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研究甲狀腺癌采用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的效果。方法:選擇我院接收甲狀腺癌患者92例,抽簽法分觀察組(甲狀腺全切除術)與對照組(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各46例,比較手術指標與并發癥。結果:術前兩組甲狀旁腺素與血清鈣離子無差異,術后并發癥率也無差異,P>0.05;術后觀察組甲狀旁腺素與血清鈣離子水平較對照組低,P<0.05(具統計學差異)。結論:甲狀腺癌患者采用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能提高整體療效,但會引起機體發生不良反應,根據病情合理選擇術式很重要。
關鍵詞:甲狀腺癌;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效果
目前臨床常見的腫瘤科疾病是甲狀腺癌,遺傳、甲狀腺良性腫瘤、碘缺乏與放射線損傷等因素導致患者表現為甲狀腺腫塊、質地硬或表面不平等癥狀,病情加重誘導機體發生吞咽困難或聲音嘶啞等并發癥,甚至威脅生命健康,給予外科手術治療能提高治療效果,常見術式是甲狀腺全切或者次全切術式,但切除范圍差異性使得整體療效具有差異性,因此根據疾病嚴重程度合理選擇術式很重要[1]。為分析甲狀腺癌采用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的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資料
選擇2017年11月-2019年8月我院接收的甲狀腺癌患者92例,觀察組(n=46):男25例,女21例,年齡28-64歲,平均年齡(41.32±10.24)歲;病程2-9年,平均(5.28±1.34)年;對照組(n=46):男26例,女20例,年齡29-67歲,平均年齡(41.43±10.18)歲;病程2-10年,平均(5.37±1.25)年。比較兩組年齡或病程等基線資料無差異(P>0.05),具可比性。①納入標準:經病理檢查確診符合甲狀腺癌的診斷標準[2];病灶與頸部淋巴結直徑小于2cm;包膜未侵及且頸部淋巴結未轉移;知情并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②排除標準:嚴重器質性疾病;伴有甲狀腺其他病變或感染疾病;存在手術禁忌癥;既往存在精神病史或癡呆史;臨床病歷資料不全。
1.2方法
觀察組實施甲狀腺全切除術,指導患者選擇仰臥位,清潔消毒頸部位置且給予頸叢麻醉措施,胸骨橫紋3cm位置行5cm的手術切口,確保甲狀腺充分暴露,切除懸韌帶后結扎甲狀腺上級血管,對中、下靜脈進行切換,向內對甲狀腺腺葉進行牽拉,將甲狀腺上級血管結扎處理后將甲狀腺側葉與峽部甲狀腺切除,將參與腺體組織清除后實施止血、留置引流管措施,最后將手術切口逐層縫合即可。對照組給予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指導患者選擇仰臥位,清潔消毒頸部后給予全麻,胸骨上方2橫指位置作為手術切口,充分暴露甲狀腺,將腺葉、峽部與對側的腺葉完全切除,切除方式與觀察組保持一致,避免對喉返神經造成損傷,對喉返神經與甲狀旁腺周圍腺組織加以保留,止血處理后將手術切口逐層縫合即可[3]。
1.3觀察指標
相關指標:測定手術前后甲狀旁腺素與血清鈣離子水平。
統計兩組發生甲減、低血鈣癥與呼吸困難的并發癥。
1.4統計學方法
選SPSS22.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相關指標)(±s),t檢驗。計數資料(并發癥)[n/(%)],檢驗。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相關指標
術前兩組甲狀旁腺素與血清鈣離子無差異,P>0.05;術后觀察組甲狀旁腺素與血清鈣離子水平較對照組低,P<0.05(具統計學差異),見表1。
2.2 并發癥
觀察組(n=46)甲減1例,低血鈣癥1例,呼吸困難1例,并發癥率是6.52%;對照組(n=46)甲減有2例,低血鈣癥1例,呼吸困難1例,并發癥率是8.69%,x2=0.1546,p=0.6941,兩組并發癥率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甲狀腺癌屬于臨床常見的腫瘤科疾病,主要來源于甲狀腺上皮細胞惡性腫瘤,患者表現為甲狀腺內腫塊、表明不平或者質地硬等癥狀,病情加重對損傷機體肝腎功能與呼吸系統,誘導其發生吞咽困難、呼吸困難或聲音嘶啞等并發癥,甚至威脅生命健康,因此給予對癥外科手術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有研究報道[4],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該病癥患者能改善預后效果,其能將病灶徹底清除且達到控制疾病進展的目的,精準的切除甲狀腺腺體、旁腺與周圍組織,避免轉移病灶在腺體內殘留,具有廣泛的收益定性,將病變組織徹底切除預防后續疾病復發,但該項手術術后易發生甲減或低血鈣癥等并發癥,分析原因是甲狀旁腺主細胞會有甲狀旁像素產生,其能對甲狀腺旁功能狀態加以表達,對血清鈣平衡狀態起到調控作用,該項手術術切除范圍較廣,對甲狀腺旁腺功能造成影響,導致甲狀腺旁功能減退風險明顯增加,同時甲狀旁腺的解剖學易受到損傷,具有甲狀腺供血脆弱的特點,術中發生血運障礙會導致甲狀旁腺功能減退,使得甲狀旁腺發生缺血性壞死的現象,因此臨床治療時需要結扎小血管,謹慎且緩慢操作避免對甲狀旁腺與供血組織造成損傷,保持清晰的手術視野降低手術風險,便于提高手術效果。
本研究術前兩組甲狀旁腺素與血清鈣離子無差異,術后并發癥率也無差異,P>0.05;術后觀察組甲狀旁腺素與血清鈣離子水平較對照組低,P<0.05(具統計學差異),說明本研究與吳東,薛峰等[5]文獻報道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對甲狀腺癌患者采用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能提高整體療效,但會引起機體發生不良反應,根據病情合理選擇術式很重要。
參考文獻
[1]管恩玲,楊華,趙娣.甲狀腺全切除術在甲狀腺癌外科治療中的價值及合理選擇[J].吉林醫學,2019,40(07):1587-1588.
[2]林旭輝.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癌的臨床效果及對患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的影響[J].中外醫療,2019,38(17):85-87.
[3]孫衛軍,王博.甲狀腺全切除和次全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癌的臨床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15):63-65.
[4]徐波,胡泊,賈小春.甲狀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癌的臨床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05):76-78.
[5]吳東,薛峰.用甲狀腺全切除術與甲狀腺近全切除術治療乳頭狀甲狀腺癌的效果對比[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22):39-40.
作者簡介:
張銀福(1987.10-),性別:男,籍貫:褔建省寧化縣,最高學歷:本科,職稱:主治醫師,研究方向:普外科。
(作者單位:寧化縣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