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鵬
閱讀是語文“聽、說、讀、寫、編”素養的重要一環,是一種理解、領悟、吸收、鑒賞、評價和探究文章的思維過程,可有效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進步,并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除進行必要的課內閱讀外,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可以深化學生的語文學習,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對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進行了論述。
一、課外閱讀有助于強化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課內閱讀在時間、空間特別是內容上存在局限性,大多是教師單純地根據課本上的內容展開課文閱讀和有限的相關閱讀,萬變不離其宗,語文思維始終緊緊圍繞在課文的內容之上,思維活躍、渴望新知識的小學生時常會感覺課堂教學非常的枯燥和單一,原本便難以集中的注意力便容易分散開來。而課外閱讀則擁有充分的自由,學生可以很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和文章進行閱讀,且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都很小;此外,課外閱讀的內容非常寬廣,對于渴望新知識的小學生來說等于是一座寶庫,能顯著地激起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且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的興趣進一步強化到學生認知文化世界和物質世界的探知欲上,從而強化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如很多小學生都喜歡看《十萬個為什么》、《世界未解之謎》等類型的課外書,父母們早期也習慣為孩子們配備這類啟蒙性書籍。小學生喜歡什么方面的新知識,那就會喜歡閱讀哪方面的課外書,教師或老師都當對此進行科學合理的鼓勵和引導,真正強化他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課外閱讀不一定必須要圍繞著課文的內容來展開,但是課外閱讀積累的多了,一定會反饋到語文學習中去,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
二、課外閱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知識面比較淺,但可塑性高,易于接收消化新事物、新知識。對他們來說,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促進小學生認知世界、打開語文知識大門的金鑰匙。這也是一個豐富語言積累、發展思維與智力、提高表達水平的過程,在閱讀中小學生能不斷的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并升華自身的思維水平。反饋到語文教學中,便能讓學生利用這種能力對課文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或者更有效地鞏固已學到的語文知識。
例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7課《奇怪的大石頭》,講的是李四光從小時候就對一塊巨石產生了興趣,長大學成后終于研究明白了巨石的來源,即第四季冰川活動的搬運作用。這是一篇自然科學類文章,巨石的存在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也是未解之謎,相信小學生也會對此產生巨大的疑問。如果小學生有閱讀《十萬個為什么》或《世界未解之謎》的經驗,那么學生便能從中積淀很多的科學思維,獲取很多的科學啟迪,那么在學習和理解《奇怪的大石頭》的時候,就容易多了,非但如此,小學生還可能因此聯想到課外閱讀中積累到的類似情況的自然之迷,進而產生探索性的思維活動,還能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課外閱讀有助于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
在課外閱讀中,學生經常能接觸更加豐富多彩的語言文字、寫作風格、表達技巧以及更加深入的“精神世界”和更加寬廣的“外部世界”,從而在潛移默化中積累到豐富的語言文字、接觸到多彩的寫作風格,從中學及表達技巧,涉足精神世界,拓展自身視野。總之,腹有詩書氣自華,多讀書,讀好書,可以顯著地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不但如此,還能“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提升學生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具體而言,通過課外閱讀,小學生可以從中獲取很多至關重要的文化及思想、精神領域的啟蒙,在增加自己知識儲備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樸素的、基礎的品味,從而塑造學生的個性。學生之間喜歡分享課外閱讀中獲取的新知識,便可以進一步增加知識積累,矯正對一些事物的認知,并能在課外閱讀的感悟中自行規范言行,小學生的文化水平和思想品德也將得到同步提升。
課外閱讀除鍛煉小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外,還可以為小學生提供范文的借鑒、表達技巧的使用方法;課外讀物自身所展現的精神世界和外部世界,對于小學生來說還是不可多得的良好的寫作素材。學生可從中感受不同的語言風格、學及多種表達技巧,摘錄大量的精彩語句,獲取豐富的寫作體驗。課外閱讀做得好的學生,寫作時常常有更寬闊的視界、更豐富的思想情感展示、更優美的語句,等等,其作文常常能鶴立雞群,獲得教師和同學的一致好評。
總之,課外閱讀既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緊密相連,又與學生的語文學習、綜合素質發展交相輝映,對小學語文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課外閱讀的有效開展,有利于促進語文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有利于小學生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巴合提別克·馬勒希別克.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神州,2017,14(13):68.
[2]? 寧文仕.淺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4(2):90.
(作者單位:山東省新泰市青云街道明珠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