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明星
[摘 要] 小學高年級是為初中數學打基礎的重要階段,所以對小學生來說非常重要。目前,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仍存在效率不高的情況,教師必須要采用科學的方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數形結合思想、轉化數學后進生以及“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分別從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數學后進生學習成效以及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三個方面優化課堂教學,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 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效率
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效率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思路是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
一、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效率之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
數形結合思想是小學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學習思想,對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函數思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常通過數形結合思想簡化解題思路,從而提升數學教學效率。
(一)數形結合思想為建立函數思想打好基礎
1. 以數形結合增強題目的直觀性
數形結合的最大好處就是化抽象概念為具象描述,對較為抽象的函數來說,先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以具象描述讓學生了解何為函數,這能夠為其建立函數思想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實例分析
題目:小明在做題的過程中不小心打翻了墨水,把三角形的一個角蓋住了,已知小明手邊有一把量角器,問如何才能知道被墨水覆蓋的角的度數?
數形結合的講解步驟:
a.先用常規的解題思路解答題目,即量出其他兩個角的角度,然后用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得出結果。
b.在用常規思路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以三角形為輔,標出三角形的三個角的角度。
c.將被墨水覆蓋的角的度數設為X,列出函數等式,在此過程中依舊以三角形為輔,反證函數等式的正確性。
d.以函數方法得出最終結果并引出函數概念。
教師在利用常規方法解決問題和利用函數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多次使用數形結合的思想。第一次使用是通過數形結合幫學生理清解題思路,讓學生認同結果的正確性。第二次使用是通過數形結合讓學生尋找新的解題思路(函數),并利用演繹推理的方式讓學生反證函數等式的正確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函數思維。
(二)在數學練習題中挖掘數形結合思想
1.分析可以應用數形結合思想的練習題的特點
這類練習題有兩個共同的特點。第一,都有多種解題方法,正如上述實例一樣,常規解題方法和函數都能解決;第二,題目中必然要涉及圖形、角等一系列可以具象表示的元素,這樣才可以使用數形結合思想。
2.將可以應用數形結合思想的練習題進行歸類
可以歸為兩大類。第一大類就是上述實例所說的函數類,這類題目往往需要學生們多次、反復地使用數形結合思想,屬于比較常見的一類練習題;第二大類是概念類,即利用數形結合思想形象地解釋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
3.總結數形結合思想的使用方法
數形之間的關系落實到具體的題目中,多數表現為題目條件與圖形之間的關系,如上述實例中,題目條件(三角形中三個角的角度)和圖形(三角形)之間就存在明顯的從屬關系,學生通過圖形就能輕松地理順整個解題過程。
二、轉化數學后進生
數學后進生常常是抑制數學教學效率提升的關鍵因素,所以要切實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要采取科學的轉化策略。
(一)在教學設計中提升后進生轉化成效
以問題為引導,以趣味性和實踐性較強的教學方法為探究手段的教學過程能夠降低后進生的學習難度,從而提升后進生的轉化成效。例如在讓學生區分高級和低級單位時,教師可以根據后進生特點設計相應的教學過程。第一步,教師通過一個問題引發后進生思考,從而讓其明確學習方向和學習內容,例如“156厘米轉化成米的話,應該怎么換算?”。第二步,選擇趣味性和實踐性較強的教學方法,此處以手指記憶法為例,即讓學生通過手指間關系確定不同單位之間的轉換進率。此處所指,即100厘米=1米,100則為轉換進率,而100又可以拆分成10×10,即1米=10分米=100厘米,其中食指代表米,中指代表分米,無名指代表厘米,為進一步擴充教學內容,小指代表毫米。這樣,相鄰兩根手指之間的進率都是10,而較為抽象的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長度單位均由四個手指代替,對后進生來說,記憶四根手指之間的關系還是比較簡單、直觀的。
(二)在課堂教學中提升后進生轉化質量
樹立人本教育理念,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是提升后進生轉化質量的重要措施。例如在教學單位的換算方法時,教師就可設計如下教學過程以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第一步,還是通過一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即“單位轉換時是用“×”還是用“÷”?”。第二步,教師用比喻的形式讓學生記憶高低單位的轉換方法,例如小單位是山頂,大單位是山腳,人從山腳到山頂非常累,因此會流汗,“÷”上有兩個點,正像汗水的樣子,所以大單位向小單位轉換時是用“÷”,而人從山頂到山腳則輕松很多,就像是坐車下來一樣,“×”加上一個圓就很像車輪子的形狀,所以小單位向大單位轉換時是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邊說邊做,即從黑板上將記憶方法具體化,流汗對應“÷”、車輪對應“×”,這些比較具體的生活實例也是引導后進生記憶知識的有效工具。
三、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效率之“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以“教師引導+學生自探究”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活動,這在很大程度上發揮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合作教學法——讓學生的知識建構過程更加順暢
合作教學法的主要目的是實現“協作學習”和“師生會話”,簡單來說,就是將集體智慧和個體努力有機結合在一起,借助教師和同伴的力量推動某個個體進行知識建構。
例如在教學小學數學應用題時,教師應摒棄傳統的“一人解一題”的獨立解題方式,選擇“多人協作解答一題”的合作型解題方式。具體執行過程如下:首先通過分組教學法進行分組,一般3至4人一組,并選出組長;其次是根據教學內容擬出幾個二元一次方程組讓學生自主選擇;最后是讓組長帶領組員,分工協作,共同解答方程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是“多人協作解答一題”,所以教師擬出的題目也盡量復雜且具備一定的難度,這樣才能以“師生會話”的方式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二)競賽教學法——通過競賽方式增強教學效果
競賽教學法是繼興趣教學法和合作教學法之后的第三種教學方法,目的是保持前兩種教學方法所帶來的教學積極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通過競賽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求勝欲,從而激發其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是通過競賽和合作的關系進一步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知識。例如在教學小學數學《分數乘法》時,教師可以先用分組策略進行分組,然后制定統一的、科學的、適當的評分標準。
綜上所述,數形結合思想、轉化數學后進生以及“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分別從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數學后進生學習成效以及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三個方面優化課堂教學,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林麗云.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效率的策略[J]. 課程教育研究,2017,(49).
[2]洪香女.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效率[J]. 數理化解題研究,2016,(24).
[3]寇學昭. 淺談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效率的策略[J]. 學周刊,2016,(32).
[4]王祿華. 淺談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效率的策略[J]. 教育,2016,(11).
[5]張燕. 淺談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效率的策略[J]. 教育科學:全文版,2017,(08).
[6]蔣留芳. 淺談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效率的策略[J]. 教育:文摘版,2008.
[7]楊柳芬.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J]. 學苑教育,2016,(05).
責任編輯 王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