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靜蓉
【摘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強調:現代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即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集中體現在數學教與學的過程之中。而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讓學生從處理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給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創設一個空間,引導學生探索,形成問題意識,在已有的認知基礎上提出矛盾沖突,激發學生質疑的興趣,逐步消除心理障礙,并學會動手解決。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教學? 提出問題
美國著名數學家哈爾斯說:“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創新。” 在新課程背景下,對數學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增加了新內容。《新課程標準》在總體目標中也要求: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可見,讓學生獲得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教學改革的新視角之一。筆者以為,“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提出問題的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不僅要給學生以提問題的權利、機會和場所,更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一、創設探索環境,激發學生質疑興趣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曾說到,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
(1)把提問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手段。教師可采用“不斷提出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創造性思維模式設計教學過程,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創設不同的教學情景,讓學生根據學習的知識來發現、分析和解決提出的問題,使整個課堂活躍起來,每個同學都會主動參與到課堂討論之中,起到了激發學生思維的作用,同時還讓學生在這種快樂輕松的學習環境中熟識了所學的知識,啟迪了智慧,提高了能力。興趣往往是思維的導火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內動力和對知識的求知欲。因此,善于見疑、質疑、釋疑的教師,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得以形成。
(2)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提問,創造提問的機會。在新課程教學下,教師成為了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這些基礎知識的發生、發展的全過程,以及概念的內涵、外延作必要的探索,讓學生參與到教學實踐活動之中,通過“做”讓學生獲取知識,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和探究實驗,得出結論,參與并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構建對知識新的認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通過這種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從多角度深入了解掌握知識,建立知識間的聯系,從而在面對實際問題的時候更容易激活知識、運用知識來解決問題,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任何概念、公理、定理、法則都可能是一個不完全的歸納過程,教師不應把結論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錯失了質疑的機會,不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學習積極性也難以調動起來,學生只會機械式的記憶,無法體驗學習的樂趣。只有放手讓學生自主思索,獲取知識,才能熟練掌握所學內容。必要的分析、概括的過程,也會鍛煉學生的思維。
二、清除心理障礙,敢于質疑
傳統教學模式教育下的學生易出現“高分低能”現象,由教師掌控課堂,學生處于被動理解、記憶、儲存和提取知識的地位,學生的主體性往往得不到體現。教學課程改革是在打破以講授、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構建一個以學生主動參與、師生互動、探究創新為主的教學方式,突出以學生為本的核心教學思想,堅持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真正主體,關注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個性特征發展、終身可持續發展。
(1)充分運用學生的好奇心理,讓學生主動提問。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容易對周圍所處的環境、事物產生好奇心,喜歡接觸新事物、新知識。心理學研究證實:好奇心過強可形成一種特殊的心理需要,可逐步轉化為學習活動的動機,誘發學習興趣,促使學習者探索相關事物和認知信息。運用好“好奇心理”,可促進學生細致而深入的觀察、思考問題,主動攻克新奇的疑難問題,敢于及時發表疑問,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理”,并正確引導,消除學生對問題的模糊認知。
(2)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及時抓住教育時機。多數教師缺乏耐心,若學生沒聽懂教師所講的知識,會嚴厲斥責學生,“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我剛講過你就忘,腦子里裝的什么!”、“你自己想辦法解決!”等打擊學生自尊的語言,長期如此,降低了學生學習的信心。筆者認為,造成學生在課堂上不敢質疑現象的主要原因源于教師,即便學生提出問題,也會遭到教師無情的反擊,甚至引來同伴的冷嘲熱諷,試問還會有學生提問嗎?正確的做法應是肯定學生的行為,加以正確引導,而不是草率的全盤否定。此外,初中生處于青春期階段,獨立思考的能力增強,易作出特別的舉動吸引別人的注意,產生一些新奇的想法。面對這種情況,教師一方面要鼓勵和肯定,另一方面還應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所提出的的問題,并學會獨立解決問題,再設法提出更新異的問題。要想做到如此,教師首先要營造一個寬松、民主的教學環境,給予學生同等提問質疑的機會,并對這種行為表現出熱情、尊重的態度。
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教學生知識,不如教學生學習方法。想法的提出建立在所學知識之上,教師可教授學生一些學習方法,如:觀察法、綜合分析法、判斷推理法、比較法等。
深入貫徹新課標理念,不斷改革學習方式,下意識去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交給學生開啟學習的鑰匙,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無時不刻關注學生的問題意識,并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積極探索問題,激發學生探究欲望,尋求解題技巧,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才能有效提升,慢慢走上創造性學習之路。
參考文獻:
[1]章雪霞.初中數學小班化教學“發現-提出問題”的實踐研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12).
[2]秦燕.初中數學 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能力[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6,(12).
[3]張繼.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J].科技信息,2014,(10).
[4]郝同興.初中數學教學中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J].中國科技信息,2017,(6).
[5]趙炳倫.淺談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運用問題教學手段[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