學校園文化在價值方面是一致的,都有機地統一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偉大實踐中。學生黨員教育也應堅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將紅色文化浸潤至校園文化當中。在班級開辟“紅色黨員活動日”宣傳專欄,制作相應紅色文化校園標識,定制設計紅色文化校園活動元素,結合關鍵時間截點,地域特點,在校園文化當中融入紅色故事、紅色人物事跡,生動形象潛移默化地將紅色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將紅色文化真正的滲透入校園文化方方面面,包括鼓勵學生創作紅色文化藝術作品、拍攝紅色文化微電影、建設紅色文化學生黨員活動室等,真正做到讓紅色文化貼近學生,通過紅色文化校園文化氛圍的營造,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牢牢掌握高校意識形態的話語權、領導權、主導權。
(二)構建學生紅色理論體系
“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實踐”。在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當代學生黨員,更應認真學習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史,了解中華民族的復興歷程。紅色文化理論體系,在2000年開始構建,至2006年以來蓬勃發展,理論體系日趨豐富,其中包括如五四精神、紅船精神、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鐵人精神、探月精神,均是我國革命、建設斗爭歷程的高度凝練,其中蘊含著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高尚的道德經驗、崇高的理想信念。通過結合每年重要時間截點確定黨員活動日年度主線,在全年圍繞一個紅色精神開展理論學習活動。如2019年,結合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和建國70周年重要時間截點,著重在學生支部中開展“傳承五四精神”的學習活動。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紅色書籍閱讀,給學生黨員配備了《五四運動的故事》《五四運動史》書目,同時鼓勵學生黨員進行拓展閱讀。在學生黨員詳細認真閱讀相關史實書目之后,組織學生黨員開展“傳承五四精神”理論學習研討活動。通過舉辦研討會、收集心得體會等形式,讓紅色理論體系的學習,不僅僅停留在閱讀書籍、請專家做報告的傳統模式中,扎實有效地提升了學生黨員的理論功底,促進了紅色文化理論體系在黨員心中的內化。
(三)打造支部紅色品牌活動
黨員紅色文化教育的重點在于實踐,通過實踐,讓學生從書本講座中的理論知識進行升華,將紅色黨員活動日融入日常黨員教育活動中,強化紅色品牌意識。通過帶領學生走入紅色革命舊址,進行紅色文化體驗活動;組建學生黨員紅色文化宣講團,走入班級中進行紅色文化宣講;選拔學生黨員作為紅色志愿講解員,走入到革命舊址中,進行志愿講解活動,從紅色精神的學習者,轉變為傳承者,踐行人。充分運用江西本地的紅色文化資源,旗幟鮮明地開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比如,結合紅色家書,母親節時間截點,開展“誦讀紅色家書,致敬革命母親”主題教育活動。從學生誦讀紅色家書開始,再到之后同學們寫下自己的家書,在引導學生們感悟革命先烈的家國情懷的同時,引導青年黨員和學生將小我融入祖國建設的大我之中,在學生黨員感人至深的家書分享中,同學們感受到了紅色家書的魅力,增強了紅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支部紅色品牌活動,受到了黨員和學生的追捧,參與了的黨員和學生都紛紛表示,在活動中,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變活了;在革命舊址中,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了許多從書本上無法感受到的信仰的力量,精神上受到了洗禮和升華;在主題活動中的跨越時空的對話,內心受到了最深的觸碰;在志愿講解服務崗位上,作為紅色基因的傳承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四)建立健全紅色教育機制
加強紅色教育機制構建,是紅色文化教育的必不可少的組織制度基礎和保障,也是“紅色黨員活動日”品牌建設得以傳承的重要環節。建立健全紅色黨員活動日制度建設,通過結合不同年級學生黨員的思想特點,制定紅色黨員活動日活動安排和制度規范。比如,在低年級黨員中著重開展紅色文化理論教育,在高年級學生黨員中遴選組建紅色文化宣講團。對于學生黨員的理論學習閱讀書目、參加活動次數、志愿者服務時長、心得體會的撰寫、服務群眾的時長進行規范,并對其中表現優秀學生黨員予以通報表揚等獎勵。在建立健全紅色教育機制過程中,不斷探索完善,形成了一整套“紅色黨員活動日”學生黨員考核評價標準。有效地從制度上規范了學生黨員的紅色黨員活動日的參與度,從機制上,建立了較為有效地學生黨員激勵機制。每年,均通過特色主題活動的形式,針對學生黨員活動日開展情況進行總結表彰。
(五)占領紅色文化網絡陣地
“思想這個陣地,你不去占領,你的敵人就會去占領”。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應有之義。在“紅色黨員活動日”建設過程中,通過建設微信工作室,主動占領紅色文化網絡陣地。在微信公眾號中,先后組織學生黨員,推出《共產黨宣言》《紅色家書》《十九大報告》朗讀接力活動,組織學生黨員針對當下的熱點焦點問題進行撰文,弘揚網絡正能量。紅色網絡陣地的構建,將“紅色黨員活動日”延伸到了日常,融入到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中。
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五千年文化中最能體現中國共產黨的艱苦奮斗史的耀眼的明星,也是每一位學生黨員應認真學習和領悟的精神動力。學習紅色文化,就是學習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實踐,就是讓每一位黨員明白我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就是讓每一位黨員在學習前人的經驗的同時,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得失觀,能夠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偉大抱負和腳踏實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求得真學問,練就真本領,成為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者,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參考文獻:
[1]方水明.“微”背景下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19(42):195-200.
[2]劉光林.新時期高校紅色文化育人路徑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7):19-21.
[3]范方紅.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3).
[4]常沛.論紅色文化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傳承與創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1).
[5]王春霞.論紅色文化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及實現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