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霞
【摘要】在電視新聞播音的過程當中,播音主持人不僅是新聞播音內容的敘述和傳播者,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播音的效果與質量。而播音主持節目主要以主持人為媒介來傳遞著各類信息,其語言的表達能力和語言技巧的演繹可以說是播音效果得以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播音主持不但要有厚實的專業基礎知識,還要有熟練的播音技巧,運用正確的播音語言,以最優的播音狀態,適度的播音速度和節奏,很好處理音調和語氣,在實踐中反復磨練,逐漸積累,嫻熟運用播音技巧。
【關鍵詞】播音主持? 播音技巧? 掌控
作為信息的敘述者和傳播者,電視新聞播音主持人在各類新聞節目中占有很重要地位。在各類新聞節目中,播音主持是觀眾矚目的焦點,其在鏡頭前播音狀態以及播音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整檔新聞節目的成敗與否。完美的電視新聞播音,能使信息傳播更加準確、生動、有效,能進一步激發、調動觀眾的求知欲,進一步增強電視新聞的可視性。
一、指導播音要運用規范化的口語
播音主持是電視語言的集中體現者,他們的語言規范水平代表著電視語言的規范水平,尤其是新聞類節目,往往是一個電視臺的宣傳窗口,新聞節目制作的水平直接反映一個臺整體素質的高低。所以,電視新聞播音主持在播音時要特別注意使用規范化語言,語音標準,吐字歸音圓潤清晰,避免出現錯別字、方言土語和語病、錯句,努力將最標準、最規范、最完美的語言展現在觀眾面前。電視新聞播音時要避免使用象“至此”、“倘若”等書面語體色彩強的詞語,在不影響文意的情況下,要多用短句、單句、少用關聯詞、人稱代詞和單音節詞語。播音語言要盡量口語化,以免使受眾產生歧義。這樣,播音者播起來不費勁,受眾也更容易理解。
二、指導播音要調整最佳的播音狀態
積極的播音狀態是提高電視新聞播音質量的關鍵,只有保持良好的播音狀態才能將新聞稿件發揮得淋漓盡致,使感情、氣息、聲音運用自如,從而取得良好的收視效果。認真備稿是保持良好播音狀態的前提。備稿越充分,播音時的誤差就越少;缺乏對稿件內容的理解和把握,就容易出現斷句不當,語流不暢等問題。當我們拿到一篇稿子后,一定要對稿子進行全面的分析,分清脈絡層次,概括出新聞的主題,弄清事件發生的背景,把握好播音的基調。這樣,經過再創作播出的新聞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它不僅僅是對稿件語句和段落的簡單再現,而是言之有物的準確表達。電視新聞播音要給人以真實感,不僅可聽,而且可信。所以,積極的播音狀態還體現在播音員的用聲技巧和播音儀態等方面。播音員在話筒、屏幕前要態度積極,思想放松,精神集中,在聲音運用上要用真聲、實聲,不做作,不刻意模仿他人。發聲時,氣息下沉、唇舌靈活有力、吐字清新透徹,不吃字,無濁音,語調自然、節奏明快,通過嚴謹、規范的有聲語言給觀眾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播音員在播報新聞時,眼里要有受眾,腦里要有事物、有情景,讓自己感到觀眾就在我們身邊,用目光和觀眾進行交流,以“講說”的方式,把新聞事件告訴觀眾朋友。電視新聞播音主持的屏幕形象應當以端莊大方、親切自然為基礎,正確的坐姿一般是坐在椅子前端,腰部自然挺直,胸部放松,兩肩自然下垂,胳膊自然彎曲平放在播音桌上,這樣既有利于氣息通暢,姿勢也優雅大方。由于新聞播音主持是在強烈的燈光下播音,所以還應該化些淡妝,使臉部輪廓富有層次,增強受眾的信任感;不恰當的濃妝艷抹,夸張的服飾,只會分散觀眾的注意力,甚至引起觀眾的反感。
三、指導播音要把握播音速度與節奏
電視新聞播音速度的快與慢、節奏的緩與急,不僅體現播音員的播音風格,而且直接影響到新聞內容的收視效果。普遍認為,平均每分鐘300字左右的播音語速最容易被受眾所接受。但是,所謂的速度也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能簡單地以播音速度快慢來判斷新聞播音的好壞,而是要把它同新聞欄目的整體風格、新聞內容的格調及播音員的自身風格聯系在一起,如果這幾個方面和諧一致,那么這個速度就是合適的。同樣,節奏在新聞播音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節奏與速度是相輔相承的。根據稿件內容,播音應有快、有慢、有張、有弛。如果不注意節奏的變化,不注意重點層次、重點段落、重點語句的強調,所有新聞自始至終都保持同一種速度播報,那么觀眾聽起來,不僅感覺乏味,甚至連內容也聽不明白。相比較而言,簡訊、短消息的播音節奏較快,體現新聞簡潔、明快的特點;新聞評論、新聞專題內涵豐富、篇幅較長,播音節奏就應該根據具體內容而變化。播音節奏把握得好,能使新聞的主題更加突出,感情色彩更加豐富,詞意的表達更加準確,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
四、指導播音要加強與觀眾之間的溝通交流
作為一個傳播信息與娛樂的平臺,播音主持節目旨在通過這種交流的形式來與觀眾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與傳統純粹的教學模式面臨的困境相類似,“一言堂”式的主持方式在當今的社會發展下也已很難生存。互動性和交流性才是播音主持類節目的有效傳播方式。主持人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嘉賓和各式各樣的話題討論,現場活動的形式和參與程度等難免都會大相徑庭。這時候,主持人自身的現場調控力與語言掌握能力就顯得愈加重要。對于節目而言,有針對性的話題討論和有效的現場互動,不僅能調動起現場的氣氛,還能讓節目主題更好更深入地沁入到觀眾心中。與主持人和同行之間的互動交流不同,現場與觀眾、嘉賓等之間的主題交流和思想沖突,很容易形成節目的溝通效果。而現在的許多節目都是專業性與欣賞性并存,主持人與觀眾之間的交流不僅是播音主持的初衷所在,也涵蓋了通過自身的語言藝術達到信息傳播的效果。主持人是傳播者和受眾者之間的橋梁和樞紐,必須在強化自己心理素質的基礎上加強臨場應變的能力和技巧,增強與受眾之間的交流感,拉近與受眾之間的心理距離。
總之,播音把書面語言變為口頭語言,把無聲語言變為有聲語言,通過對播音技巧的正確把握,更能演繹出表情達意的活語言。總而言之,電視新聞播音是一門精深的語言藝術。播音主持必須在實踐中反復探求,不斷練習和積累,用心體味才能將播音技巧駕馭自如。
參考文獻:
[1]趙建紅.淺談電視播音主持人的語言藝術[J].才智,2011,(35).
[2]陳爽.淺談播音主持人的語言控制及應變能力[J].才智,2011,(3).
[3]李德龍.專訪節目中主持人的言語控制能力[J].新聞界,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