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媒體的不斷發展下,我們迎來了抖音的誕生,抖音不僅在國內風靡,以“TIK TOK”為名的抖音國際版在國際文化市場也同樣大放異彩。因此,本文將從抖音入手對中國新媒體平臺的進一步傳播方式和模式進行分析,并提出意見。
關鍵詞:國際文化市場;新媒體;抖音;對外發展
一、抖音簡介
抖音是一款2016年上線的,以音樂,創意為關鍵詞的新型短視頻新媒體社交軟件。抖音的走紅標志了中國新媒體平臺新的競爭模式的出現。
抖音的成功得益于碎片化時間的利用,病毒式傳播,低門檻低成本等幾大突出特點。
二、抖音在國際文化市場的發展
(一)發展現狀
[1]2018年6月,抖音宣布月活用戶超3億,其中有超過一億來自海外用戶,抖音覆蓋了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在日本等國家成為下載量最高,覆蓋面最廣的短視頻軟件。顯然,tik tok這個名字已經成了最新的新媒體代名詞。
(二)傳播模式
抖音以多節點去中心的方式進行內容傳播,簽約本地的明星,培養本地的網紅,真正充分利用了每一個受眾的影響力,實現了傳染式的傳播。例如在日本,抖音依靠簽約擁有四百萬粉絲量的女明星木下優樹菜等明星藝人,很快打開了日本市場。
(三)影響
抖音在海外的傳播為自身樹立了良好的品牌效應。首先,抖音在海外市場的傳播使得其在國內的國民好感度上升,有利于抖音在國內的進一步發展。其次,在海外市場,抖音這個品牌概深入人心,逐漸讓受眾產生了依賴性和習慣性。
抖音通過其作者創作的內容傳遞獨特的價值觀,潛移默化的重塑受眾的喜好和審美,從而鞏固受眾,以此來促進抖音自身的鞏固和發展。
(四)問題解決
1.問題
無論在國內還是海外,抖音內容的同質化都是最為致命的問題,往往一個歌曲片段,一段舞蹈會被幾乎所有發布者使用和模仿,這樣的模式會使得受眾產生審美疲勞。
抖音本身的發展模式也具有較強的可替代性。再加之網絡的進步會帶來不斷的技術創新,在這樣的情況下,下一種新媒體傳播手段會以怎樣的形態出現很難預料。
抖音的作品一直被詬病為內容淺薄,缺乏內涵,這也是抖音一直以來難以走入高端的根本原因,而這一缺陷也很容易造成抖音被淘汰和拋棄,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審美傾向也會不斷進步。
2.解決
與當地文化相結合。抖音作為快節奏的娛樂類文化內容,只有和當地的文化相結合進行文化創新,才是立足于當地人民真實文化需求的內容創新,只有這樣的內容創新多起來,才能使抖音得到長足發展。
加強內容篩選。從作品內涵出發進行內容篩選,去除同質化過多,過于淺薄,影響審美,傳遞低俗價值觀的內容。
三、新媒體的未來發展方向
(一)政策
任何文化產業的發展都和政策密切相關,為了發展文化產業,支持我國新媒體平臺的對外傳播與發展,文化產業政策除了在創新層面給予鼓勵和獎勵外,還應當以開放的姿態接受文化的發展,放寬文化出口政策,以兼容并包的態度接受文化的多方面發展。
在文化產品的對外出口過程中,應積極扶持民營力量,避免政府壟斷的現象,確立政府監管者的地位,支持民營文化企業做大做強,逐步建立我國自己的文化集團和貿易公司。
在國家文化安全方面,國家文化安全歸根到底是依靠國家文化實力,當我們國家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加強了,文化力量增強了,國家文化安全自然可以得到有力的保護。而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歸根結底是要依靠文化企業和文化產品的創新和出口。
(二)技術支撐
現代文化產業是文化,數字,技術和互聯網的結合文化產業[2],四者缺一不可,因此技術領先是文化產品領先,文化領先的前提條件,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在一定意義上決定了國家的整體文化實力。因此要發展文化產業就必須重視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創新,依靠技術人才推動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創新進步,給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三)傳播內容
文化產業本質上是生產,創造傳播內容的產業,是將文化當作產品進行交換的產業,內容和創新是文化產業的兩大核心,要保證文化產業的發展,就要不斷地進行內容創新。在傳播內容上要思維開闊,立足現實,尋找真實感人的題材;要立足傳統文化,揚長避短,體現新時代的價值取向;要追求深度,深入社會現實,真正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文化產業生態鏈
文化產業的發展不是某一個文化產品或某一個文化企業的發展,而是整個文化產業,文化生態鏈的大發展和大飛躍。要實現這種飛躍,就必須有全面的文化產業發展眼光,自上而下都要重視文化產業,著力培養文化產業人才,制定完整長期的文化發展方針計劃,文化產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行業都至關重要。而整個文化產業鏈的對外發展和傳播也正是這個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懷著“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心態進行國際文化交流,參與國際文化市場競爭,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一步。
參考文獻:
[1]匡文波,楊正.人工智能塑造對外傳播新范式——以抖音在海外的現象級傳播為例[J].對外傳播,2018,265(10):13-15+40.
[2]胡慧林.文化產業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楊燁蕊(1999.11.17),女,漢族,黑龍江省勃利縣,學士學位,四川電影電視學院管理系,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在校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