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華
摘要:道德與法治是一個人立身發展的強大助推力,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因素。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可以了解為人處世的道理,能夠學會遵守規則和法律。但是,部分小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時候,容易陷入學習的誤區,出現理解、分析等方面的問題,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要圍繞學生的需要對學生進行靈活指導。而如何有效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就成了教師重點思考的問題。本文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開展的方法進行探究,希望為學生創設一個綠色的空間。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的時候,可以多渠道向學生滲透,使學生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喚起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
一、觀察生活中的道德與法治現象
部分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時候,出現了理解上的困難,不能結合自己的生活來把握知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帶領學生觀察生活中的道德與法治現象,讓學生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具體體現,喚起學生學習的意識。生活,讓道德與法治有了發展的空間,為學生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案例。學生在生活背景下學習道德與法治,可以加深記憶。在學習交通安全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生活中常見的交通標志,讓學生知道怎樣觀察紅綠燈,怎樣遵守交通規則;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設計交通小標語,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
二、欣賞情境中的道德與法治場景
部分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出現了消極對抗的學習態度,認為道德與法治知識學習是枯燥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帶領學生欣賞情境中的道德與法治場景,讓學生感受道德與法治知識學習的趣味,促使學生學會享受課堂學習。情境,就像是繪畫的顏料一樣,讓花草樹木有了色彩,能夠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沖擊。教師在教學中應用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心,使學生擁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為了使學生了解合理消費的知識,樹立理性消費的理念,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人們購物的視頻,讓學生在視頻中了解消費的意義。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到購物模擬活動中,讓學生在游戲情境中把握消費的流程,向學生傳播合理消費的知識。
三、分析問題中的道德與法治知識
部分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時候,只喜歡了解道德與法治現象的表面,不喜歡動腦思考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含義,難以按時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甚至在教師提出問題后保持沉默狀態。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解決學生的這些問題,讓學生積極動腦,思考道德與法治問題。問題,就像是玫瑰花上的刺一樣,需要學生一點點拔除,才能欣賞到玫瑰的芬芳。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設置問題的時候,要考慮到學生所學知識的程度,避免出現超出學生學習范圍的情況,加大學生的壓力。在學習自然災害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問題:你都知道哪些自然災害?你知道自然災害會給人們帶來怎樣的傷害嗎?你能說一說怎樣預防自然災害嗎?讓學生在問題中深入了解自然災害,掌握自然災害的類型和預防方法。
四、感受體驗中的道德與法治活動
部分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時候,沒有自主實踐的意識,沒有擺脫教師的過度掌控,無法獲得道德與法治體驗的成就感。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學會尊重學生,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學生只有真正參與到道德與法治的實踐中,才能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應用,才能獲得學習的經驗和技巧。在學習科技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設計有關科技的手抄報,讓學生將自己搜集來的科技知識抄寫在紙上,美化手抄報,培養學生實踐創新的能力。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暢想未來生活,讓學生立足科技發展的基礎,發散自己的思維,在天馬行空的想象中期待科技改變生活。
五、采用分層式教學方法
學生就像是散落在夜空中的星星一樣,是有著不同的亮光的,是存在差異性的。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表現特點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為學生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能夠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獲得突破。但是,部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的時候沒有看到學生發展的一面,分層存在僵化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依照學生的情況對學生進行科學劃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特點,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擁有相同的發展機會。在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A、B、C三個小組,為A小組的學生設置了解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任務;為B小組學生設置了掌握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任務;為C小組設置了搜集更多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任務,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認識到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學習的意義。
六、啟用多元化評價方式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更多的是重結果、輕過程,忽視了學生發展變化的實質,難以及時根據學生的變化調整對學生的教育計劃,這就造成了課堂教學方面的缺失,耽誤了學生的學習進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啟用多元化評價方式,看到學生的點滴進步。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日常的學習行為對學生進行記錄,涵蓋學生課堂學習、作業完成、考試成績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打分,采取周結或月結的方式,依照學生的分數思考學生的問題,對學生進行獎懲。教師也可以擴大評價的范圍,調查學生維護校園衛生、幫助他人、打鬧等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加分和減分。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互評和自評,讓學生能夠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與小伙伴交流,深刻認識自己的不足。
總之,本文通過帶領學生觀察生活中的道德與法治現象、欣賞情境中的道德與法治場景、分析問題中的道德與法治知識、感受體驗中的道德與法治活動、采用分層式教學方法、啟用多元化評價方式,多角度覆蓋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讓學生產生探索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興趣,推動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
(責編? 侯 芳)
參考文獻:
[1]張春娟.初探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方案[J].課程教育研究,20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