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萍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而讀也是寫的前提與基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為學生構建閱讀審美情境,提高學生閱讀自覺性與融入感。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經驗,探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構建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審美構建
從審美構建的角度審視小學語文閱讀教材,不難發現很多選入的文本都是美學的濃縮和表現,很多教學內容包含有非常經典的中外佳作,不但與小學生的認知特點相符,還能匯集藝術性和人文性,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景觀之美、人文之美、理念之美、韻律之美和精神之美。由此可見,教師要將審美的元素融入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上,將學生帶入到美好的閱讀情境中,才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更深刻地理解閱讀內容,促進閱讀效率的提高。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審美構建的特點
1.1愉悅性特點
美具有陶冶情操的能力,作為人類內心最美好的感受和最寶貴的東西,其充滿了熱愛與向往的情節。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進行挖掘并構建相應的情境,其重要的目的就是更順利和高效地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實現閱讀內容和形式美的統一,讓學生在美的刺激下激發內在的情感,產生熱愛之情,從而閱讀學習產生足夠的興趣,在愉悅的氛圍下提高學習主動性[1]。
1.2人文性特點
文以言志,文能載道,美好的文章可以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綜合素質,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于利用人文性的特點,培養學生審美情趣與道德素質,要求學生在語文閱讀中潛移默化地形成高尚的人格,最終實現全面發展。美的體驗融入到知識學習中,能夠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通過閱讀的過程體驗文學的魅力,更好地實現語文知識的內化,不但掌握了語文知識,也學會了做人的道理。
1.3創造性特點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長期以來語文閱讀教學存在枯燥、乏味的缺陷,學生機械般對文字進行閱讀,無法掌握語文知識,也無法體驗知識之美,更無法內化為自身的能力。要改變傳統閱讀教學的形式,就要不斷對閱讀教學方式進行創新,豐富閱讀教學手段,因此小學語文閱讀的審美構建還需教師具備創造性的能力,通過深厚的知識沉淀和文化修養,豐富形式,積極傳導,讓學生的思維在閱讀的推進中得到盡情馳騁,逐漸進入閱讀學習最佳狀態,不斷提高創造性與主動性,挖掘學習潛能,提高閱讀效率,最終推動閱讀教學活動的進展[2]。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審美構建的有效措施研究
2.1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美的存在
長期以來的傳統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應用模式化的思維要求學生應用同樣的方法進行閱讀,將重點更多放在主要詞語的學習上,甚至對學生的閱讀情感不做要求,這樣的過程無法讓學生真正了解文章的情感內涵,更無法發現文章中蘊含的美感。而在現今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有感情地對文本進行朗讀,在閱讀中理解文意,逐漸形成與作者情感的共同,親身去感受作者寫作過程中豐富細膩的情感,了解寫作背景和作者當時具有的深邃思想,感受偉大的人格。待學生有這些感受后,教師再指導學生有節奏的進行閱讀,同時帶有豐富感情,用心靈去感受語言文字的使用,逐漸感受美的存在。小學語文文本中有很多通俗易懂的童話故事,也有很多詩歌散文,學生都饒有興趣,教師還需要表現教材的形式美和情感美,盡可能為學生營造出一種與文本內容及中心思想相符的氛圍和意境,讓學生全身心去感受,共同朗讀,共同體悟,才能提升自我審美水平。比如閱讀《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一課,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閱讀課文,畫出不懂的生字詞,理清含義,讀準拼音,隨后進行深入閱讀,從文章結構、情感上進行梳理,再要求學生自由朗讀,以自己的情感體驗和閱讀習慣為主,更能激發學生產生獨特的想法。在一次又一次嘗試性、體驗性的閱讀中,學生自我想法才能與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相契合。
2.2創設審美情境開展語文閱讀教學
要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在小學語文閱讀中,教師要考慮到小學生受到年齡、知識、閱歷的限制,對文章的感知能力有限,這也影響閱讀審美構建的進程。但小學生又有著非常豐富的想象力,很多想法天馬行空,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為其創設審美情境,構建審美情境的閱讀教學。不難發現,小學語文文本中有很多展現情感美、意境美和形象美的文章,教師需要將其與美的特點融會貫通,才能提高閱讀教學效果。比如《拉羅爾和她的小貓》一課,學生能夠產生共鳴的基礎在于充分了解拉羅爾和小貓,一旦對人物形象有了一定的感知,才能感受到人物的純真。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搜索為學生尋找相關的影視視頻或是戲劇表演的視頻為學生進行播放,讓學生在直觀的感受下對人物的特點有更深的體驗,這樣也就能更深刻地了解閱讀文章意境。再比如學習《日月潭》時,學生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找到很多關于日月潭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了解美景特色,獲得感知,激發對大自然的情感和情懷,這對構建閱讀審美情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3強化學生的閱讀互動以培養發現美的眼睛
閱讀教學課堂上,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有助于幫助學生更細致地探尋美的存在,多角度解讀語文文本,獲取更深刻的美的感受。因此,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增加一些小組合作學習的環節,讓學生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相互促進,在探索中發現個體閱讀無法重視的細節,確保閱讀的全面性。現代化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處于絕對的閱讀主體地位,因此教師需要挖掘學生的閱讀能力,啟發學生多動腦,多應用啟發式提問的方式給小組合作中的學生更多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在閱讀中順應教師指引的方向主動去探索閱讀文本隱藏的美感,逐漸培養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3]。比如學習《恐龍》一課時,不少學生的自主閱讀往往以文字為主,忽略插圖的引導和提示,那么在互動式的小組合作閱讀學習模式下,師生間與生生間的閱讀互動增強,學生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很容易發現一些文字上未能描述,卻在插圖中有所展示的知識點,教師在適時提出讓學生對原文進行補充,增加美感的語句,激發學生的閱讀寫作興趣。在這樣的培養模式下,學生逐漸具備發現美的眼睛,提高閱讀的全面性與細膩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構建小學語文閱讀審美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重視自我感受并挖掘美的價值,才能在促進審美構建進程的同時豐富學生的情感,增強學生美的感知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高為芳.略談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構建[J].網絡技術,2018,2(7):90.
[2]王增明.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構建審美價值[J].學周刊,2017,6(17):17-18.
[3]孫昌友.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建構[J].讀與寫(中旬),2016,13(10):110.
(作者單位:浦北縣金浦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