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婷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職教育的主要發展特征及發展現狀,其后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基于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教育的優化思路。
1 高職教育的主要發展特征及發展現狀
1.1高職教育的主要發展特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有效推進,我國的教育事業得到了極快的發展,在教育政策上也得到了一定的優化和調整上,尤其是隨著各個院校招生規模的擴大,高職院校在教育規模及教育質量上都實現了質的飛躍,使得高職院校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逐漸成為了社會實踐型、專業型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根據相關的實踐調查我們可以看出,當前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的起步較晚,發展滯后,目前本科教育已經逐漸成為了教學的主流趨勢,呈現出大眾化的發展趨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職教育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和重視。基于此,當前和高職教育的主要發展特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高職院校的分布合理科學。當前我國的各個地區都有著較為成熟的高職院校,在全國范圍內的分布較為合理;第二,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設計廣泛,涵蓋了社會中的幾乎所有行業,在教學結構和教學體系上較為完整全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我國高職院校的有效性和實用性;第三,對于人才培養的目標和任務更為明確。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滿足企業的需要,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積極開展了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以鞏固理論知識、提升實踐能力作為主要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的后期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另外,隨著高職院校的進步一步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師正確認識了自身的價值定位,在教學觀念和教學理念上進行了積極有效的轉變,使得高職教育質量和效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1.2高職教育的發展現狀
隨著擴招政策的出臺和有效貫徹落實,當前高職院校每年招收的高中畢業證大概占總人數的一半及以上,并且隨著校企合作的有效開展,對于高素質、全能型人才的培養已經逐漸成為了主流趨勢,并且將人才作為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基于這樣的教學目標和主要任務,高職院校得到了政府及諸多教育機構的幫助和扶持。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相關教育部門及高職院校應當正確認識自身發展所取得的成功,同時也要意識到自身在教學模式和教學形式上的缺乏。對于人才的培養而言,高職院校并沒有對其后期的職業發展進行準確的方向定位,在開展具體的專業課程教學時并沒有意識到學生的后期發展,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同時,部分地區的教育部門對高職院校的進一步發展和基礎建設不夠重視,在資源資金的投入上有所欠缺,在師資隊伍的搭建上也有待完善和提高。
2 基于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教育的優化思路
2.1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邏輯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進一步滲透和發展,高職院校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當充分了解當前的互聯網思維及邏輯,樹立先進的互聯網教學理念和教學邏輯,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形式,創新教學方法,靈活運用互聯網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對高職教育的相關知識進行拓展延伸。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教育在實踐過程中更注重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有效溝通交流,尤其是在課堂教學中以師生互動作為主要基礎和核心方式,將傳統的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轉變為小型的社交朋友圈,在課后則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和實時交流工具實現跨時間、跨空間的問題解答。基于此,高職教育在實踐教學中一定要敢于創新,勇于嘗試,積極進取,從而優化高職教育。
2.2調整優化課堂教學模式
隨著新時期的發展,我國的高職教育已經逐漸實現了智能化和數字化,而微課作為一種高效的新型教學技術和教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基于互聯網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便利。高職院校的相關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對教學具體內容進行科學有效的整合分析,明確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對于教學重點要標注清楚,在適當的教學內容處添加相應的圖片、視頻、音頻等等,并且根據整體教學內容制作成教學課件,是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開展之前進行適當的預習,不斷培養并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3科學合理設置高職教育專業課程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國高職院校在進行專業課程內容的設置上通常會立足于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及相關的未來職業規劃,對專業的設計必然是通過詳細的分析和深入調查,綜合多方面的影響因素,科學合理設置高職教育專業課程。一方面,高職院校可以積極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使專業理論知識指導實踐活動,以實踐活動鞏固強化理論知識,通過創設教學情景、開展智能化虛擬實踐模式等等,優化教學形式和課程設置;另一方面,在進行專業課程的增減時,不僅僅要與專業教師進行中深入溝通和深入研究,還應當認真聽取其他專業教師的意見及相關行業企業的建議,從而加強專業課程的實施效果。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應當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邏輯,調整優化課堂教學模式,科學合理設置高職教育專業課程。
(作者單位:重慶電訊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