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曌
摘要:近年來,職業院校辦學規模不斷拓展,職業教育己進入到了大眾化階段,如何保持高職院的自身特色并實現長足發展,取決于高職院人才培養質量是否能夠滿足社會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從藝術管理的視角對校園文化進行研究,對于高職院的發展以及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從文化的動態管理層次而言,高職院校園文化包括決策管理層、教育影響層以及參與反饋層。
關鍵詞:藝術管理;文化建設;高職院校
我國職業教育始于20世紀80年代。在發展過程中,職業院校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教育體制的改革,一方面不斷總結我國職業教育的經驗,一方面積極借鑒和吸納國外職業教育的成果,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伴隨著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和就業壓力的增大,如何保持可持續發展成為高職院教育管理者面臨的現實問題。
一、研究目的及意義
1、研究目的
本文從藝術管理學的視域,對校園文化進行藝術審視,在嘗試性的分析校園文化動態傳播層次的基礎上,對藝術資源的整合、藝術活動的組織、藝術傳播效果的提升等問題進行探討。針對高職院的剛性管理與單一教育,以及過于注重職業技能培養的功利性弊端,從藝術管理的角度探討高職院校園文化建設。
2、研究意義
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主要包括四個方面:①從藝術管理這一新視角研究校園文化,不僅發揮了藝術管理理論對于高校育人工作的指導作用,同時豐富了藝術管理理論的內涵;②完善校園文化建設的理論體系,高職院作為一種新型高等教育形式,近年來發生較大變革,對于高職院校園文化建設相對較少,該論題的研究對于完善高職院校園文化的理論體系具有意義。
二、髙職院校園文化的現狀及加強藝術管理的必要性
(一)、高職院的現狀及育人目標
“高職教育既屬于高等教育,又屬于職業教育的范疇,它不同于本科教育,它是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為生產、管理、建設、服務等一線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1、髙職院的發展背景
自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各類高職院招生規模迅速擴大,尤其是國務院于2002年出臺《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發展與改革的決定》后,高等職業教育更是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在經過辦學規模擴大后,高職院普遍面臨人才培養質量迫切需要提升的嚴峻挑戰。
2、當代髙職教育發展特點
高職教育呈現出發展水平的不均衡。這種不平衡性主要表現在各地高職教育的基礎不同,現有的辦學水平不同,部分高職院為中職學校升格而來,還有一些則是早期創立的職業大學發展而來;我國東西部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發展不平衡,東部相對具有較強的資源優勢和較好的發展基礎。
3、高職院育人目標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高職與高專教育處處長范唯撰寫的髙職教育系列文章在高職教育領域引起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其中,《高職學校一讓每一個在學校里待過的人增值》一文中,明確提出“讓每個在高職院待過的學生升值”是高職院管理者在人才培養工作中必須樹立的教育目標。
(二)、髙職院校園文化的內涵
結合高職院的教育目標,參照校園文化的定義,高職院校園文化可以理解為:以職教育為核心,圍繞“培養身心健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的技能型人才”這一教育目標形成的,以校內師生、管理者、工作人員為主體,以物質財富、精神產品、活動方式為載體的獨特的文化類型。
(三)、高職院校園文化的主體及動態傳播層次
1、高職院校園文化的主體
學生既是校園文化的創造者,又是校園文化的參與者和吸納者,因此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占據最重要的地位。
教師是學生群體的引導者,同時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導者。由于學生在閱歷、經驗上存在不足,學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式、途徑、步驟都需要教師的指導和督促。
高校的管理者是校園文化建設水平的決定者,其通過劃撥扶持資金、制定文化策略等方式從宏觀上決定校園文化建設的特色和水平。高校管理者的文化理念決定了校園文化的發展策略和傳播方式。
2、動態傳播層次
依照校園文化傳播以及影響過程,筆者依據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和傳播階段將高職院校園文化分為決策管理層、教育影響層、參與反饋層三個動態層次。三層次之間具有較強的互動性,從校園文化的傳播過程而言,是自決策管理層向參與反饋層發展的,從文化傳播的核心目標以及主體參與性而言,是自參與反饋層向決策管理層發展的。
(四)、校園文化的特殊性及藝術管理理念的必要性
1、校園文化的特殊性
一是校園文化具有較強的自主性。區別于課堂教學,校園文化更能體現主體的參與意識和創造熱情。對于一所學校而言,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有利于增強學校的凝聚力。
二是校園文化具有較強的感染力。校園文化以藝術審美為主,不僅能夠通過富有吸引力的形式展現學校的育人理念和發展歷史,而且能夠吸引更多的學子用智慧和激情豐富校園文化的內,從而促進校園文化的不斷傳承和發展。
2、藝術管理理念的必要性
加強藝術管理有利于緩解職業教育功利性帶來的弊端,除了少數藝術類高職,大多數高職都強調職業技能的整齊劃一》這直接導致幾方面的問題:一是學生缺乏創造性和創新性思維的培養,二是學生容易在枯燥的技能鍛煉中對未來工作產生厭倦之感;三是學科相對單一性導致學生缺少情緒行發的途徑,容易產生心理障礙。
三、高職院校園文化決策管理層的藝術管理理念
加強高職院校園文化建設,竹先必須清楚其核心精神及育人目標。相比高職院而言,大多數本科院校辦學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對于校園文化建設的探索和實踐較多。
(一)、確立校園文化管理的目標
圍繞高職院的育人目標和決策管理層的基本職能,決策管理層藝術管理的目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調配豐富的資源,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必要保障
“與科學認識活動的目的不同,藝術的本質特點是直接為人的身心健康和內心情感活動的表現服務,藝術是人類最早的養心健身方法之一。”
2、建立良好的機制,豐富各類藝術活動
當今高職院校園文化雖然有一定的藝術表現形式,但從整體而言,各類藝術元素之間缺乏有機的整合,沒有將校園文化的精神內涵與藝術表達充分結合,只停留在師生自發性的創造層面。
3、營造和諧的氛圍,優化校園文化藝術傳播效能
校園文化的建設歸根結底服務于學生的成長成才。因此,決策管理層在施行藝術管理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興趣愛好。
(二)、高職院決策管理層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加強藝術管理的方式
1、制定校園文化藝術發展綱要,把握校園文化的發展方向
對于高職院而言,由于其專業較為單一,師資力量相對薄弱,能夠用于校園文化建設的人力和物力相對較為缺乏。
2、建立多種多樣的藝術團體,開展豐富的藝術活動
每個學生都有審美的藝術追求,決策管理層應充分發揮大學生的興趣愛好,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3、明確有效的管理和撖勵機制,激發師生藝術的創造力
“藝術管理通過文藝競賽、藝術評獎等方式,能夠向人們昭示嚴肅、健康的文化藝術發展的主流精神,指明文化藝術發展的方向……同時還能對繁榮藝術創作、活躍理論空氣起到良好的作用”。
四、結語
高職院校園文化的建設對于培養適應社會發展和職場競爭的個體具有重要意義。將藝術管理的理念引入校園文化建設,將校園文化作為動態管理系統進行層次劃分,并在此基礎上整合校園文化系統屮的藝術元素,有利于校園文化藝術系統實現效能優化。
(作者單位: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