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等職業學校是我國的重要教育機構,承擔著培養優秀人才的重擔。《烹飪營養與衛生》是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中等職業學校的烹飪營養與衛生的教學策略也應該有所改善,從而促進我國中等職業學校烹飪營養與衛生教學質量的提升,為社會培養出優秀的烹飪營養方面的人才。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 烹飪營養與衛生? 教學策略
《烹飪營養與衛生》是中等職業學校中的重要教學科目,但是現階段的教學效果卻不理想,在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上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本文針對中等職業學校《烹飪營養與衛生》教學提出幾點有效對策,希望能對中等職業學校《烹飪營養與衛生》課程的教學提供有效的借鑒。
一、教學思路的創新
在以往的中等職業學校《烹飪營養與衛生》教學中,老師大多將重點放在烹飪技術的教學上,讓學生重點學習烹飪技術,但是學生長期處于機械化的技術訓練中難免會對這門課程產生厭煩心理,從而失去學習興趣,因此老師在對學生進行烹飪營養與衛生相關知識講解和技術培訓中,可以在其中融入飲食文化等相關內容的學習,因為學生要學習烹飪這門課程,不僅需要學習烹飪技術,同時還需要學習不同飲食文化,了解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飲食文化,從而讓學生體會到烹飪這門課程的魅力,對《烹飪營養與衛生》這門課程感興趣,從而主動對這門課程進行探索,提高學習效率。
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很多人都認為學習《烹飪營養與衛生》這門課程只是為了多掌握一門技術,是一種謀生手段,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缺少主動學習的動力,甚至有的人認為學習烹飪,以后當廚師是一種比較低級的職業,所以不愿意去學習,這種學習觀念是不正確的。老師在對學生講解《烹飪營養與衛生》這門課程時需要改變學生的這種學習態度,為學生講解中等職業教育在我國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為學生講解營養學的未來發展趨勢,通過這些內容的講解,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烹飪營養與衛生》這門課程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到營養學在我國未來職業結構發展中的重要性,從而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積極主動的去進行《烹飪營養與衛生》這門課程的學習。
例如在對我國飲食文化的學習中,不僅僅需要學習各種烹飪技術,同時還需要對其蘊含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傳統進行學習,例如我國飲食文化中的用餐禮儀,餐中坐席的安排、餐具的擺放、上菜的順序、擺菜的順序等,這些知識都需要有所了解,另外還包含我國的一些菜系文化,例如我國總共有幾大菜系,有的說是四大菜系,即“魯、川、粵、蘇”,還有的人說是八大菜系,即“魯、川、粵、蘇、閩、浙、湘、徽”,每一種菜系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因為我國地域文化的不同從而產生出不同飲食文化。學生通過對這些內容的了解,會對我國的飲食文化進行深刻的了解,從而產生自豪感,逐漸改變以往懶惰的學習態度,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烹飪營養與衛生》這門課程的學習之中。
三、增加對烹飪與飲食相關的文化活動
烹飪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學生在學習烹飪課程時,如果只學習理論知識是不行的,如果只是單一的學習烹飪技術也是不行的,而是需要將理論應用于實踐,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中等職業學校可以通過開展豐富的烹飪活動來解決這些問題。例如在學習《烹飪營養與衛生》這門課程時,可以針對教材中的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相關的教學情景,讓學生進行鍛煉,例如讓學生模擬食物中毒預防和健康咨詢的相關活動。同時學校還可以鼓勵學生多多走出學校,走入社會,多多參與一些社會活動,例如參加烹飪大賽等,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具體教學策略
中等職業老師在對學生進行《烹飪營養與衛生》教學時可以通過以下一個步驟來進行。首先做好課前準備工作,中等職業學校中學習烹飪的學生其中有一大部分都是男生,這些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不強,只有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才具備較強的學習動力,因此老師應該對這些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考慮,通過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準備教學內容時,老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并增加一些飲食文化等方面知識的教育。在教學方法方面,老師應該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和機械式的技術教導方法,而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對學生進行微課、慕課的教育,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圖片、視頻展示,增強學生對《烹飪營養與衛生》這門課程的直觀感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每節課內容講解結束后,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測試,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
其次是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一節課大概是45分鐘,老師需要對這45分鐘進行有效的計劃,分清出教學內容的主次,在課堂中老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盡量讓學生多講,多練習,老師可以在旁邊發揮輔助作用,老師可以先用15到20分鐘的時間向學生講解理論知識和技術演練,然后剩下的20到25分鐘讓學生進行討論或者是技術練習,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烹飪營養與衛生》這門課程中主要講的是烹飪學、營養學和衛生學方面的知識,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在這中間融入遵紀守法和愛崗敬業等相關知識,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理念。
最后是需要做好課后的反饋工作,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進行鞏固,老師需要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進行總結,聽取學生的建議,對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進行改善,從而對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改善和優化,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五、總結
綜上所述,中等職業學校《烹飪營養與衛生》課程教學中,老師應該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進行改善,除了教給學生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外,還需要對學生講解一些關于飲食文化以及衛生常識的相關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除此之外還可以開展一些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這些內容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中等職業學校《烹飪營養與衛生》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愛廷.中等職業學校《烹飪營養與衛生》教學策略微論[J].現代教育,2018,(04).
[2]金余芬.中等職業學校烹飪營養與衛生課程的人文素質培養[J].學周刊,2012,(23).
作者簡介:王蓉(1976-),女,青海人,研究方面:中職烹飪專業《營養與衛生》課教學,學歷:本科, 職稱: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