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璨 牛小寧 遲嘉鈺
【摘 要】隨著網絡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其在教育領域中應用時,融合傳統教育的發展理念,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可為學生構建智能化、立體化的課堂環境,提升整體教學質量。文章對智慧教育特性進行論述,指出新媒體時代智慧教育模式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其發展前景進行研究。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 ?智慧教育
一、智慧教育特性論述
當前教育行業的不斷發展,通過對資源的合理利用,可為學生提供多元化教育。為保證教學知識傳授的全面性,在網絡信息化技術的融合下,使教育行業具有現代化發展的特性,以網絡信息技術為基礎,將教育資源進行整合,為學生構建立體化、智能化、媒體化的教學環境,使傳統的教學模式逐漸轉變為開放型、共享型、交互型,可有效促進教育行業的發展。
智慧教育模式的產生是基于傳統教育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其將傳統教學方式的觀念進行創新,依托于網絡技術,使教學更具現代化。在新課改理念的實行下,智慧教育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通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網絡技術相結合,以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通信技術為發展主線,為學生構建立體化課堂,可有效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提升整體教學質量。
二、新媒體時代智慧教育的發展現狀
1.發展不協調
智慧教育模式的產生可深化教育改革,通過科學性的規劃教育內容可有效提升資源利用率。智慧教育在發展過程中需要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支持,在現代化設備的支持下,以教學內容為主線,對學生進行信息化教育,保證學生接受知識的全面性。但部分地區在進行現代化設備安裝時,在經費的限制下,導致部分設備安裝不完全,無法發揮智慧教育的最大優勢。當前國內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不同,教育行業的資金支持也存在差異。在沿海發達城市中,智能設備的普及率較高,而在一些西部地區,智能設備的普及率較低,部分偏遠地區連基礎的教學設備也不完善,導致在進行現代化課堂建設時,存在嚴重的差異性。同時教育發展的水平也存在問題,發達城市的教育可利用更多資源實現全面化教學,而資金匱乏的教育地區只能依據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致使學生不均衡發展。
2.資源分配不均
為促進信息化技術與教育的融合,通過智能化設備的安裝和教學內容規劃,以發展多元化教學模式。部分學校在進行智慧課堂設施建設時,存在溝通性問題,且智慧課堂的建設,未能形成統一的標準,導致學校依據自身對智慧課堂教育模式的理解進行獨立研究,使資源未能與信息進行結合。同時在對資源進行管理時,未能進行預期規劃,導致教學資源和信息化資源的浪費。在智慧課堂的發展下,也衍生出各類教學系統,其采用的技術具有偏差性,且具有地域性特點,在進行實際教學時,未能將資源進行統一化利用,進而導致資源的浪費。
3.教育實力匱乏
智慧教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模式,其將信息化技術與傳統教學內容相融合,增加了教師的教學難度,部分學校缺乏此類教學的專業人才。同時智慧教育的發展需消耗大量的人力與物力進行磨煉性發展,通過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其大量消耗教師的精力,同時學校之間未能進行協調溝通,處在獨自研發的狀態,使發展進度受阻。當前國內在智慧教育方面的科研機構較少,未能針對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進行科學性分析,使教師的混合型教學水平發展受到影響,不利于智慧教育模式的發展。
三、新媒體時代智慧教育的發展前景
1.科學性發展
為促進智慧教育的發展,應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結合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背景,對教育體系進行科學性規劃。首先,應保證智慧教育模式發展的全面性,針對經濟落后區域的教育環境進行整改,結合當地政府的政策,使智慧課堂得到建設和發展,以保證學生可接受到智能化教育。其次,可建立示范區,在學校密集區域采取試點教育,并將示范區學校與傳統教育學校相比對,得出精確性數據,并組織相關的專家進行調研考證,結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智慧教育模式進行優化調整,以提升智慧教育的普及性。最后,在科學性結果的研究下,應針對教學階段進行細致劃分,同時應對各年齡段學生的思想、認知能力進行研究,并結合當前社會環境的主體趨勢,構建完整的智慧教育體系。
2.信息化發展
在新媒體時代的發展下,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可為學生提供智能化服務,在發展智慧教育模式時,應依托于網絡信息技術,將其與傳統教學模式區分開來,以網絡數據庫資源作為教學拓展,將書本內容作為主線,將知識進行立體化展示,保證學生接受知識的全面性。在經濟較為落后的偏遠地區,應加強網絡化建設,通過教師的正確教導,使學生通過網絡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同時也通過網絡對外面的世界進行認知,在網絡集成化資源的優勢下,可使先進的知識進行實時流通,以發揮智慧教育的最大效用。
3.師資教育發展
智慧教育模式的發展,可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為保證資源利用的最大化,教師在系統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學校應加強對教師的培訓,使教師了解智慧教育模式的本質,通過對課堂時間的合理規劃,使教學內容更具完整性。同時學校與學校之間應進行溝通,定期組織交流活動,將運行智慧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共享式探討,教師之間通過技術與經驗的交流,找出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將技術優勢與自身經驗相結合,進而使智慧教育發展模式得到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文章對智慧課堂的教育優勢進行分析,其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融合,對傳統的教學理念進行深度優化,以提升教學質量。在新媒體時代智慧教育模式的發展下,為保證資源和技術的最大融合度,應加強信息化發展、師資力量發展等,以深化教育改革。
【參考文獻】
[1]高媛,張琰,蔡沁知,曾海軍.發展教育信息化推進“雙一流”建設——“第二屆中美智慧教育大會”綜述[J].電化教育研究,2017,38(10):12-17+29;[2]王米雪,張立國.我國智慧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分析——基于詞頻分析法、共詞聚類法和多維尺度分析法[J].現代教育技術,2017,27(03):41-48;[3]王曉晨,張進寶,杜靜,張定文,高媛.全球教育信息化語境下的教育技術發展預測及應用模式探索——“首屆中美智慧教育大會”回顧[J].電化教育研究,2016,37(03):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