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英 李穎
摘要:在日常的地理學習中有許多的專業名詞,單純地從詞句上來看難以解讀他們,因而需要對他們進行解釋,這就稱之為地理概念。地理概念教學是教學環節中至關重要的一節,對概念的理解程度深刻地影響著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吸收程度,因而教師要注重地理概念的教學策略,對于不同的地理概念,要有著不同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地理概念;初中地理;教學策略
地理課程是一門必修課程,主要介紹人類所處的生存環境,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可持續發展等內容,向學生傳遞著探索世界的信號,為學生后續的學習奠定思維基礎。概念教學是初中地理教學的重要環節,由于地理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為了保證教學效率,需要教師突破創新,探尋高效的概念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學習力和理解力。
一、地理概念的含義
概念就是將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的特點抽象化地加以概括,是知識的基礎組成部分。地理概念是指概括說明某種地理事物的本質屬性的詞句,根據地理事物之間存在的屬性差異,可將地理概念分為一般地理概念、單獨地理概念和集合地理概念。地理概念是學生對地理事物認知的基礎,有效的地理概念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學習和應用地理的能力。良好的地理概念教學,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地理學習方法,使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二、教師在講解概念時需要講解詳細
初中地理具有極強的綜合性,涉及的知識范圍廣泛,課本中出現的地理概念和地理術語較多,學生學習的難度較大,因此在地理概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概念的講解,既要講解出概念所表達的含義,也要講到與它相關的地理知識。例如,在講解“成熟期”這個概念時,多數學生容易將它簡單地理解為“農作物成熟的一段時期”,那么教師就不能只講解這一點基礎的概念,還需要講解到農作物的成熟期的長短與氣候的關系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地理邏輯思維,讓學生逐步從具象的地理圖像中轉化到抽象的地理概念上去,將淺層認知進化為深層認知,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地理概念的規律與含義。
三、教師在講解概念時需要聯系生活實際
地理知識本質上來源于生活,是生活實踐下的產物。教師可以引用一些生活中的自然常識來優化教學,將復雜的概念轉變為簡單的生活現象,再由生活現象聯系解釋出復雜的地理概念,增強學生對地理概念的理解程度。
四、注重學生的課后聯系,深化知識的記憶
要想學生形成對地理概念的深刻記憶,不能只停留在單純地背誦詞句上,還應該讓學生能夠應用這些概念,使其能夠在掌握概念的基礎上,運用相關的地理知識來解決地理問題。在地理概念的教學中,地理概念是具有內在聯系的系統化的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在逐個理解地理概念的情況下,構建出一個系統的概念體系,這樣才能避免學生對字句相似而含義不同的地理概念混淆。要想達到這樣的效果,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多進行溝通交流,注重課堂上的提問以及課后作業的布置,作業在布置時應該注重知識點的考查效果,而非作業的數量,可以布置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玩樂中增強對知識的應用能力,提高學生對概念的學習能力。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地理概念教學是初中地理教學的重要內容,深刻地影響著學生構建完整的地理邏輯體系,培養靈活的地理思維。因此,在進行地理概念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對地理概念的詳細講解以及復雜知識生活化的轉變,有效地提升學生對地理概念的理解,幫助教師改善教學質量。
注:本文為淄博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初中地理概念教學方法策略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18ZJG018)研究成果。
(責編? 楊 菲)
參考文獻:
[1]朱青.初中地理概念教學初探[J].中華少年,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