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摘 要:以我校為例,針對"雙師型"師資隊伍狀況進行分析,指出當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有效建設途徑,從而提高中職學校教師隊伍素質,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實用型人才。
關鍵詞:中職;雙師型;教師
本文從我校中等職業教育的現狀出發,分析“雙師型”教師隊伍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思考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有效途徑,提高中職學校教師隊伍素質,從而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實用型人才。
一、以我校為例,分析教師隊伍及雙師型教師現狀
我?,F有教職工143人,專職教師102人。
1、從職稱結構上看,教師隊伍中具有高級職稱39人,占專職教師總數的27.3%;具有中級職稱60人,占專職教師總數的41.9%;具有中級以下44人,占專職教師總數的30.8%。
2、從學歷結構上看,具有研究生學歷3人,占教師總數的2%,本科111人,占教師總數的78%,專科及以下29人,占教師總數的20%。
3、從年齡結構上看:全校專任教師平均年齡40.4歲。30歲以下的教師2人,占教師總數的1.4%,30-45歲的教師102人,占教師總數的71.3%,45-55歲的教師33人,占教師總數的23.1%,55歲以上的教師6人,占教師總數的%。以上數據顯示,45歲以下人員占教師總數的4.2%。
4、專任教師102人,雙師型教師46人,占專任教師的45.1%。其中雙師型教師具有高級職稱15人,具有高級技師證書的6人。
5、雙師教師中有不少是文化教師持有相關專業技能等級證書后被認定為“雙師型教師”。
6、專業課教師大多數是從相關相近專業教師或文化課教師任職任教。比如汽修專業教師沒有一名是汽修相關專業畢業的。
7、校聘兼職專業實習指導教師21人,其中大多是企業的退休技術人員或技能大賽優秀留校生。
二、存在的問題
1、“雙師型”教師比例偏少,其中理論課教學的人數偏多,實習實訓課教學的人數明顯偏少。
2、具有高級職稱和高級技師證書的“雙師型”教師較少。
3、“雙師型”教師隊伍認證工作的研究和實施處于探索階段,缺乏科學的、可操作的標準,還存在的一定的漏洞和不足。如有的僅憑一張專業技能等級證和一本教案就認定為“雙師型”教師,并不考察其專業實踐操作能力,使“雙師”教師成為“雙證”教師。
4、校聘兼職教師比例偏小。由于本地經濟發展水平不高,教師工資待遇低、課時費少,技術人員在企業月收入四五千元,但其當教師后,月收入只有二千多元,兩者差距太大。許多企業技術人員不愿意到學校作兼職,更不愿意轉行當教師。
5、“雙師型”教師在實際工作中享受不到相關待遇,教師自我提升、積極進取的后勁不足。
6、“雙師型”教師培訓與學校繁重的教學工作存在矛盾。學校專業課教師本來就不足,可謂一個蘿卜一個坑,一學期安排幾名專業教師參加各種類型的培訓學習,造成本來緊缺的教學崗位更顯捉襟見肘。
7、現在階段雙師型教師培養的途徑主要有:專業脫產進修、省培或國培、下企業鍛煉、考取技能等級證。以上渠道是好的,但學校在安排教師培訓項目和人員方面沒有從學校專業發展和教師個人能力的提高上全盤考慮,隨意性強。
三、思考
1、改革雙師型教師培養途徑。
加大教師下企業的力度,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利用暑期到企業(最好是當地的優秀企業)實踐和建立校內外校企 “產學合作基地”,真正實行校企合作應該是目前行之有效的雙師型教師培養途徑。
2、嚴格雙師型教師考核認證。
大多數雙師型教師只是有 “雙證”,但并不代表真正具備雙師型教師應該具有的能力,因此可以在把“雙證”作為“雙師型”教師認定的基本條件,然后進一步對教師進行考核。
3、發揮雙師型教師骨干作用。
國家和學校在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上花費了大量的物力、財力,教師經過培訓后,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揮他們的骨干示范作用,通過專業帶頭人的評選,設立名師工作室,組建雙師教師團隊。
4、提高雙師型教師地位待遇。
真正“雙師型”教師是專業教師中出類拔萃”的優秀群體。國家應該出臺一些優惠補助政策,學校應該給予提高工資或相應的特殊津貼,并在教師評優、職稱評定上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如在德國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收入非常高,又享有國家公職人員的各種優厚待遇和社會地位。因此,有很多人愿意加入到職教師資隊伍中來。
5、擴大兼職教師隊伍。
學校應該多渠道解決兼職專業教師來源問題,從相關企業、行業中引進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具備教師基本條件的生產技術人員充實專業教師隊伍,并聘請企業中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生產技術人員、能工巧匠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成員,參與專業建設規劃和專業設置論證。
一個學校發展的關鍵在于教師,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又是重中之重,因此“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應該引起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在政策、資金、制度上逐步加強,使 “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盡快進入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