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丹丹 苑葵 劉婧
摘 要:信息化時代下職業素養是高職學生在從事某種職業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該文章對信息化時代下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現狀,對如何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建設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與專業技能培養融為一體、突出其相融性的實踐方法和途徑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信息化時代;職業素養;專業技能;相融性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指出職業教育信息化是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撐,是教育信息化需要加強的薄弱環節。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等教育講話和對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深情寄語等為指導,在工業 4.0 和中國制造 2025 大背景下,將愛國熱情、工匠精神等貫穿到教學中,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而職業素養是一種隱性素質,是任何一個職業人都應具備的基本的職業本質。良好的職業素養對于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具有關鍵的意義。目前,高職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專業技能至上”的現象,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教育相對邊緣化。面對嚴峻的就業競爭,高職院校如何在技能培養中注入新的職業素養教育理念,突破傳統的教育模式,開設緊扣高職學生素養養成教育課程,強化對學生職業素養的教育,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增強就業競爭力,增強高職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是高職教育面臨的重要意題。
1加快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構建培養機制的建設。近年來,職業教育快速發展,高職學生已成為企業技能人才的中堅力量。現今社會對高職學生素質的關注,越來越多地體現在學生的“職業素養”上。以崗位專業技能為基礎,探究并建立對應專業群的職業素養標準、行為準則等職業素養要素,以此作為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專業建設和課程體系改革的重要依據,并構建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與專業技能培養融為一體的職業教育培養體系。一是將職業素養教育與校企共同設計、共同實施、共同評價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整個課程教學中、項目實訓中精心設計職業素養的培養內涵,做好職業素質教育的全程滲透、技術要素的有機融合。二是將職業素養教融于專業教學中。將職業素養教育的課程納入日常教學計劃,并在理論課程與實訓課程的教學大綱中得以體現,并貫穿于各專業課程的教學中。三是將高職院校現有公共基礎課程與后續專業技能培養課程結合到一起,不斷探求素養教育與專業技能特有的載體、路徑、方式與方法,形成大量的職業導向、素養融貫的優質課程,通過理論與實踐的課程文化的感染力來承載專業教育的人文理念和職業追求。
2有效提高職業教育實踐教學水平深化教育理念。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優化教育教學的過程,提高實訓項目教學、案例分析、職業競賽和技能鑒定的信息化水平。改革人才的培養模式,以信息技術支撐,遵循以“能力為本位”的質量觀,以“掌握概念、強化應用、培養技能”為重點,針對實際工作體系,按實際工作設計課程結構。創新教育內容,促進信息技術與專業課程的融合,著力提高創設盡可能與工作實境接近的教學環境,實現學校環境與工作環境、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有機融合。高質量的人才應實現知識、能力與素養的有機融合。講授知識、培養能力只是解決如何做事的問題,而提高職業素養則更多地是如何解決做人的問題。只有將做事與做人有機地聯合起來,讓學生既會做事又會做人,才是理想的人才培養。為此,高職院校要深化教育理念,切實把強化學生職業素養教育貫穿、滲透到整個教學過程與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要關注學生職業生涯持續發展的實際需要,努力探索以提升學生潛能為重點的職業素養教育的新模式,要完全改變過分強調專業教育或扼要地把素質教育理解為開展一些課外活動和知識講座的狹隘認識,切實將職業素養教育落實到高職院校整個人才培養計劃中,注重素養培養的全過程,并形成職業素養教育的培養機制。高職院校要與企業、行業協會合作,產教融合,學校和企業共同對學生加以評價,共同制定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標準與體系。按照人才的成長規律構建素養教育課程體系,力求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滲透職業素養教育,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職業素養的情感體驗,將素養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貫穿于學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和成長的每一個階段。
3有力支撐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建強師資隊伍。教師直接決定了學生對職業素養教育的態度及實施能力和職業素養教育的實施效果。提高教師自身的職業素養,建設高涵養、高水準的職業化師資隊伍,是全方位提高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根本保證。只有每一位教師自身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才能自發地將素養教育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之中去。一是多渠道提升教師職業素養。以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為平臺,定期地選派中青年教師參加各種培訓,提高教師專業實踐和職業素養能力;選派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外出進修學習,提高綜合教學水平和職業綜合能力;定期安排中青年專業教師到企業一線頂崗鍛煉,讓教師了解所教專業現狀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狀況。二是改進機制,優化師資隊伍。高職院校要精心設計、科學安排教師培訓工作,要創新激勵機制,鼓勵優秀教師“脫穎而出”,要適時安排職業素養課程教師指導專業教師的滲透性素養教學、課程設計,提高技能培養與素養教育的相融性;定期開展以素養教學研究和課程改革為主要內容的素養教育校本培訓。三是聘請企業精英,充實兼職教師隊伍,把企業對員工的的素養要求引進學校,實現校企文化的有效對接。增強職業教育適應企業需要的針對性與支撐產業發展的吻合度。
如果把專業技能說成是高職學生必須具備的“硬實力”,那么職業素養則是高職學生所必須具備的 “軟實力”,二者互相補充。當今信息化時代既需要的是有較高職業素養、又要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技能人才,所以,高職院校就應當在加強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著力強化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教育,繼續學習、探索、實現線上線下信息化教學方法、手段、策略,優化教學方案,踐行職業教育改革,讓學生能運用自己的技能助力中國造,服務新工業。
課題項目:2019年度唐山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信息化時代職業素養教育與專業技能培養相融性的探索”(課題編號:TSSKL2019-080)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唐山科技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