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信孝
摘 要: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經過長期的發展,是歷史沉淀的產物,具有博大精深的特點。在小學德育教學中,將優秀傳統文化滲入到其中,能夠讓小學生受益很多,如讓他們建立正確的三觀,也有利于他們的身心發展。因而在德育教學中,教師應該對德育的教學觀念進行一定的轉變,在教學中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滲透。本文研究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實踐,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此讓小學德育教育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優秀傳統文化
引言: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法治國家,同時人們的法治觀念也得到不斷地發展,在小學的課程中,也將道德與法治引入其中,其目的是希望小學生能夠重視道德與法治,發揚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該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中,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的同時,更好地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這對于小學生以后的發展來說,也是很有幫助的。因而,教師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應該意識到優秀文化在這方面的重要性,讓小學生熱愛祖國、有著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
一、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我國歷史的發展中,優秀傳統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它能夠提高人們的道德水平。當今,在小學德育教育中,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也是必要的,這可以讓小學生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所包含的內容,進而對優秀傳統文化有更好的理解,也能讓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另外,勤儉節約也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時,可以培養學生節約的意識,如在日常生活中節約用紙、用水等。此外,優秀傳統文化也有利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教師在進行小學德育教育中,可以利用優秀傳統文化來讓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進而對不良信息進行辨認。
二、在小學德育教育中傳統優秀傳統文化的對策
(一)創設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對情境進行一定的設定,可以使小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需求得到相應的滿足,進而也會使他們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興趣增強,并能自主地進行學習。但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設置的情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偏離,則會讓他們在學習道德與法治時,有著消極的心態,這樣會使得教學不能產生很好的效果。因而,教師在講解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時,要從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注重創設情境,這樣可以更好地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程中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滲透。
例如,以人教版六年級道德與法治的課程為例,其中有一節“我們同有一個家”,教師在講解這門課程時,可以先導入一首愛國歌曲,如《我愛我的祖國》這首歌曲,熟悉的旋律能夠在短時間內,對小學生的情緒進行一定的調動,以此激發他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這樣不僅可以實現德育教育的目的,同時,也是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因為在傳統文化中,對祖國的熱愛是必要的,而這份熱愛需要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這也是我國民族發展的內在動力。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小學生描述自己的家鄉,以此激發他們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二)利用互聯網來進行教學
當前,在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下,越來越多的人們使用互聯網來對信息進行獲取,而小學生也在平時生活和學習中,也會使用互聯網。因而,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時,可以利用互聯網這一方式來進行教學。如可以利用多媒體來融入傳統文化的元素,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例如,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的課本中,有“我們的動物朋友”這一課,教師在講解這一課時,可以通過多媒體來進行教學,使用視頻或圖片的方式,讓小學生來了解動物如動物的生活規律和形態等。另外,一些小學生的家中會養一些動物,如貓和狗等,同時他們也比較喜歡這些小動物,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播放主人和狗一起玩耍的圖片,這樣可以引起他們的共鳴,以此為后續教學奠定一定的基礎。教師在播放視頻后,還可以讓小學生之間進行討論,討論他們最喜歡的小動物,在這過程中將優秀的傳統文化滲透到其中,讓他們感受到動物保護的重要性。因為當前受到經濟利益的影響,許多小動物失去了自己的家園,同時一些動物還面對著滅絕的現象。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人們忘記了傳統文化中對自然規律進行尊重、保護自然的理念,這對于我國發展也是不利的。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入類似環保的話題,讓小學生更加重視保護動物與環境,以此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
(三)組織德育實踐活動
因為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同時生性較為活潑,對于道德與法治之類的知識很難產生興趣。在當前小學的德育教育中,教師是主體,教學模式呈現教師講、學生聽的狀態,這樣會使德育教學比較枯燥,同時小學生學習德育的積極性也不強。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中可以組織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以此讓小學生對德育知識感興趣。
如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的教材中,有一節是關于“我們愛整潔”的課程,教師在講解這一課程中,可以讓小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如可以將小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他們去保護校園環境,當看到校園中有垃圾時,要學會對垃圾進行分類。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可以讓小學生對于校園的整潔有著一定的認識,同時也會規范自身的行為,進而養成保護環境、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等習慣。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優秀傳統文化深入到小學德育教學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過程中,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能夠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聯系,并舉出相應的傳統文化的案例,以此讓他們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進而更好地促進小學生以后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單紅軍.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J]. 中國校外教育,2018(11):19-20.
[2]邱凱祥.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踐研究[J]. 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9,34(01):34-36.
[3]陳葉青. “故事+”策略: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傳承——基于統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教學探究[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4):4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