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愛鳳
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國際上領先的創新教學法越來越成為第二語言教學的主流教學模式。情境教學法努力為孩子們營造一個接近母語學習的英文輸入環境,逐漸樹立孩子們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并最終熟練和掌握英語。
情境教學法起始于20世紀90年代的加利福尼亞西班牙語教室。情境教學法積極地把故事、想象力、創造力和理解力帶入每一節課,著重強調理解和建立以學生生活為中心的語言基礎。學生的課堂是基于可理解性輸入為主的故事課堂。6歲的小朋友講話通常可以非常流利,這根源于他超過20000個小時的日常口語輸入,根本上說也是數萬個小時的故事。而學生的外語語言學習課堂每天一個小時左右,假設老師用第二語言進行上課教學,那么,學生們每年的外語輸入大約在180小時;六年下來一共有1080個小時的語言輸入,與兒童每日接受的母語輸入量相差甚遠。作為教師必須意識到第二語言輸入的量非常關鍵。語言習得必須有大量的時間和可理解的輸入。另外,在外語課堂上,學生可以得到的可理解輸入和第二語言輸入時間不夠,很多情況下,老師用學生的母語探討語法規則,所以第二語言輸入微乎其微。或者老師說一個單詞,要求學生重復他們剛剛聽到的詞或者讓學生背誦一些對話,并輸出這些程式化的語言;還有的老師讓學生記憶復雜的,長的卻沒有上下文語境的孤立的單詞,并學習生詞的發音,這種不切實際的,不符合語言學習規律的做法實際上阻礙了孩子的語言習得過程。
情境教學法以兒童為中心,把可理解性輸入放在第一位,情景教學法重視重復的、有趣的語言要素,給學生提供可理解的高頻詞匯。通過大量的循環重復和豐富的語言環境改變學生接受第二語言的教學方式,并可以取得驚人的效果。該教學法不要求學生立即通過口語表達或者寫作輸出。在情境教學法的課堂上教師通過提供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培養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感受。老師可以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生能夠理解,并在循環的過程中鞏固語言結構。這也是為什么小孩子沒有經過正規的語言規則學習,經過數萬個小時的母語語言浸泡輸入,能夠以正確的語法交流表達思想。我們很難在第二語言的學習過程中模仿母語環境,我們可以加強可理解的語言輸入量和循環重復,讓學生掌握大量的高頻語言詞匯,因此來培養他們的語感。循環模仿了我們正常的自然地交流說話方式,允許老師在課堂上利用有限的時間重復更多的內容,同時也給與了老師自由,允許老師根據學生的水平,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實現分層分級教學。最后老師也可以對學生進行即時的檢查和反饋,以明確學生是否真正理解跟隨老師的課堂。
情境教學法重視故事的重要性。故事是文化的一部分。在第二語言的課堂上學生用故事塑造課堂文化。在課堂上,老師和學生討論他們的生活,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當教師使用循環重復和高頻詞匯進行個性化課堂問答活動時,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生活重視。學生是故事的主角,學生們的生活、興趣、激情和夢想成為了故事的基礎。學生在這樣的情境化教學的課堂上感受到自己被重視,他們被認為是有想法和有感情的有趣的靈魂,而不是被灌輸知識、死記硬背和反復測試的沒有感情的冷冰冰的機器人。情境教學法是一個完整的語言教學程序,它能保證學生參與故事中,并充分掌握聽、說、讀、寫、語法等語言技能技能。
情境教學法的具體實施:學生可以畫畫和寫日記,老師和學生交流學生的日常生活和愛好,并用循環的方法重復演練高頻詞匯。學生可以創造自己喜歡的故事,通過豐富的想象力,塑造人物形象、不同的性格、故事情節。當學生演繹自己的作品時,其他的小朋友可以畫出他們聽到的內容。學生的想象力、創造性和藝術性在第二語言課堂得到充分的鍛煉。在創造完角色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寫作自己的劇本。這個環節再次用到了循環回答的方式,教師可以強化關鍵詞匯的重復輸入,鍛煉學生的口語和寫作。孩子創作的故事可以打印出來,放進班級的故事角,增強孩子的成就感。故事創作之后,學生們開始閱讀故事,穿戴戲服表演故事。由于之前的各個階段的輸入和鍛煉,學生對于故事已經有了較深的理解。另外,情境教學法也重視孩子們的自由自主閱讀,每天提供半個小時左右的獨立閱讀時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輸入,因為大量的閱讀有助于自然構建詞匯和對語感的培養。
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情境教學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技能,而且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第二語言的態度,提高了學生的語言學習的自信心,學生變成了積極地外語學習者。作為教師,應該理解學生的需求,老師上課時,要放慢語速,給學生理解的時間;必要時暫停并突出重點;在恰當的時候進行翻譯,幫助自己放慢語速,保證學生理解課堂的內容。教師使用學生已經知道的語言,通過漸進式方式增加新詞或者新概念,使學生所接受的知識不是太難,也不會太簡單,讓學生切到好處的學習新知識,新概念,同時又有成就感,減少挫敗感。在情境式教學中,教師使用高頻的語言,使用自然的語法模式。學生不花時間記住大量地單詞表,而是重點關注有限數量的高頻詞匯,教師和學生談論他們熟悉的生活,創造有趣的故事。老師發現,學生僅僅用簡單的詞匯就能編出很多故事,而過去、現在和將來時態也在故事匯中自然呈現。學生在故事中浸泡,慢慢習得語言。
情境教學法打破了文化障礙,改變了語言習得的舊模式,語言不是關于單詞表和語言規則,而是關于人的有意義的故事。通過講故事,教師用想象重構秩序,給孩子的語言學習注入希望。教師和學生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賦予語言最大的力量。孩子、學生是我們祖國的未來,教師和學生在一起創造一個有希望和光明的明天。
(作者單位:山東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