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文學作品和戲劇影視作品中,敘事與主題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結構精巧、妙趣橫生的生動敘事和意蘊深刻的主題呈現往往是評判一個文藝作品好壞的主要標準。本文將主要論述文藝作品中敘事對內容的輔助作用,以此對今后作品創作提供參照。
關鍵詞:敘事;主題;輔助作用;反映;映射
一、敘事繪眾生:敘事對主題的揭示與反映
敘事內容對于主題的反映與揭示作用往往是生動而顯著的,文學家或者戲劇影視編導者的用意是將自身的思想主張和觀點態度在具體的故事的講述過程中,借由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境遇的起伏和各種形式矛盾沖突表達出來。
敘事內容是“虛構的社會生活事件過程”,即“故事”,故事可以被簡單拆分成一個或多個的事件,正是獨立或一系列的事件在特定的故事情境下發揮作用促成了主題的表達。
人物形象的塑造如果僅由語言文字直接概括未免顯得太過蒼白、籠統,只有借助一系列有意義的、生動的具體事件才能讓讀者或觀者慢慢地認識一個“人”。在多個復雜事件的作用下敘事中著力塑造表現的人物形象漸漸清晰,創作者本人的處事原則和價值觀念不動聲色的滲透進人物中,在綜合的情感傾向下,創作者的主觀意識充分顯現。
人物境遇的起伏一方面是故事情節展開的重要脈絡,更蘊含了創作者深層次的社會關切和人文關懷。敘事中的人物往往有著不同尋常的經歷和認識感受世界的獨特視角,他們的境遇起伏往往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反映出一定的社會問題,有時也和時代背景緊密相關。
矛盾沖突的設計展開也是敘事內容的重要一環,人與人之間的矛盾關系、人與社會的矛盾和人物內部的矛盾互相糾葛,在曲折蜿蜒的情節中展開沖突。創作者們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矛盾的主次關系,設計沖突的戲劇張力和表達效果,最終傳達自已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
二、敘事影社會:敘事對現實的反思
敘事形式對主題的表達也有一定的作用,敘事結構、敘事策略的精巧設計往往能增強形式感,對主題起到影射和補充的作用。
在敘事策略上,平鋪直敘的講述往往給人恬靜美好的感覺,所表達的主題也常常是平淡溫馨的家庭圖景或者是對生活的觀察感受;無所不包的宏大敘事總是帶有深刻的時代烙印,所表達的主題更加深刻雋永;小切口的敘事策略總是聚焦具有社會典型性的小人物或者具有特殊性的人物群體社會大環境的縮影表達社會現實主題。
一些特殊的敘事結構甚至能與主題完美貼合,《羅拉快跑》中的三段式結構將時間軸復制重放了三次,延伸至三個不同的故事結局,體現命運的不確定性和事在人為的觀點。《恐怖游輪》中輪回式的敘事結構不僅大大增強了故事本身的恐怖感和懸疑性,嚴絲合縫的邏輯閉環還使人更有思考探索的欲望,使得影片的主題更加豐富而具有想象空間。《羅生門》中多重視角的闡述不斷的解構故事建構主題,形式貼合內容的同時,主題的表達更加清晰合理,自然流暢……
三、敘事的內在裝置:敘事本體的隱喻與內核
文學敘事語言中常用符號性的隱喻來表達和深化主題,這在電影、戲劇中也時常存在,借由有限具體的能指去激發讀者和觀眾的想象和思考,表達是深層次的能指。《小王子》的故事里充滿了對于主題的隱喻,在一個童話故事之外講述的是成長的故事,《公民凱恩》里對于“玫瑰花蕾”的無限的思考空間也極大地深化了主題的表達,使它成為影史的經典。
敘事手法和技巧上的選取和使用也常常能對主題起到補充點綴、突出強化的作用。以電影為例,電影中蒙太奇和長鏡頭語言的合理使用常常達到精妙的表達效果。蒙太奇手法能很靈活的仿照文學的語言手法,增加敘事手法的多樣性,能起到類似文學語言中比喻、對比、夸張等修辭作用的效果,長鏡頭則能適當地放慢敘事節奏,增加深邃厚重的哲學意蘊。此外,電影的鏡頭語言也能對主題表達起到很好的補充點綴作用,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電影鏡頭的俯仰可以簡單地體現創作者的情感傾向與敘事內容相補充。
四、總結
敘事與主題緊密關聯、不可分割,具有毋庸置疑的同一性,無敘事的主題呈現難免會淪為通篇鋪陳大道理的說教,空洞乏味且不具有基本的審美性;無主題的敘事就如同人缺少了靈魂,只是一味地就某個或某些事件泛泛而談,不具任何的社會意義和思想內涵。只有將主題融入敘事,充分考慮敘事的不同層面如何服務于主題表達,做好兩者之間的協調統一,才能創作出優秀的文藝作品。
作者簡介:陳天娜,江蘇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