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紅 皇甫勇兵
摘要:現代職業教育如何培養雙創人才,是當前職業教育的熱門話題。針對高職院校因生源差異而難以實現“雙創”人才培養的問題,以及高職院校學生難以融入教師科研項目之中,所學知識難以轉化為生產力的問題,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系采用多種手段,探索出一條符合雙創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新模式,并取得較好的效果。通過四年的探索與實踐,初步形成可復制的、針對性強、實施效果好的雙創人才教育實踐模式。
關鍵詞:創新創業;工匠精神;產教融合
中圖分類號:G7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9129(2019)04-0165-03
Abstract:how to cultivate double talents in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 hot topic in curr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view of the problem that it is difficult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ultivate "double-creative" talent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in students'sources, and that it is difficult for stud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integrate into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nd that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ed can hardly be transformed into productive forces, the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Shan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as adopted various means to explore a suitable talent cultivation for double-creative talents. The new mode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Through four years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a duplicate, targeted and effective practice mode of double-creative talents education has been initially formed.
Key word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raftsman spirit;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1 引言
當前,山西正處于經濟轉型發展期,面對已有產業的升級、改造,新型產業的新建和崛起,先進科學技術的大量涌入和對落后產業的取代,使得人才需求也發生了變化,這就要求職業教育,特別是高等職業教育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適應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需要[1]。
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系依據全國、全省職業教育的發展新方向,在緊緊圍繞提升我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培養質量,探索如何提升學院內涵建設的大前提下,提出了創建電氣工程系“雙創”班的教育教學改革思路。
按照“提升電氣工程系專業教師的科研能力和專業教學水平;建立電氣工程系分層次專業教學模式,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能夠達到企業或社會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的目標,啟了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新模式;
按照“理念超前企業,標準接軌企業,設備同步企業,技術適應企業”原則,與國內外知名企業聯合共建多個國內一流實訓中心,給自動化類專業提供完整的訓練平臺體系,為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奠定了基礎。
2 雙創人才培養實踐過程
2.1 指導思想
電氣工程系創建“雙創”班的指導思想是按照國家對現代職業教育發展要求和緊密結合山西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及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內涵建設的目標;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適應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變革以及社會公共服務的需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的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2-6]。
2.2 培養目標
主要培養從事智能產品的研發、工業電氣控制設備及系統的設計開發等方面工作,具有工匠精神、良好職業道德、較強工程實踐能力的技術技能型 “雙創”人才。
2.3 實施辦法
以“雙創”班為載體,通過分層次專業教學,為有潛力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先進技術技能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使他們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工程實踐能力,激發創新創業能力和動手能力,以滿足市場對技術技能型“雙創”人才的需求。
針對“雙創”班學生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技能水平,學院成立了強大的指導教師團隊,制訂符合“雙創”班學生特點的教學改革實施方案和“雙創”人才培養方案。實施辦法如下:
2.3.1 確定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實施教學
依據“雙創”班培養方向(應用電子技術、嵌入式系統開發和先進自動化技術三個方向)和教師參與企業合作項目的內容,確定“雙創”班指導教師名單,這些教師將是培養“雙創”人才的具體實施者。
2.3.2 選拔具有創新潛力的學生進行培養
依據“雙創”班培養方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報名,系部通過理論測試和面試,擇優錄取,指導教師按照“雙創”人才培養方案對學生進行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采用能進能出的靈活方式,確保“雙創”班教學的培養質量。此外,雙創”班教學是在常規教學中,對具有提升潛力的學生的強化培養。
2.4 知行合一
2.4.1 堅持立德樹人為根本,培養具有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雙創”人才
緊密結合學院思政部的政治思想課程,利用各種方式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具有新時代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以“大國工匠”精神為引領[7,8],將工匠精神培養穿插于高職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用正確的思想引導學生,樹立學技術、用技術、創新技術的思想,培養學生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將職業榮譽感與國家發展聯系起來,全面提升學生職業素養。
積極組織“雙創”班學生參加學院暑期“三下鄉”活動,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成為了電器維修工,免費給當地群眾修好了很多電磁爐,電飯煲,電熱水壺等家用電器,同時也感受到知識帶來的樂趣與贊賞,樹立了為人民服務的意識。
鼓勵“雙創”班學生參加太原國際馬拉松等大型活動,充分與社會接觸,感受社會發展帶來的新氣象、新要求。為今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正確的思想基礎。
2.4.2 采用項目教學法培養技術技能型“雙創”人才
針對高職學生理論基礎薄弱,電氣工程系專門挑選具有實踐經驗的指導教師組成“雙創”班教學團隊;集中討論“雙創”班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目標、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制定出符合“雙創”班學生特點的理實一體的創新人才培養方案;該方案采用項目教學法,在“雙創”班學生一年的學習時間分兩個階段和三個方向,即:利用兩個學期(兩個階段),培養學生具有應用電子技術、嵌入式系統開發和先進自動化技術三個方面的專業技能,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貫穿于各方向的課程內容中,形成“雙創”課程體系。
2.4.3 以賽促學,培養知行合一“雙創”人才
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技能競賽,通過比賽鍛煉學生知行合一的能力,達到培養技術技能型“雙創”人才的目標。
自開展雙創班以來在國家級、省級技能大賽中成績優異,獲國家一等獎3個,國家二等獎4個,國家三等獎1個,山西賽區一等獎16個。其中,在2018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榮獲“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賽項比賽全國第一名的好成績。
2.4.4 強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實踐鍛煉
“雙創”班學生在學習期間多次參與了校企合作項目的設計與研究,例如:針對天氣寒冷下水管道由于油漬凝固引起的管道堵塞,而設計的鑄鐵管加熱項目;參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裝接工比賽所用比賽題目的設計和制作;突破知識極限,學習本科院校的相關知識;參與企業頂崗實習,在企業中進一步加強技術技能的學習與應用。通過這些具體的實際項目鍛煉,培養了學生工作的嚴謹性和對專業知識協調運用的能力,縮短了他們與企業、工作崗位的距離。
3 實施效果
經過四年的創新與實踐,“雙創”班的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及老師們的悉心教導,創新意識、創業精神明顯增強,創新創業能力顯著提高,在競賽中連連獲獎,并參與到課題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通過四屆“雙創”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探索,培養出近100名的創新創業人才。在人才培養質量、雙創人才培養機制、課題體系等方面探索出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需要的雙創人才培養模式,在學院乃至全省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對高職院校學風建設、就業工作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為高職院校提供了可復制的、針對性強、實施效果好的雙創人才教育實踐模式。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2] 李艷.基于CDIO理念的校企合作創新社團構建的探索——以電氣自動化專業為例[J].高教學刊,2016(20):202- 205.
[3] 徐淑瓊,袁從貴,甘偉.基于MOOC的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當代職業教育,2016(10):60-64.
[4] 賈雪.“協同創新”背景下高校實驗室的共建與共享新模式[J].中國建設教育, 2016(5):47-49.
[5] 李麗,蔡陽生,張承云.行業協同培養創新人才的研究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6(41):174-173.
[6] 劉蕾,鄢章華.“互聯網+”背景下產業集群“零邊際成本”趨勢及其發展策略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6,33 (19):55-60.
[7] 李懷倫.讓“工匠精神”在職校生根發芽[N].中國教育報,2016-11-1(9).
[8] 黃君錄.高職院校加強“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8):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