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萍
摘? ? 要: “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課堂表現是全方位的,教師應該在“核心素養”的引領下超越課堂教學局限,回歸人的本質。注重“教書”和“育人”的最佳結合,關注人的整體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促進個性發展。
關鍵詞: 核心素養? ? 課堂教學? ? 教學方法
新時期新時代核心素養是教師充分利用各種積極因素,調動一切教學手段,把社會、學校、家長三位一體有機結合,發現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達到教育教學的高效化。核心素養包括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體系。更加注重的是以人為本,體現的是一種內在的因素,是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進一步提升。說白了,就是什么樣的人才能在二十一世紀更好地生存適應發展。讓我們一起了解“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課堂教學。
一、新時代的教師應該在“核心素養”的引領下超越課堂教學局限,回歸人的本質。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提倡大局觀念、大局意識,生活就是大課堂,不是現行的教育教學課堂,反過來就是學校各個方面的教育活動。要想實現大課堂與小課堂之間的轉換,理清之間的關系,首先要從教師做起,從學校做起。改變以前的觀念,認為學生選擇少,認為學生的知識少。學生接觸面比較大,能力對比以前有極大提高,學習能力比以前有長足發展,教師變成了指導者、引導者、旁觀者、指點者,是引路人,又是合作者、合作伙伴、學習者,互相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實現教與學的雙贏。
探索多級課程管理體系。只有教師一專多能,才能適應新時代對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才能適應新時代學生自主發展的要求。教師要改變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大量閱讀,海量閱讀,不斷充電,提高教育理論水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大量搜集資料,變成學生主動學習,自己學,教師輔助指導。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成為新時代教育的排頭兵。
對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以適應當前不斷變化的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術、新課改的要求。教師要不斷反省自己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如哪些教學方法收到了好的效果,學生管理技巧提升了哪些,時時刻刻反思、總結、改進、提升,成為新時代教育教學改革的排頭兵。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課堂表現。
1.課堂要體現真實、平實,使課堂回歸本真。生活就是課堂,課堂來源生活。就是說課堂要體現真實、平實、樸實、扎實,使課堂回歸本真,返璞歸真。現在的課堂比起原來的課堂華而不實,或者說一節課老師講得多,學生熱熱鬧鬧,現今社會課堂要回歸原本,回歸到原生態,才能顯示真正的魅力。學生真實地學習、互相學習,關注課堂預設與生成。學習由淺到深,由易到難,不斷學習,形成知識框架、結論及答案,互相學習交流,形成體系,才是真實課堂的真實寫照。核心素養下的學生學習方式來源于生活,通過社會生活中的公共交往,參加各種比賽、各種活動。人與人交往,社會就形成了一個大課堂,通過社會中各種因素的學習,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技能、學習能力,對課程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是課堂高效化的有效手段之一。
2.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最有效的方法。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能力由原來只注重雙基訓練,就是基本的知識、基本內容轉向學生發散思維、指向思維的訓練。這種開發思維延伸了課堂知識的深度,在廣度方面有了長足發展,這就要求教師不但注重學生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傳播,更引導學生動手動腦,開發思維,大膽求異,大膽質疑,使學生手腦動起來,充分利用教師、學生、社會、家長各個方面的因素,使學生思維得到發散,使教材內容由原來的難學變得簡單。這些目標主要體現學生對知識的深度。信息時代,學生學習的內容、了解的渠道比較多,教師要增加知識儲存量,授給學生擴大知識面的方法。教師教給學生一點水,自己必須有十桶水。思維要有一定的厚度,要充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力,從不同方面針對不同側重點進行解答。主動求異,大膽質疑,允許學生提出不同意見和建議,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最有效方法。
3.融洽師生關系,實現學習高效。新時代,新世紀,學生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審美觀及辨別是非的能力。所以新時代的師生關系是朋友式、兄弟式關系,而不是過去的師道尊嚴,老師高高在上,學生在下,一切行動聽指揮,老師說的就是對的,新型的師生關系應是朋友式的。教師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和學生成為朋友,朋友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學生親近老師,學生也喜歡老師、愛老師,則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大大提高。興趣提高了,教師再給予適當的指導,有助于學生學得輕輕松松,教師教得簡單,強化效果。
4.人人遵守規則,養成習慣。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世上任何事情都是有規則可遵守,有規律可循的,人人都要遵守規則,社會才更加和諧,人們才能友好相處。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就是把社會規則應用于教學中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反過來,良好的習慣有利于學生遵守社會規則,做新時期的三好學生,在家是個好孩子,在校是個好學生,在社會上是個好公民。這樣的要求、同樣的規則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平等的,比如教材要求的規律、規則及我們在學習當中要遵守的紀律,都來源于學生對生活的感悟體驗。比如上課有規則要求,活動要有規則,學校有規章制度,比賽有標準和規則,等等。
5.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課堂上讓學生放開學、大膽學、自由學,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布置學生收集大量有關文本或者課堂內容的知識素材,不論是聲音、圖片、視頻等,讓學生在課堂上分成小組,或者大組,或者單獨自主學習,通過工具書,利用已有知識特點,自學和互相學習教材內容。教師要相信學生,相信學生的能力,相信學生一定能做到,放手讓學生學。最終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都會有很大的提高。
教師給予學生學習方法指導,明確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對自學到什么程度、自學的時間、完成的任務都給出明確的目標。開始讓學生學,久而久之,學生就學會了自學,也學會了自主學習,這樣學生的素養就有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自然很好,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愉快。
學生自主學習是一種主動的自覺行為。教師注重學習法指導,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不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實際操作的能力。
6.教師做到教材內容心中有數,胸有成竹。每個學段、每個階段學生的學習內容都有所不同,重點不同,難點也不同。教師要對每一學段的內容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才能在教學當中不出現偏差。讓學生不但會學,而且善于傾聽,提高關注度,大膽質疑,從學會說到學會問問題,從展示到分享,互相交流,互相合作,采取自主、探究、合作的模式,使學生更加積極、更加高效。
“靜”“動”“辯”結合的課堂。素養課堂體現“靜”與“動”有機結合。“靜”指要讓學生學會安靜思考。根據教材內容、課程內容,學生能靜下心來,充分發揮思維能力,靜下心來提高專注度,認真思考問題的來龍去脈,形成一定的結論或知識點,大家交流。“動”就是根據剛才經過思考形成的結論,或者說對答案進行熱烈的討論,自由發言,展示交流,在交流合作中提高學習能力。也可以采用小組討論、集體討論、辯論會、師生互相辯論、師生互相答疑等方式讓學生動起來,使課堂氛圍濃厚起來,學習效果自然就強化了。
7.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和人文素養的課堂。知識為生活服務,生活讓知識變活。素養課堂重視的是知識的應用,讓學生帶著生活經驗學知識,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解釋生活、創造生活,提高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是素養課堂的重要目標。不僅要培養學生刻苦學習、敢于探索、善于發現、勇于創新的意志品質,還要培養學生獻身科學、服務社會、報效國家的情懷。沒有延伸的課堂是沒有價值的課堂。教師應根據課堂所學知識,布置項目作業或項目學習,將課堂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實踐、探究,讓課堂知識變活,讓社會變成教室,讓生活與社會變成學生的活教材。
參考文獻:
[1]宮振勝.談核心素養最應該聚焦的是思維素養[J].遼寧教育,2016(06).
[2]汪瑞林.從主題教學走向核心素養培育[N].中國教育報,201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