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光輝
摘要: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戲曲是數千百年以來民族發展的重要藝術形式之一,我國戲曲在國人心目中具有重要位置,也反映了自古以來人們的精神寄托,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多元文化的沖擊,我國戲曲也面臨著重要的傳承問題,面對著日新月異的市場變化以及戲曲演員的尷尬處境,如何改變目前的戲劇發展現狀,是我國文化發展急需面對的問題。本文基于新時期下戲曲演員的角度進行分析,探索習戲曲的傳承以及堅守路徑。
關鍵詞:新時期;戲曲演員;傳承;堅守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崛起,現代的藝術形式更加豐富,傳統戲曲沒有跟得上時代發展,加上多元文化的沖擊,傳統戲劇形式在市場中的地位岌岌可危,為了更好地弘揚和發揚我國傳統文化、加強戲曲保護,戲曲創新和堅守成了當代文化發展的重要課題,為了更好地保護與傳承傳統文化,需要相關工作人員正視戲曲傳承與發展的問題,并制定相應對策略。
一、當代戲曲傳承與發展過程中的現狀與問題
(一)優秀人才缺失
人才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戲曲在千百年的發展過程中涌現了諸多大家和先驅,正是無數個人才的不斷努力,才促成了戲曲的經久不衰。傳統戲曲在古代是人們重要的休閑娛樂方式之一,也正是由于有龐大的市場,才讓這門藝術不斷地發展,在任何值得慶祝的日子,人們都會看上幾場大戲,聽上幾段小曲,戲曲不僅是達官貴人推崇的藝術形式,同時也是平頭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表演。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化,當今人們更趨向于快餐式的娛樂方式,而戲曲由于是數百年來的沉淀,因此需要演員們有多年的打磨和學習,在這樣的情形下戲曲發展受到了阻礙,從演員到編劇以及配樂等都需要專業藝術人才,但是受到市場以及資金等多方面因素限制,導致優秀人才流失[1]。
(二)戲曲教育的缺失
“唱、念、做、打”是戲曲演員的基本功,需要經過多年的學習和打磨,但是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缺少其戲曲專業院校,即便有志青年想投身于戲劇行業,但是由于教育環境和教育技術條件的問題,很多入行的新人都無法完成正規教育。另外即便是少量的專業院團培養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仍采用“大鍋燴”的教育方式,學生只在小團體內部具有演出默契,但是畢業后學生由于缺乏相關的表演,實踐經驗在與其他團體配合上也有一定的困難,而且很多院校老師對于學生的培養缺乏創新力和創造性,學生只能在學校中學習一些戲曲基本功,戲曲教育的缺失造成了教育模式的老化,也使得傳承問題更加矛盾。
(三)宣傳推廣力度不足
戲曲市場萎縮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宣傳推廣力度不足,很多上了年紀的人仍然保持著對于戲曲的熱情,但是市場的發展需要更多的新鮮血液注入,當今社會環境不斷變化,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以及學習習慣,當今的90后和00后是未來市場消費的主力軍,但是青年一代對于戲曲的印象非常淡薄,很多年輕人只是偶爾在電視的戲曲欄目上看過一小段,但是對于戲曲的精華精髓卻不知甚詳,因此也無法感受到戲曲的魅力。因此加大戲曲宣傳力度,才能讓市場重新煥發活力,引導更多的青年了解戲曲,熟知戲曲,并對戲曲產生興趣,同時要注意宣傳戲曲與當代社會發展新媒體的融合,以符合年輕人品位的宣傳方式進行引導,實現我國傳統藝術形式煥發光輝[2]。
二、戲曲演員的堅守與執著
當今仍然堅守在戲曲崗位的演員可以說是戲劇發展的重要寶貴資源,他們的堅守源于對戲曲的熱愛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執著。面對這紛繁復雜的社會及市場變化,正是由于這些堅守的表演者才讓戲曲仍保留了一席之地,而正是這一席之地,才是未來戲曲繁華的根基所在。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行業都有了蓬勃態勢,但是戲曲行業卻在這樣繁花似錦的經濟發展時代成了一種小眾藝術。戲曲表演需要演員從小練就基本功,也因此受了很多苦,但是演員在舞臺上的表演都為戲曲的精益求精做好了鋪墊,也只有不斷鞏固基本功,才能讓戲曲陣地更加牢靠,戲曲的魅力正在于演員堅韌不拔的訓練精神以及對戲曲的情感選擇。面對著市場的變化,演員應深入分析當前戲曲傳承與發展的現狀,并結合時代特點探索一條傳統藝術的創新之路。
三、新時期下戲曲演員的傳承堅守以及發展策略探析
(一)完全戲曲教育,加強人才儲備
相關戲曲從業人員要認識到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性和歷史價值,并結合新時期的社會發展特點尋找推動中華民族傳統戲曲文化發展的優化路徑。首先倡導相關政府以及文化部門加強對于戲曲的政策支持,以投入資金或政策傾斜等方式成立教育教學機構,做好戲曲傳承的基礎工作。其次要重視目前從事戲曲工作人員的待遇,鼓勵師帶徒的傳統教學形式,給予戲曲人員更多的物質保障,為相關戲曲從業人員提供更加寬闊的發展平臺和生存環境,實現戲曲藝術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最后要在戲曲發展的道路中,不僅注重演員的培養,還要注重編劇,舞美,導演等專業性人才的培養推動傳統藝術向現代化發展。
(二)注重戲曲的多元化傳播途徑
近些年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尤其在互聯網行業基礎上人們的生活與學習都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基于這樣的歷史時期和信息傳播時代背景,戲曲的傳播也要更加多元化,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加強戲曲的宣傳和推廣,并合理利用信息化的優勢對戲曲進行知識普及。可以觀察到當今社會人們的壓力比較大,因此很多人都不能完全靜下心欣賞完整的戲曲表演,而人們目前追求都是利用碎片化時間,觀看智能手機或電腦中的娛樂化節目,戲曲的傳承和發展也要首先基于人們當前的生活習慣和特點,注重自身的文化包裝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以及抖音、快手等視頻平臺進行自我包裝,探索傳統藝術在現代化新媒體形勢下的生態發展路徑,通過這樣的宣傳方式,讓戲曲走進現代人的生活,讓人們了解戲曲,因為將來的市場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三)推動戲曲自主創新發展
在很多人的傳統印象中傳統文化以及藝術形式是一成不變的,其實這種想法非常片面,所有的藝術形式和傳統文化都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市場的需求在不斷更新。因此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戲曲要想有長足的發展,就不能閉門造車、故步自封,而是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積極借鑒多元文化及藝術形式,在堅守自身的文化精髓和藝術特點的基礎上,要鼓勵戲曲演員進行大膽創新,不斷融合其他類型藝術形式的優秀表演方式或創新唱腔,以吸引更多的年輕觀眾。當前很多網絡的古風流行音樂都借鑒了戲曲唱腔,并獲得了大眾一致好評,反觀之,戲曲也可以借鑒當前年輕人喜歡的演唱技巧,但是要保留自身的文化屬性和文化內涵,開放思想,注重融合,讓戲曲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大眾眼前,以此促進戲曲的傳承與發展[3]。
(四)加強新媒體、新技術與戲曲的創新融合
戲曲表演是一場豐富的視覺和聽覺盛宴,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統舞臺表現形式過于單一,很多年輕人更喜歡具有感官刺激的表演形式,因此戲曲應該更多的結合新媒體新技術進行不斷創新,演員也應該充分認識到在新舞臺環境的重要性。建議相關劇團以及演員充分發揮想象力,結合當前舞臺的燈光、道具技術進行戲曲創新,讓傳統戲曲更加有豐富的表現力,抓住時代與科技帶來的機遇。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戲曲是我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標簽之一。隨著時代的發展戲曲也需要跟得上時代形勢,注重創新,相關工作人員要正視當前戲曲發展的困境,并深入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倡導以政府為主導,進行文化整合和文化創新,并營造有利的社會發展環境,推動戲曲文化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奧.傳統戲曲的互聯網思維保護與傳承探究[J].四川戲劇,2017(9):63-66.
[2]魯文.論戲曲音樂的構成功能與傳承發展[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7(6):94-95.
[3]黃堯,田力.新媒體時代戲曲文化傳播與發展策略——以戲曲微信公眾號為例[J].當代戲劇,2017(6):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